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林 赵虹
摘要:在对江西省农民信息素养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国内外农民科技信息素养的情况,用统计学的知识对江西省农民的基本情况、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利用、信息道德等5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农民科技信息素养的相关因素以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提升农民科技信息素养的建议和措施,以便更好地进行农村信息化工作。
关键词:农民 科技 信息素养 江西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040-03
我国是一个人口比较多的国家,而且农业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农业对人民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全世界的经济都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很快。我国正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农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署,我们要重视农业的发展,要把重点放在农业的现代化上,从而保障全国人民共同发展,携手走进小康社会。而在发展农业现代化这一艰巨的任务中,农民的力量必不可少,同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其中重点是围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农民。所以在转变的过程中,农民的科技信息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体建设的发展。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也是国家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农民信息素养问卷调研分析
1.基本情况
在对江西省农民科技信息素养基本情况调研中,回收的有效问卷473份。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从性别来看:男性277人,占59%,女性 196人,占41%,调研数据从性别来说基本平衡。从年龄来看:在18-28岁的有64人,占14%;在29-38岁的有75人,占16%;在39-48岁的有155人,占33%;在49-59岁的92人,占19%;在60岁以上有87人,占18%。从年龄来说,多数农民集中在39岁到60岁以上。从学历来看:小学有55人,占12%;初中有142人,占30%;高中有147人,占31%;专科高职83人,占18%;大学本科46人,占10%,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从职业来看:务农的有163人,占34%;个体经商101人,占21%;临时工142人,占30%;其他67人,占14%;务农的人和临时工居多。从收入来看:1000元以下的130人,占27%;1000-1500元有97人,占21%;1500-2000元有55人,占12%;2000-2500元有37人,占8%;2500-3000元有46人,占10%;3000-3500元有40人,占8%;3500元以上有68人,占14%,收入水平较低,2500元以上收入人群较少。(见表一)
2.信息意识
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有177人认为信息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占37%;有204人认为有影响但不是很大,占43%;有46人认为有很小的影响,占10%;也有46人认为几乎没有影响,占10%。而当问到是否想要多学知识提高自身信息素质时,有146人表示很想,也是这样做的,占31%;有222人很想,但很少这样做,占47%;有51人很想,但从不这样做,占10%;也有54人表示根本没有这种想法,占11%。当被问到是否相信网络信息时,有59人非常相信,占12%;有214人比较相信,占45%;有156人不确定,占33%;有44人不相信,占9%。当被问到不买电脑的原因时,有109人表示已买电脑,占23%;有144人觉得电脑太贵,占30%;有116人不懂电脑和网络,占25%;有86人表示暂时用不上,占18%;有18人选其他的理由,占4%。而当被问到怎样处理听到一条感觉对自己很重要的消息时,有118人仅仅了解,占25%;有209人会进一步了解,占44%;有61人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占13%;有85人会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占18%。在问到听到一则消息时,会不会去辨别它的真实性,有70人不会,占15%;有237人偶尔会,占50%;有135人经常会,占29%。有31人每次都会,占7%。总体来说,农民的信息意识比较淡薄,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信息需求
在對信息需求的数据统计中,当被问到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时,排在前三的分别是农业生产、科技、政策信息,增加收入、医疗健康的信息,分别占23%、18%、18%,而相对来说,就业信息和法律信息比较少,所占比例为13%和11%。当被问到有信息需求时,是否会主动去了解信息,有398人表示会,占84%,有75人表示不会,占16%。而在问他们认为信息获取难的原因时,大部分人认为是发布信息的机制和基础通讯设施不完善,所占比为31%和29%,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是聚在一起交流的机会少,不知道从哪儿获取信息。而当问到在农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是否需要一些相关信息的指导,有184人表示需要,有164人偶尔需要,有84人经常需要,有47人不需要。而在当前获取农业信息出现的问题上,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认为信息获取量少,获得途径少以及信息连续性不高,分别占比23%、22%、18%,也有人认为信息提供不及时,实用性不高。
4.信息获取
在信息获取上,通过问卷数据的整理,根据所有选项被选中的频数来进行分析,当被问到要了解某方面的信息时,主要通过的途径排名前三的是亲朋好友、电视和手机,分别是22%、19%、18%。而当被问到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的信息比较真实可靠时,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政府部门、村干部、电视,分别是28%、20%、19%。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获取的途径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向当地有经验的人员请教、农科站科技人员提供和个人经验,分别是31%、25%、18%。在问到哪项有利于获取信息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组织科技下乡、建立图书资料室、相关部门定时发布资讯,分别占比27%、26%、24%。在调查家里安装的通讯设施时,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电视,占31%,然后是手机,占30%,排在最后的是电脑,占19%。当问到会在意信息的哪些方面时,排在前三的是可靠性、重要性、时间,分别占比29%、22%、19%。
5.信息利用
在信息的利用上,在生产和生活中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时,有13%的人仅仅了解,有15%的人等待着看别人怎么做,有27%的人会进一步了解,有14%的人会进一步挖掘它的价值,有15%会应用到生活。当被问到获取信息的主要目的时,排在前三的是提高收入和生活质量、辅助生产生活和娱乐休闲,所占比例分别是37%、25%、23%。而在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用得最多的就是手机打字,占了37%。
6.信息道德
在对信息道德的数据统计中,当听到负面消息会怎么做时,有200人选当没听过,占42%,有218人会和大家讨论,占46%;有48人会到处跟别人说,占10%;有17人跟着别人说,占4%。而当听到有价值的信息时,有220人会和别人分享,占47%;有55人会埋在心里,占12%;有210人会探讨它的实用性,占44%;有54人会不了了之,占11%。农民的信息道德较差。
二、影响农民科技信息素养的因素
1.学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人才
以上的数据显示,农民学历比较低,多数人的学历都在高中以下,而且多数都是以务农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在逐渐向现代农业过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农民作为我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科技的应用者和使用者,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只有被农民所掌握并运用到生产,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低学历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接触现代化的程度较低,在信息技术方面意识淡薄,对于农业的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和应用能力较差,所以对信息了解较少,没有对信息技术的渴求,在一定程度上就缺乏了应用新技术的内在动力,因此,信息素养比较缺乏。
2.农民人口老年化严重,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强
随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不得不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来适应现代农业的变化,但是从数据研究发现,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年龄多数在39-60岁之间,人口的老年化现象比较严重,知识结构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很少离开农村,很少去了解其他先进地区的技术,导致见识比较短浅,视野也不如青年人开阔,所以在理解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上就比较欠缺。同时,从调研的问卷统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农民在信息意識上理解能力是不够的,没有看到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好处,认为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水平影响不大,思想比较封闭,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通过学知识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对信息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3.收入水平较低,信息技术推广困难
在以上的数据中,我们看出,农民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了37%,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了25%,而在3500元以上的只有极少数,整体收入水平较低。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成本在不断提高,导致没有技术和知识的农民的收入越来越低,从而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金钱去进行技能的培训和知识的扩展。同时,使用新的技术会产生巨大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加大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但对于农业劳动者来说,没有大量资金的支持,就无法和不敢去尝试新技术的运用和实践,更加不能看到技术所带来的可观收入。因此,解决“三农”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努力。
4.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资源匮乏
农村的基础设施就是指为了满足农村的生产与生活需要的设施。虽然政府在这些年一直在加大财政对于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协调可利用的资源,也促进了农民的收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对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除了山区本就偏远和地形地势之外,农村还有很多地方的交通不便,网络不发达,这就导致了很多技术很难进入农村。由于农民的思想觉悟不高,导致了农民不爱护现有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破坏也较严重。因为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也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购买相应的设备和修建基础设施,同时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地区基础设施的质量较差,农村的基本设施也就不完善。同时从问卷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亲朋好友、电视、手机、村干部,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由于电脑等设备比较贵,因此网络设备也较落后,提供的信息方面的资源就比较匮乏。
5.信息服务体系不全,服务质量较低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农村信息服务针对农村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通过多种手段来提供农民所需要的信息,满足农业和农村信息需求,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也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在所调查的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比如像农业生产、科技政策、子女教育、医疗健康、增加收入等方面都有强烈的需求。而且当有这个需求时,大多数人也会主动去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但很多人获取信息相当困难。由于基础通讯设施建设不完善,交流机会少,信息提供不及时,信息获取量少等原因,同时村委组织领导参与的力度不够,没能很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导致信息服务的质量较低。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培养专项型人才,促进技能培训
农民的信息素养和农民的学历水平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就是说,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农民的信息素养也就越高,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对各种信息也就更加看重,就能明白信息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所带来的利益,就更加愿意去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知识,来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要落实农村的教育管理体制,可以建立一些周末培训班,在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同时,增加信息素养方面的内容,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同时要加大对农业专项性人才的培养,使之学成归来更好地服务于农,把技术传授到农民的手里,用技术让人们感受到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变化和利益。
2.加强宣传,强化农民对科技信息的重视
由于人口老年化比较严重,接受和理解科技信息技术的能力就比较差,对信息的认识就比较模糊,不到位,重视程度也不够。因此,我们要让更多的农民看到科技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多找一些运用信息技术成功的案例来供各地的农民交流、学习,促进农民信息观念的转变和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同时,还要加强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宣传,让人们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通过对这些先进事例的报道和学习,可以增进农民的知识,增长关于信息技术的见识,扩宽农民们的视野,改变观念,提升整体的科技信息素质。[3]从2004-2012年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国家都一直致力于调整、出台优农、惠农的政策,而最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一直在强调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应抓住机遇,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地进行宣传,强调以农业信息化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高科技信息技术,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农民的收入,还可以逐步吸引农村青年回乡,以改善农村从业主体老年化、低信息化严重的情况,从而促进全体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
3.完善基础设施,方便获取信息技术
在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信息化也就成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政府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将先进的设备投入到农村,同时还要完善政府的管理体制,推进技术和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加大监管的力度,保证基础设施的质量。农村的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公路的建设,是改善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完善交通体系,建立四面八方的公路网,改善交通设施的建设,从而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增加收入。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完成农村的电网建设,解决农村用网用电等能源的问题,加快农村光缆建设与网络升级改造,国家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从而使农民信息素养得以提高,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偏远困难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4.加大资金的投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刺激需求
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经济保障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不管是在农业技术上的支持,还是在农民生活保障上的支持,以及农村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上,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近几年政府对农民的支持上,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政策创新,像免税、种田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很多农户都是小农经营,不能在很大程度上看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农民的收入水平也没有太大的提高,导致了农民有很多事情没时间或者金钱去行动,导致需求较低,没办法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要调整资金的投入规模和调整资金的结构。扩大支农的领域,多方面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
5.提高农家书屋等公共信息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公共信息服务设施是农民的信息素养提供的手段之一,对农民信息服务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问卷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民除了农业方面还有其他的需求,比如医疗、健康、子女教育等各方面都有需求,但是由于获取信息比较困难,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村里的干部,村干部的知识也有限,提供的知识信息技术也有限。江西省现有农家书屋17391家,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选聘农村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管理体制的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但要保证农家书屋的后续保障资金持续投入,除传统纸质资源外,还需加强数字资源的采购利用。通过提高农家书屋等公共信息服务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的科技信息素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懂信息技术的专业性人才投入到农村,对农民进行培训,给农村资金、政策和人才方面的支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信息素养,对农村的人口进行优化配置。只有这样,科学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运用于实践,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凤敏.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李庆利.河南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浅谈[J].经济研究导刊,2012(28):45-46.
[3]朱保安,朱芬菊,高昕,李国权,李沛,顿文涛,袁超.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2013(9):95-99.
[4]邵清. 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J].南方金属,2003(5):57-59.
[5]苏明.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流通经济,2009(1):43-47.
[6]陈时生.提高农民科技素質的意义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5):375-37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