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管理的保障条件探析

2017-05-15 13:16汪田田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作息创设班级

汪田田

自主性是独立性人格的最核心特征,也是培养一个人独立性的最终目的。科学的儿童观认为,幼儿是一个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个体。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幼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这种生命力积极、活跃地存在。幼儿有着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自我发展。幼儿教育最终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人”,所以具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那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该如何创设条件来保障幼儿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心理环境保障

心理环境对幼儿来说更多地表现为教师和同伴的影响。在物化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凸显心理环境能让幼儿自主的氛围更加自然和浓郁。

1.自主发展的前提:创设安全、被接纳的心理氛围。

只有在安全被接纳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有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创设安全、被接纳的心理环境是前提。如小班开学初创设亲子墙,在创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幼儿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张全家福,并在家长的协助下将照片张贴到创设好的亲子墙上。

2.自主发展的保障:创设幼儿自主的环境。

幼儿在班级活动中有自主的意识和行为是幼儿自主发展的保障,因此要在班级中创设幼儿自主的环境。如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采取备材料不备空间的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投放大量的材料,但并未划分区域,也并未进行任何形式的规则约束。幼儿进入区域,与材料产生互动,出现具体的行为后,再与幼儿一起进行具体的跟进和调整,让幼儿成为班级活动优化的主体。

3.自主发展看得见:创设让幼儿充满自信的环境。

教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甚至一个动作对幼儿的发展都有可能产生影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是幼儿自我管理的陪伴者。以幼儿开学适应阶段为例,幼儿不适应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哭闹。教师面对幼儿哭闹时,“我知道你很难过”“想哭就哭一会吧”“没关系,想妈妈时会哭”这样的话语来认同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在发泄情绪的过程中逐渐能有调整自己情绪的意识。

二、时间保障

为保障幼儿的自主管理,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保障,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

1.大版块时间作息,把时间的计划性还给幼儿。

大版块时间作息给了幼儿和老师更多的自主空间,孩子们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计划在每个时间段可以做什么。依据班级孩子的阶段性需要来设计大版块作息内容,如开学初放大过渡环节时间,让幼儿明晰过渡环节需要做的事情和要求,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对本班孩子行为的时间进行测算,如早操(含上下楼梯)需要多长时间、牛奶点心需要的时长,据此调整每个环节的时长,从而使一日作息时间更加合理,适应本班孩子的需求。

2.弹性一日作息,把时间的自主权还给幼儿。

所谓弹性一日作息,是指在大版块时间下,幼儿和老师可以自主安排一日活动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不是按照原来的教条式时间作息安排表一味执行。比如生活活动就可以做个性化处理,中大班幼儿就不需要单独再组织生活环节,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按需进行。比如区域游戏和集体活动的顺序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调整,如果投放了一个新的材料,幼儿在区域时间玩得很投入,热情很高,可以把集体活动时间延后。同时,为了保证大板块作息的有效性,教学管理上一手抓信任一手抓标准,在信任放手的基础上,指导教师写日计划,定期调研等。

3.一日作息上墙,把时间的有效性还给幼儿。

大版块作息,弹性时间安排,用幼儿看得懂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作为班级公约上墙。在上墙时,要考虑灵活性,可以通过幼儿的需要来进行替换更改。这样幼儿可以阶段式地讨论一天中我们要干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并把这计划上墙,在此过程中可以提高幼儿对时间的敏感性,潛移默化中进行幼小衔接。

三、空间环境保障

1.了解幼儿基础,找准空间环境创设的起点和生长点。

首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了解幼儿当下的经验与兴趣,提供幼儿需要的空间环境。如小班开学前期,教师通过针对性的家访和调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为班级空间环境创设提供依据。其次,要以《纲要》和《指南》为依据,触摸幼儿的生长点。

2.合理规划与调整,空间环境创设满足幼儿需要。

首先是空间时间开放的布局规划:如在开学班级环境创设中“备材料,不预设空间”,让教室处处都有活动的可能。其次是班级的物质环境要随着幼儿游戏行为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如小班开学并未划分区域,但随着幼儿分区游戏行为的明显,相应的区域位置也会出现。

3.记录经验与发展,空间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成长看得见。

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游戏行为、活动轨迹、幼儿各类作品、商讨的规则和行动步骤等都是呈现幼儿经验、承载幼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空间环境创设中,这些内容就成为了幼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一般是静默观察、记录,同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还原幼儿活动并以某一种方式张贴出来,这样幼儿就能够通过与空间环境的互动来进行行为的调整。

四、材料保障

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互动、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提高。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幼儿养成材料自选的习惯。在材料自选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1.材料的提供要丰富且相对固定。

材料要丰富多样,满足更多幼儿的不同游戏需要。在材料摆放方面,要把材料进行分类摆放,便于幼儿有序取放。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自主养成自选材料的好行为,要在材料盒上贴有相应标记,有利于幼儿辨别。材料盒最好是半透明或者不要全封闭,一段时间内材料架和材料框不要随意调整位置。

2.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取放和更换。

材料架高矮适中,满足不同身高幼儿自选材料的需要。材料架摆放在幼儿区域操作桌附近,便于幼儿拿取和更换。

3.材料的调整要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师在区域中走动观察,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对材料进行适当调整,引发幼儿主动操作的积极性。如在美工区,教师发现幼儿叠飞机的技能已经非常娴熟,而幼儿折叠的兴趣还在持续着,所以教师投放了相关的叠青蛙和知了的步骤图和纸张,让幼儿进行复杂折叠的尝试。

五、制度保障

把班级管理的执行权交给幼儿,内化他们的规则行为,其动力来于“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幼儿以积极的态度去维护,获得了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1.规则的来源——幼儿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规则的制定过程。如幼儿在来园时,需要放水杯、晨检卡、和老师打招呼、进入区域游戏一系列事情。怎么样才能做得有序而顺手呢?我们和孩子共同讨论,入园一共有几件事?我们可以怎么样排排序?然后共同制定来园几件事,形成班级公约。

2.同伴互动——规则形成的过程。

“幼儿与成人、同伴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每天区域活动时间,是幼儿自主行为的充分体现。在区域划分时,我们会和孩子一起讨论:“你想在班级里玩什么?”“你觉得在哪里玩比较合适?”接着我们一起为区域商量标记。小班的幼儿我们会准备现成的图片请他们选择,中大班的幼儿会和同伴一起商量绘画区域标记。区域规则的制定,都是幼儿商量、确定,自主制定区域规则和标记,最后再共同遵守。

3.显性的呈现——标记张贴。

除了一起商讨,共同遵守以外,还借助标记提示幼儿自主管理。如自主盛餐时,幼儿的行进路线乱而杂,我们就在盛餐的幼儿后面张贴了一米等待线,还将幼儿行走的路线用箭头标明。或者在盥洗室门口张贴两个方向的箭头,标明幼儿进出的路线,以利于幼儿能根据标记管理自己的行为。这些标记虽说不起眼,对孩子们学习自主管理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值得强调的是幼儿的自主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在幼儿发展可能的基础上,这也正是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幼儿自主发展才有可能得以保障和实现。

猜你喜欢
作息创设班级
爱心健康作息表
班级“四小怪”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不称心的新班级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
班级被扣分后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