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双
摘 要: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阅读终端设备和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经历着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转变。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图书馆服务由“知”转“智”的过程除了需要技术上的支撑以外,还需要观念和思维上的转变。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构建;途径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的一种全新的形态,它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智慧化服务,实现人与人、人与书、书与书的相互连接。智慧图书馆主要由物联网技术、智能化设施、智慧化服务构成,并仍由物质、技术和服务三个基本层面构建。其基础是物质层面的构建,关键是技术层面的构建,而服务层面则是其服务水平和中心价值的终端体现。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共同支撑,智慧图书馆得以快速高效地运营。
1 基于用户行为智慧服务模式面临的问题
1.用户行为的时效性问题。基于用户行为的智慧服务模式,其重点在于用户行为信息的及时获取和更新。用户在阅读过程中是不断成长的,其兴趣爱好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必须实时监测用户的行为需求数据,以确保服务策略和内容随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2.信息安全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不论哪个行业都面临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即信息安全问题。在基于用户行为的智慧服务模式中,图书馆需要收集众多的个人行为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进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问题。因此,图书馆应依据用户智慧服务需求,对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选择性地采集、过滤与使用,以确保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
3.信息资源标准问题。基于用户行为的智慧服务模式,需要对图书馆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对资源中的每一条单元信息,赋予特殊的信息标识,类似唯一标识符系统,以方便用户进行统一检索,这就需要对资源信息制定相应的标准。每一条单元信息,需要涵括固定的字段信息,并且按照相应标准,对每个文献或数字资源进行加工,形成完整的资源库。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区别各类文献在类型、载体上的不同,在实现资源库文献类型多样化的同时保证资源数据加工有标准可依。
4.智慧馆员制度建设问题。目前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尚未建立资格准入制度;虽然近年图书情报专业的研究生得到大量扩招,但也难以适应专业要求高的理工科类的智慧服务需求。此外,智慧馆员的服务时间和空间也不固定,工作量难以考核。在此环境下,如何调动智慧馆员的积极性是智慧服务的又一难题。
2 智慧图书馆构建途径的实现
智慧化图书馆的总特点是以人为本。智慧化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主要是以资源集成为基础,从而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和人的相互联系。这其中包含图书管理员与信息资源的互相连通、用户与信息资源的互相连通。通过采用这种强大的集成化服务和智慧化管理,能实现管理员和资源、用户和资源的紧密互联互通。以现代发达的技术为依据,满足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智慧化图书馆时时刻刻展示以人为本的中心原则。
1.利用电子标签实现图书的精确定位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图书馆的各项技术也在不断开发与发展。因此,图书馆可在的馆藏信息中标注文献的具体位置和寻找路径,使标志系统与系统相结合,建立文献定位导航系统,进而通过形象的方式引导读者找到所需的文献。同时,开发智能手机中的导航技术,利用网络,以方便读者进行阅读。这些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都有利于图书馆向智慧化发展。
2.设置图书智能盘点子系统
流通部人员流动量大,流通部大部分老师的工作和劳动的附加值较低。然而,智能馆藏管理系统却可以用自动化辅助模式取代低附加值的操作工作。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资源。
3.馆员是图书馆智慧化的主体
即使已经实现智能化馆藏管理,但是也需要馆员的积极工作加以实现。馆员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因此,应设立人性化的考核制度,鼓励并表彰服务业绩好的馆员。同时,促进馆员树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营造一个共同协作的环境,使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此外,还要加强馆员的培训,丰富馆员的知识,提高馆员的技能
4.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一是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二是图书馆网络及阅读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关于用户隐私数据,图书馆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技术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防止图书馆对用户行为隐私数据的绝对垄断。而对于网络及阅读终端设备的安全,图书馆一方面应通过对阅读终端设备“可信度”的实时评判与优化,提高阅读终端使用者隐私保护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还应举办相关的信息安全素养课程,提升用户和馆员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5.统一数字资源加工标准
图书馆海量数字资源包括音视频、图形图像、电子书、文档等,这些数字资源格式不一,而用户需求的数字资源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將这些形式不一的资源整合到统一的资源检索平台中,使用户只要通过一次检索就可以获得所有类型的目标资源,对此,图书馆应统一数字资源的加工标准。具体地说,就是要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加工标准,形成区域甚至与国家数字资源加工标准相吻合的标准规范,为未来全国范围内的数字资源共享作准备。
6.设置自助借还模式
采用自助借还机,可以同时对多本书进行借还,极大地提高了流通效率。当然,读者需要熟悉和学习自助借还等新型模式的使用,这就要求馆员对读者进行培训和辅导,从而使读者能够迅速适应自助借还模式
7.通过对资源的深度挖掘来提高智慧化服务
数据挖掘就是对知识的挖掘和发现,即在大量的知识信息中挖掘出隐性的知识,从而发现崭新的、潜在的有效资源。数据挖掘需要依据所选目标,根据具体用户的要求,依靠先进成熟的技术,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途径来分析和研究海量的已经积累的资源信息,最终得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科资源、面向课题的资源以及其他需要的资源等。如今,在海量的知识环境中,文献资料也越来越多,人们要获取所需信息,就不得不查找海量信息文献,相关人员想要有效利用文献资源也越发困难。所以,图书馆只有深度挖掘文献资源,自动分析和归纳信息,在用户难以查找、分析、选择、判断应用文献资源时有所解答,才能适时提供有效的智能化服务。
8.通过加强技术在应用中的驱动作用来提高服务
技术对图书馆的支撑能力从来都是不可估量的。要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理念这一“软件”的“硬件”基础就是技术,换言之,从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化图书馆转型,除了人的因素要跟上之外,另一个要跟上的因素就是技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信息和知识服务以搜索文献和传递信息为核心,这在技术上相对简单,而公共智慧化服务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设施、技术环境及其相关方案和平台。所以,应该重视技术在应用中的驱动作用,这类技术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云、电信、流媒体技术等。
3 结语
建设智慧化图书馆单单有需求和技术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人才、成本经费等其它条件。即使是当前已有的很多技术,应用还处在初期阶段,离成熟应用还相差甚远,还有很多技术标准不能统一等问题摆在众多图书馆人面前。只要我们认清智慧图书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有建设智慧化图书馆的决心和信心,现代的图书馆就会在我们的手中一步步走向智慧化。
参考文献
[1]陈鸿鹄。智能图书馆设计思想及结构初探[J].现代情报,2006,26(1):116-118.
[2]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3]董晓霞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4]吴海茹。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服务路径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9):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