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美 孙钰红
摘 要:郑州一中2010年开始实施“主体课堂”的课堂模式,其中的精讲不是原封不动地讲教案,不是面面俱到,讲的是学生自学和研讨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讲的是课堂的生成问题,讲的是本节的重点;讲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路和方法。对精讲内容的有效性进行了思考,并编写了基于主体课堂模式的不同于传统教案的“精讲案”。
关键词:主体课堂;精讲;有效性;精讲案
随着全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郑州一中2010年开始实施“主体课堂”的课堂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体课堂[1]主要有三个环节:(1)学生自主学习;(2)交流研讨;(3)教师精讲。前两个环节学生在教师事先编好的“学习指导书”的指导下完成,最后是教师的精讲。精讲不是原封不动地讲教案,不是面面俱到,讲的是学生自学和研讨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讲的是课堂生成的问题,讲的是本节的重点;讲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路和方法。所以这样的课堂对教师的挑战会更大,但教师不可能将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如果经过事先的调查和积累,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会更自信地登上讲台。
本文作者和同事们从2010年开始使用主体课堂模式进行教学,记录和收集了不同层次、不同校区许多学生上课中生成的问题,形成了具有学生生成问题预测的不同于传统教案的“精讲案”。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为例,研究实现主体课堂精讲有效的精讲案的编写。
一、精讲案体例设计
(一)设计思路
1.结合主体课堂模式的三个环节,上课的过程贯穿精讲案始终。
2.重视学生生成问题。
3.课堂内容“三分天下”,即学生自学能够完成的内容,学生通过研讨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教师点拨就能解决的问题“略讲”,“精讲”的是难点、节点和易混点。
4.注重课后反思。
(二)精讲案案例: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导入新课: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每个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通过集聚效应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城市地域结构,结合“学习指导书”阅读本节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记录)
交流研讨:
(学生生成问题归类)
精讲预案:
1.不讲
(1)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预测问题:通勤带是什么?
答案:以特定的城市为中心,从业人员以日为周期的集中和分散的范围。指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人在市中心工作,使用月票乘车往返于两地,故称为通勤带。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如历史、行政、知名度、宗教信仰等。
2.略講城市功能分区(三种功能区的位置、特征和形态),具体内容如下。
城市中常见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我们主要需掌握它们的分布位置。
……
预测问题:(1)为何住宅区背向发展?
答案:中高级住宅区环境优美,距市区远;而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
(2)郑州的商业区在哪里?住宅区在哪里?
3.精讲
(1)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
(2)城市工业区的合理布局
对于有大气污染的工厂,
……
对于有水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相对的,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上游,水质好。
预测问题:课本24页活动题。
板书设计
课后学生仍存在的问题(学生问得多的问题和作业中错得多的问题):
本节课反思:
1.精讲内容方面
2.有价值的问题和回答
二、精讲内容有效性思考
精讲案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实现课堂的有效。课堂上教师精讲什么样的内容是有效的?作者觉得,其一,是否讲的是学生的问题;其二,是否讲的是知识的节点和难点;其三,是否有方法和思路的拓展,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为了实现以上几点,作者觉得应做以下工作。
(一)课堂内外收集学生问题,并挖掘出现问题的根源
学生的问题才是教师需要讲的内容。故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收集学生问题。第一,课堂上“自主学习”和“交流研讨”环节,教师虽是守望者,但应当好记录者,将学生的问题归类、思考。第二,找出课下学生习题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主动和学生交流,变“学问”(学生问老师问题)为“教问”(教师问学生有什么问题)。第四,挖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理解有偏差,针对根源找到问题。
比如,关于“城市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我们教学中认为城市化后蒸发减弱,下渗增强,地下径流增强。但蒸发减弱学生一直搞错。我根据学生的研讨,发现了两点根源:一是没关注“降水量一定”的前提,二是不知道什么是“蒸发量”,觉得气温高,蒸发量就大,没有和水量相结合。我用示意图将该问题讲解后,这个问题学生基本没有搞错过了。
(二)结合学生问题,对“精讲”重点预先设计、突破
比如,人教版必修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中关于“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学生理解浮于表面,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层层递进来突破。
读课本图2.7,思考下列问题。(点拨:读图2.7,首先读图名,其次看横、纵坐标,再次要看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斜率,最后,注意某一范围内具有最高付租能力的线,因为只有付出最高地租,才能获得这块土地的使用权,使之成为该活动的功能区)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3)若仅考虑付租能力这一因素,城市各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三)注重课堂内容的拓展与应用
比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节关于工业区的合理布局(见本文第一部分案例),有学生提出,郑州处在季风气候区,郑州的工业布局在西北,如高新技术开发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郑州市工业区的布局是否合理?
鉴于此,我进一步拓展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和工业惯性。
(四)课堂上运用教育机智,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问题,调整方法、思路和过程
教师“精讲”与教育生成融合得好,才能抓住学生,抓住课堂。当然教师只有拥有教育智慧,生成性问题才能被升华出来,否则这灵光一闪的机遇只会从身边悄悄溜走。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才能就实际情况决定教学方法。
注释:
[1]主体课堂有三个环节:(1)自主学习:学生依据教材,结合教师编写的学习指导书,明确学习重点、难点、知识点,应用学习方法,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并可以在自主思考过程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内容。(2)交流研讨:学生通过个体自学存在的疑问、生成的新问题,采用自由研讨的形式,集思广益,相互激发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3)精讲:教师对前两个环节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或重要问题以及新生成问题中价值较高的问题进行补充式讲解。对学习内容中体系性知识、普遍性方法进行总结式讲解。对具有深远意义的学习内容进行升华式讲解。对学生尚未解决的个别问题,进行课后单独辅导式讲解。
注: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郑州市第一中学教学研究项目《主体课堂下精讲环节有效性研究——以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为例》(JCJYC161201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