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7-05-13 07:46常胜彪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能力培养数学教学

常胜彪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寻找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发现数学的过程,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精神;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5-011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5.072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源泉,更是学生创新实践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语言、兴趣、实验、归纳、猜想、讲故事、生活事例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且不失时机鼓励学生能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让学生处于亢奋的心理状态,因兴趣而学,并能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主动去解决去创新。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数学创新能力的根本。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之下,改组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出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也有高低之分,高质量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发现了前人未曾发现的新事物,解决了前人未能解决的新问题。低水平的创造性思维就是这种思维的结果虽然对思维者本身来说也是发现了未曾发现的新事物,解决了未能解决的新问题,但是这种思维的结果早就被别人所发现,被别人所完成。比如,学生采用不同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对他自己来说是有新发现,解决了新的问题,但是他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是一种低水平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一般低水平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但是,所有的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都是建立在低水平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当下的数学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明和创造都有重要的帮助。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的主宰者为引导者,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变“传授”为“探究”,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過数学学习,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创造性,数学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给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营造、创设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实践中活动中开展学习,才能开阔思路,思维敏捷,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四、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任何知识的获取都是积极参与主动实践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运用有深度的语言、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再发展再创造,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对问题进行巧妙引导启发,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中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质疑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激起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必须以疑为主轴,从学生学习中的疑开始,那么引导学生质疑有哪些途径呢?

1.自学生疑。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教师提出自学范围、要求、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进行探究性自学,使学生从自学中产生疑问。对疑难处质疑。鼓励学生提出疑难中的质疑问题,为课堂上新知识的探究和交流提供素材。

2.情境质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主动积极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在“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导学中,制作两车相遇的多媒体动感画面,并给出一些条件,让学生自编成相遇问题的应用题,这种开放式的应用题给学生创造了创新的空间。类比质疑。当某些研究的对象存在类似性质时,可以通过比较,从一个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去猜想或发现另一个对象所具有的相应的结果,所以类比式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

3.归纳质疑。归纳是指从现有的具体结论出发进行拓展延伸,提出一般结论的认知过程,归纳质疑是创新思维活动,它建立在实践、 猜想和探究的基础上,是对现有的表现结论的探究和拓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的共同配合,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才能教学相长。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王欢.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9):58.

[2] 安文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22):79.

[ 责任编辑 田彩霞 ]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能力培养数学教学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