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清 翁志辉
【摘 要】 如何拓展优质稿源是地方性学术期刊面临的核心问题,文章提出获取优质稿源的有效途径有五个方面:充分发挥编委的作用,建立优稿先发的机制,注重审稿专家的荐稿作用,积极参与制订政策导向,注意挖掘潜力作者。《福建农业学报》努力从这五条途径吸纳优质稿源,从源头上提高了期刊的学术水平。
【关 键 词】学术期刊;优质稿源;地方性;学术质量
【作者单位】林海清,《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基金项目】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6R1015-1)。
优质稿源是期刊学术质量的保障。地方性学术期刊一般包括省属高校学报和省级科研院所及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与全国性学术期刊相比,地方性学术期刊在优质稿源的获取方面处于劣势。地方性学术期刊如果不积极有效地开展组稿工作,仅靠自来稿很难维持优质稿源的数量,期刊学术质量也难以保证。因此,如何拓展优质稿源,是地方性学术期刊面临的核心问题[1-6]。本文以中文核心期刊《福建农业学报》的组稿实践为例,探讨地方性学术期刊获取优质稿源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编委的作用
地方性学术期刊的编委,一般由主办单位遴选本单位或当地知名专家组成。编委的主要职责是审评来稿和推荐稿件。由于受评价机制的约束,编委一般只参与审稿,对推荐优质稿件的积极性不高,或者推荐的稿件质量不高。为此,我们遴选期刊编委时采取主办单位学委会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即有一半以上的编委是采用公开招聘的形式聘任,凡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并且担任创新团队或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的中青年专家均可报名参加。同时,我们制订了编委的权利和义务,即编委每年有推荐2篇以上优质稿件的义务和所荐稿件优先发表的权利。由此,期刊聘任到一些年轻有为、热心期刊工作的编委,他们为刊物提供了一定数量的优质稿件,为保证刊物学术质量提供了资源基础。
二、建立优稿先发机制,快速发表首报成果
优稿先发即初审时对学术质量高的来稿优先送外审和编辑加工,发稿时按同行评议和编辑部复审结果,优先发表学术质量高的稿件,这种打破传统的按来稿先后次序审理发表的做法,有利于吸纳一些优秀稿件[7]。科研人员通常把质量好的论文优先投给SCI来源期刊或全国性一级学报,但上述期刊稿源多,审理和发表时滞过长,待论文发表时,一些原创性成果往往会失去时效性。我们非常重视对农业科研领域重大发现和重要进展成果的首报。如2010年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不明原因的蛋禽产蛋聚降现象,给养禽业造成巨大损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禽病防控创新团队在全国率先发现并鉴定出病原体。当时团队希望把这一成果论文投向全国性学报,后经我们争取,于第一时间(2010年12月)在我刊发表[8]。因该文为全国首报,至2015年被引频次高达135次,作者的科研成果也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此后,该团队首席专家经常向我们推荐反映他们研究成果的论文。
三、利用同行评议获取优质稿源
农业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地方性农业学术期刊一般选择本省或周边地区农林高校专家作为审稿人。《福建农业学报》主要刊载我国东南地区农业科研学术论文,遴选的审稿专家单位以福建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为主,审稿专家一般为硕博研究生导师,且多数主持国家或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专家在返回审稿时,也经常会推荐一些稿件,这些稿件多数是他们的课题研究成果。由于荐稿专家熟悉我刊的学术定位和规范要求,且希望能优先发表,因此推荐的稿件学术质量总体要明显高于自由来稿。我们非常重视审稿专家的荐稿,予以及时到位的审理和发表,由此与审稿专家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四、积极参与制订科研评价机制,发挥政策的有效作用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的投稿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单位的科研评价导向。“以刊评文”是一种以刊物是否入选SCI及核心期刊体系来评判论文学术价值的评价方式[9],虽然这种方式频遭诡病,但迄今还没有一种更为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取而代之。因此,科研单位和高校一般都制订了有关论文发表的期刊分类规定。地方性学术期刊的投稿主体是主办单位科研人员,对于这种反映作者投稿意向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我们从学术评价的专业角度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期刊发展的合理化建议:进入一二类的学术期刊,必须是具有严格同行评议审稿制度的期刊,从而把一些未实行同行评议的核心期刊排除在外,提升入选期刊的学术层次;依据“二八法则”(即一类期刊通常发表80%的高水平论文,二类期刊通常发表20%的高水平论文[10]),提出应把《福建农业学报》中经同行评议认为高水平的论文列入一类论文评价对象(约占期刊发文比例的20%),再经学委会复评通过后将其确认为一类论文。我们积极参与期刊分类法则的制订,不仅提升了本单位科研评价政策的合理性,而且为吸纳本单位的优质稿源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五、注意挖掘潜力作者,以到位的服务取得作者的信赖
在稿件初审时,我们就有意识地注意挖掘富有潜力的作者,以快速到位的审稿、编辑加工、编后反馈与互动,取得作者的信任。对初审认为学术质量较高的来稿,我们不仅优先及时处理,而且选择细分专业对口的同行专家外审,得到富有专业深度的评审意见。在格式规范方面,编辑直接为作者做细致到位的加工,减轻作者修改的工作量,英文摘要则送请美籍专家审改加工。当期发排后付印前,我们立即向作者寄发电子版期刊,同时在网刊平台发布论文的XML和PDF格式。论文发表后,我们仍然与作者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如告知被引情况,争取作者稿件的复投率。
我们在编辑工作中发现,凡优质稿件的作者都比较关注论文审评的专业程度,编辑加工水平特别是英文加工的规范水平,以及论文发表的时滞;而稿件质量一般的作者,关注的只是论文能否发表的问题。一些编辑以为优质稿件可以简化审稿程序,甚至不经外审直接进入编辑加工环节,而我们通过实践认为,越是优质稿件,越要对口送审,这样越能取得作者的信任。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注意为优秀作者提供到位的论文审理与发表服务,以耐心细致的敬业精神取信于作者[11],这也是吸纳优质稿源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地方性学术期刊应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采取相应的组稿策略,充分发挥编委和审稿人的荐稿作用;依托主办单位的学术资源,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通过细致的编辑加工和灵活快速的发稿机制,千方百计地获取优质稿源。編辑不应满足于对自由来稿的审改,而应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约稿与组稿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期刊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烈臣,罗慧敏,熊楚才. 农业科技期刊的国际化选题与组稿策略[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602-604.
[2]杨继涛,宋继学,鲍亚宁等. 农业科技期刊的稿源问题及对策[J]. 编辑学报,2002(4):288-289.
[3]王佳,杨华生,黄金祥. 河北农业大学期刊社2002—2012年办刊实践与思考[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5):35-38.
[4]张韵,袁醉敏,陈华平. 借助审稿拓展优质稿源的探索——以《浙江农业学报》为例[J]. 编辑学报,2015(2):163-166.
[5]马迎杰. “走转改”赋予学术期刊发展的能量——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为例[J]. 传播与版权,2013(6):49,55.
[6]周少霞,蒋巧媛,陈海林. 地方农业科技期刊构建稳定作者群的有效途径[J]. 广西农学报,2008(5):106-108.
[7]朱丽娜,曹晖,于荣利等. 《食用菌学报》拓宽稿源、提高期刊质量的措施[J]. 编辑学报,2010(S1):114-115.
[8]万春和,施少华,程龙飞等. 一种引起种(蛋)鸭产蛋骤降新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 2010(6):663-666.
[9]朱剑. 重建学术评价机制的逻辑起点——从“核心期刊”“来源期刊”排行榜谈起[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15,159.
[10]尹林,毛恒年. 科技期刊的二八定律现象及其经营管理方略[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1-63.
[11]杨勇. 拓展稿源是高校学报学术强刊的关键[J].编辑学报,2009(3):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