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祥明
【摘 要】语言交流是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主要方式,但是因为欣赏教学在美术学科中有着其特殊的价值与位置,所以本文从小学美术欣赏课授课对象的特点与相应的欣赏教学、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与作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美术课程划分为四大领域,但是根据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1]其中欣赏的价值大抵为扩宽视野、提高审美、促进创作。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为了让小学生在学习生涯的初级阶段睁开美的眼睛,树立美的意识,感悟生活之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程不可或缺。
一、小学美术欣赏课授课对象的特点与相应的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授课对象年龄较小,应该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择优选择最适合小学生的并能学以致用的美术欣赏教程。小学生心理和生理都相对幼稚,生活常识也比较缺乏,他们的审美还停留在颜色好不好看、图画像不像上。正如一张未被涂鸦的白纸,他们的艺术观念和培养还仅处于启蒙阶段。低年级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还停留在感性层面。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眼界,教师应选择一些课外的作品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弥补课本的缺漏。在学生欣賞内容与素材的选择上,应力求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天真童趣、易于小学生接受的少儿作品为主,辅以部分略高于其欣赏水平的部分来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情趣,如可以选择本年级学生的原创作品进行欣赏。
二、小学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与作用
欣赏教学要让学生做欣赏的主人,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视角设问,以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作品交流。[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发现美、赏析美、追求美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具有指导性与启发性的特征,且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诸多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美术欣赏可以促进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纵然人类生活是广阔无垠的,知识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对每个人来说,穷尽一生,也无法踏足各个领域。然而,借助古往今来的众多优秀作品,却可以使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很多离我们看似遥远的领域,零距离感受艺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其次,美术欣赏可以提高人的思想境界。美术欣赏是一种将主观认知与客观存在相统一的精神活动。因此,不同于枯燥的理论教育和被动的填鸭式教育,欣赏者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而强化审美意识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正是对人的思想情操的熏陶的过程。
三、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1.欣赏与动手、表演相结合
欣赏教学不是孤立的客观实在,而是与绘画、表演的教学相互贯通并相互促进的教育活动。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绘画、表演的实践,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品鉴能力,就能使他们更好地感知艺术作品,并创作出更富灵性的作品。如:在学习《人物与环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洗衣服、打篮球、滑滑梯等动作和神情,然后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从而让学生对人物动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把握。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人物动态会有不同的联想,设置不同的背景图片,发散学生思维,这个动作可以搬家具、安鸟巢等,巩固服装道具和背景对环境的影响。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丰富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培养表现不同事物的造型能力。
2.欣赏与音乐、视频、动画等相结合
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按照课本把内容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升级,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轻松,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欣赏教学,感悟艺术的曼妙与魅力。所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将搜集来的资源制作成了富于变化的课件,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和指导。给美术教师上好美术欣赏课提供极大的方便和可能。如:在教授《卡通人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卡通人物的视频融入到教学中,有声有色影音并茂。伴随背景音乐,欣赏的过程,及卡通人物动作的不断变幻,学生自身的情感也融入画面,随后的学习学生们显得积极主动、热情洋溢。
总之,小学美术欣赏课作为一门美学教育课,教师不仅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丰富的教学阅历,还应该采取符合小学生接受习惯的方法传递美学知识。只有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欣赏课的趣味和魅力,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形成一套审美认知体系,学以致用,学会欣赏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之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
[2]熊雪青,张建银.《美在课堂——美术课堂教学观察与思考》.ISBN 978-7-5340-5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