王百胜
【摘 要】社会以及思品是我国教学体系中重要的教学组成,“社会”又称之为历史与社会,集中的培养学生的人文历史,“思品”又称为思想品德,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在教学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将两者有效融合,删减重复的教训内容,提炼有用的教学素材,以此提高我国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根据笔者自身多年从事社会与思品的教学经验,简单的对社会思品整合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践作出以下几点探讨,以供参考研究。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因材施教;整合教学
在随着我国不断的对现有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我国教育体系的教学目标发生着变化,树立了高效率以及高质量的培养目标,并逐步的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社会与思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渐的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两者的教学内容均有重合的地方,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教师的教学实效性受到影响,鉴于此,融合社会教学与思品教学,观察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一、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关系
历史与社会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人文地理进行集中教学培养,是一门综合性的文科教学课程。而思想品德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进行综合的引导和促进,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的一门课程。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课程和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在一些教学内容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这就使得学生在反复的进行某项教学内容的无效化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而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受到影响。比如在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的教学教材中“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这样一环节的教学内容中,有着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分析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讲解,而在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中的“认识基本国情”这一教学环节中,同样的也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知识。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在教材的编写上已经开始逐步的删减一部分的重叠内容,使得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将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被放大,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学效率。
在社会与思品实际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需求,科学的选择教学教材,使得教学资源被有效的利用起来。比如面对一些涉及到历史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社会教材进行主讲,当教学内容涉及到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思品教材进行主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社会思品整合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践
(一)现实与理论,感性与理性
社会教材是对事物的具体呈现,而思品教材区别于社会教材的是,更为重视对事物发展的原因分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着两者的区别,从而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具体的事物发展过程进行感知,再逐步的对其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系统。比如以上文笔者阐述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课文阅读,然后对学生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使得学生逐步的掌握到具体事物发展的进程,接着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展过程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社会与思品的互补
我们已经知道了社会教材和思品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内容重叠,但是两者的教学本质还是存在着区别。首先社会教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历史现象的分析等等,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教学目的。其次思品教材的教学目的是对政治理论、政策方针以及发展原因进行系统的阐述,有着理论性极强的教学目的。这两者教材因为自身教学目的的不同,使得阐述的角度也存在着差异性,同时又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互补,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资料的同时,熟悉政策理论,同时可以返回来再进一步深化历史知识,完成整体的知识的教学。
比如教师在一国两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事先的引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阅读和观察,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基本的掌握我国港澳台三个地区的位置,然而教师将社会教材中的相关历史教学材料进行引入,帮助学生回忆港澳台问题,接着教师根据当前的局势,和学生进行相关的问题讨论,最后根据思品教材提出我国的一国两制的发展方针,并引导学生再次对教材进行阅读,完成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教学。
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和思品的教材整合,使得学生的学业压力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课堂氛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宝宝.高中思想政治课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杨翼鸿.浅谈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对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启示[J].青春岁月,2012(12):289-289
[3]徐琼霞.社会思品整合教学因材施教的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2):9-11
[4]李明欣.因材施教整体优化——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如何运用分层教学[J].课外阅读:中下,2012(22):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