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意义

2017-05-15 09:41叶羞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护理干预社区

叶羞花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指导价值。方法 1050例学龄前儿童,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25例。实验组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依托接受护理干预, 对照组不系统采取干预措施。护理后比较两组儿童的视力变化、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儿童的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儿童视力下降率为2.2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用眼时间及眼保健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保健行为会直接影响儿童的视力健康和发育, 通过社区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性, 降低儿童近视、弱视的发病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社区;护理干预;视力保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83

由于儿童的日常用眼习惯, 会直接影响儿童的眼睛健康, 所以儿童的视力保健行为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儿童视力保健行为并未规范实施, 所以无法保证儿童视力健康[1-4]。为此, 本研究对辖区内儿童的视力保健行为进行规范和护理干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社区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50例学龄前儿童,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25例。实验组中男238例, 女287例, 年龄3~7岁, 平均年龄(4.06±2.75)岁。对照组中男245例, 女280例, 年龄4~7岁, 平均年龄(4.35±2.84)岁。所有儿童均在社区进行登记, 并排除具有先天性眼科疾病、视力残疾儿童, 且两组儿童的均在实验前进行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结果正常。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不系统采取干预措施, 实验组则以社区医疗机构为依托接受护理干预, 方法:①对儿童建立个人视力检查档案, 并进行定期视力检查, 时间间隔为6个月;②进行视力保健知识宣讲, 对家长发放视力保健知识相关宣传画册, 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家长及儿童宣讲视力保健内容, 采取定期进行讲座、座谈、宣传动画等方式进行宣传, 通过FLASH动画、幻灯片等方式动态展示相关知识, 使家长认识到儿童的视力、屈光度会随着年龄变化产生变化[5, 6], 并使家长正确认识视力检查;③进行日常用眼指导, 叮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保证儿童的户外活动时间≥2 h/d;控制儿童观看电视时间<1 h, 降低或杜绝儿童玩手机、玩电脑;家长教会并监督儿童进行眼保健操时间≥20 min/次;监督儿童勤洗手、告知儿童不可用手揉眼睛;监督儿童不要用尖锐的物品玩耍[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干预1年后检测两组儿童的视力, 若视力≥5.0为视力正常, 视力降低或<5.0为视力下

降[4, 7-9];视力下降率=视力下降儿童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调查两组儿童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 量表满分50分, 分数越高, 家长的认知程度越好。调查两组儿童视力保健行为依从性, 包括户外活动时间、用眼时间和眼保健操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儿童视力变化情况比较 实验组视力下降率为2.29%, 对照组视力下降率为16.1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儿童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用眼时间及眼保健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儿童的身体各部分器官都处在生长发育阶段, 其中眼球发育最为明显, 虽然儿童的眼球结构已经形成, 但视觉功能、眼球各部分组织还在生长发育当中, 如果儿童阶段长期用眼不当、过度疲劳用眼, 则会造成近视、弱视等一系列眼球疾病, 严重时无法在成长过程中治愈, 造成眼球终身性疾病[10, 11]。传统临床主要在儿童出现眼部疾病、视力问题后对患儿进行治疗, 并在就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知识宣讲, 但对患儿的眼部疾病、视力异常的预防效果差, 且此时患儿往往已经形成多种不良用眼习惯,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疾病的康复效果[12, 13]。临床研究证实, 采用社区干预, 能够纠正学龄前儿童的不良用眼习惯, 并预防儿童出现视力异常或疾病[7, 8]。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对儿童建立起专门的视力管理档案, 并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 对儿童、家长进行良好用眼习惯的養成, 叮嘱家长对儿童进行监督, 并提高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认知和重视[14-16]。本文中实验组家长知识认知量表评分为(42.31±5.33)分, 对照组家长为(28.46±3.45)分, 实验组家长对视力保健知识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家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认知更高, 能够自觉监督和管理儿童的用眼行为, 极大的减少了儿童的视力下降发生率。

综上所述, 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意义重大, 能够减少儿童视力下降发生率, 并且能够提高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认知程度, 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白英龙, 刘福定, 郭洁, 等. 沈阳市家长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关注和认知情况调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4, 37(5):335-338.

[2] 张海林. 2008~2012年鄂州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12(5):542-544.

[3] 罗卫, 李六平, 范善平, 等. 桂林市某城区2011~2013年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14(6):902-904.

[4] 黄彩霞, 陈小丽, 严冬梅.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17):63.

[5] 張海林, 严柳青, 黄惠萍, 等. 三位一体眼保健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水平的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 2015, 13(6):689-690.

[6] 陈小丽, 林毅容, 严冬梅, 等. 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 护理学报, 2011, 18(2):68-70.

[7] 叶燕, 姚建生, 王玉邦.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及其危险因素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3(1):119-122.

[8] 李春荣. 成都市2006-2010年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20(5):612-613.

[9] 李珂. 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 中国医药指南, 2015(32):272-273.

[10] 丁丹晨. 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中医学报, 2013(B08):539-540.

[11] 吴惠平, 黄菊天, 江文霞, 等. 社区干预对促进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3, 9(12):950-951.

[12] 李妮娜, 朱雪梅, 李会仿, 等. 学龄前儿童家长视力保健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31): 4441-4447.

[13] 朱雪梅, 杨兴佳, 高阳, 等. 0-3岁儿童家长视力保健指导需求调查. 护理学报, 2009, 16(14):17-18.

[14] 赖俊娟. 学龄前儿童视力监测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 全科护理, 2013, 11(12):1149-1150.

[15] 陈丽媚. 干预保健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视力的保护效果分析.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7):190.

[16] 郑月莲, 唐晓荣, 董翠兰, 等.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效果的影响. 当代护士(旬刊), 2010(9):90-91.

[收稿日期:2017-02-14]

作者单位:528437 中山火炬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护理干预社区
影像社区
学龄前儿童家具设计与应用研究
影像社区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影像社区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