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分析《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否定与破坏的部分,具体表现为对于传统辩证法的否定、对同一性的否定即非同一性原则,对自身的否定即绝对的否定性,以及对法西斯的否定即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反思。以此将其辩证法思想归纳为颠覆的逻辑、瓦解的逻辑、崩溃的逻辑以及牺牲的逻辑。
【关键词】否定的辩证法;非同一性;绝对的否定性;奥斯维辛
《否定的辩证法》是德國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西奥多·阿多诺“一生学术生涯的缩影”。阿多诺,法兰克福学派的学术主将、霍克海默之后的掌门人,社会批判论的奠基人,他是一位集哲学家、社会学家、美学家、音乐理论家于一身的思想家,《否定的辩证法》就是能够解读这位思想大师的一把钥匙。本文从其对传统辩证法的批判、对同一性的批判、对自身的批判、以及对法西斯的批判四个方面,对《否定的辩证法》进行分析,解析阿多诺辩证法中的否定与批判特质。
一、对传统辩证法的否定:颠覆的逻辑
阿多诺对传统辩证法的否定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一部分体现的是阿多诺作为颠覆的逻辑的辩证法。辩证法源自于古希腊的逻辑辩证过程,并因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对话录的记载而为人所熟知,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辩证法、到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再到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演进历程。
阿多诺对于传统辩证法的否定在其行文中也有所体现,该书的晦涩文风和混乱形式体现了他对哲学体系的否定和破坏精神。在重庆出版社1993年发行的版本中,译者张峰在中译本序中将其称为“极其晦涩的著作”,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的:“晦涩的原因在于,阿多诺一方面力图使这部著作保持一种理论论争的风格,大量使用了他的批判对象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的抽象术语,可又不加以解释,仿佛读者都像她一样充分了解这些人的思想体系似得;另一方面,出于反体系、反逻辑的需要,故意使该书论点模糊,显得缺乏形式,保持一种散文式结构。由于阿多诺的主题是否定和破坏,所以该书的晦涩文风和混乱形式体现了他对哲学体系的否定和破坏精神。”阿多诺行文的晦涩以及混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中心思想的显现,阿多诺颠覆了传统辩证法严谨的逻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别具一格的否定的辩证法。
以往,传统辩证法都试图通过一种否定的思维进而达到一种肯定的东西或者认为否定的否定就是肯定,无论是柏拉图还是黑格尔的辩证法都是如此。然而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要剔除其中的肯定因素,要把辩证法从肯定的本质中解放出来,“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一种解构式的、反体系的、以否定性为根本不断打破自身凝固化的否定性思想活动。”就阿多诺的观点而言,否定的辩证法与传统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传统的辩证法只是把辩证法作为一个方法来理解,研究的是概念、总体、一般普遍的东西,对于矛盾的理解由否定最终走向肯定,认为矛盾双方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认为否定的否定是肯定。而否定的辩证法则是将辩证法看成理性批判的媒介、表达矛盾的方式,研究的是非概念、个体、个别特殊的东西。它认为矛盾是不可解决的,不承认矛盾双方具有对立统一关系,不认为否定的否定是肯定。只承认否定,表达的是绝对的否定性。
二、对同一性的否定:瓦解的逻辑
阿多诺对于同一性的否定即非同一性原则在他的否定的辩证法中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非同一性的描述阐释的是阿多诺作为瓦解的逻辑的辩证法。在重庆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否定的辩证法》第二部分中,阿多诺以注释的方式表述了他对于同一性的理解。在他看来,同一性原则有四重含义:首先,它表现的是个人意志的统一性,这是一种阿多诺主体的自足:一个“我”在它的所有经验中都是同样的这意味着康德的“我思考那种能陪伴我的一切概念的东西”;其次,同一性还意指逻辑普遍性,即在一切合理本质上同样合法的东西的思想,“同一的普遍性的前提是同一的个别意识”;此外,同一性还意味着思想对象与主体自身的简单等同,类似于A=A的概念;最后,同一性在认识论领域里意味着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一致。阿多诺认为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都是在追求“同一性”,也就是说追求的万事万物可最终还原于的某种原初的东西。
阿多诺认为,辩证法并不是对同一性的意识,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他这样写道“辩证法倾向不同一的东西。”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不同一的东西才更倾向于真实的,这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因。对于辩证法的经验实质他是这样描述的,“没有‘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的原则,黑格尔的体系结构毫无疑问就会倒塌。但辩证法的经验实质不是这个原则,而是他者对同一性的抵制,这才是辩证法的力量所在”也就是说推动事物前进的根本动力是非同一性,而不是所谓的同一性。
在哲学研究方法中以同一性为主导,把同一性作为起源是有很大问题的,而这会阻碍辩证法的发展,这种思维方式严重的禁锢了人们的发展。所以,强调事物自身的特殊性,而不是以事物共性来分析个体的特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对自身的否定:崩溃的逻辑
阿多诺宣称,否定的辩证法本质上就是一种崩溃的逻辑。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提到,“辩证法的脉络在方法上是某种否定。”在他看来否定是辩证法的核心,阿多诺宣扬绝对的否定性,他在书中明确提出,该书的宗旨就是在于使辩证法摆脱任何肯定的特性。绝对的否定性就是不带有任何肯定性内容,是彻底的破坏性;它不是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矛盾双方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而是绝对的否定,即否定、否定、再否定的过程。阿多诺认为矛盾双方是不可调和的,以往的辩证法使矛盾双方达到虚假的同一,但在否定的辩证法中矛盾双方是不可调和的绝对否定,它本身不具有对立统一关系。
阿多诺之所以采用这种绝对的否定就是为了攻击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的否定。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观点中,作为辩证法本质特征的否定,作为事物联系和发展重要环节的否定并不是断然的否定,而是“扬弃”,是一种辩证的,包含肯定的否定,就是一直以来被接受的观点。在阿多诺看来,真正的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否定一切,不掺杂一点肯定因素,这就是阿多诺否定辩证法中的核心和实质。
四、對法西斯的否定:牺牲的逻辑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没有生活在那个残忍的时代的人们是很难理解阿多诺的悲痛说辞的,法西斯纳粹分子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残忍行径使得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对历史进行反思。阿多诺对于法西斯纳粹分子的否定悲痛的表述了作为牺牲的逻辑的辩证法。
原本,奥斯维辛只是波兰南部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但是在1940年4月27日海因里希·鲁伊特伯德·希姆莱下令在此建造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奥斯维辛就变成了一个被死亡笼罩的、满是血腥的名词,它所承载的,是几百万人的生命在所谓的科学实验中的逝去。阿多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最激进、最极端的同一性哲学批判者。面对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残忍屠杀,阿多诺指出了普遍历史的前进过程中充满了普遍对个体的暴力与个体的种种牺牲。基于这种为死难者诉求的立场及现实的苦难作为否定辩证法的动力,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最后一部分中进行深入思考,对以往哲学追求的同一性原则、本质主义进行了批判。这是对形而上学本身的最后沉思。也是阿多诺为自己反对同一性的否定辩证法所寻求到的最重要的历史证据。
“奥斯维辛集中营证实纯粹同一性的哲学原理就是死亡”,阿多诺激动的说。阿多诺对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反思,实际上是他对于同一性罪行最有力的指证,从古希腊开始人们追求的同一性到这时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好处,有的只是灾难,远胜于自然灾难的人为的社会灾难。“种族毁灭是绝对的一体化。不管在哪里,只要人们被毁灭——或用德国军队的说法,‘被干掉——直到他们被当作与他们完全无用的概念的偏差而真正灭绝掉,运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没有个体的人了,每一个人都是将要被实验的“动物”,他们本质上没有差别,差的只是所要参与的科学实验的不同。人之为人的最后一点痕迹至此也被清楚掉了,同一性的残暴使得人们成了彻底的整齐划一的实验品。
面对残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人们每日所能做的就是在集中营中等待死亡的降临,在日复一日的实验中,对于死亡感到麻木的不仅仅是追求种族同一的纳粹军官,还有那些在集中营中准备参与科学实验的“小白鼠们”,对死亡由恐惧到习惯,对未来由期望到绝望,刚刚到集中营时的哭泣、嘶吼、求饶、咒骂,在一段时间之后都归于平静。可能,当有一天死亡真正近在咫尺,被告知即将被带去进行科学实验的时候,恐怕也只是淡淡的说一句“哦。终于轮到我了啊。”“绝望时最后的意识形态。”到了最后,所有的希望都成了绝望,同一性衍生出的残忍让绝望笼罩了世界。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你能否继续生活,特别是那种偶然的幸免于难的人,那种依法应被处死的人能否继续生活?阿多诺这一问题涉及到不光的是那几千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幸存者,同时还包括在那场战争中所有的幸存者。在经历过那样的灾难之后,在那么多同胞死于非命之后,幸存下来的人们真的会感受到劫后余生的幸福么,在阿多诺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他的继续存在需要冷漠,需要这种资产阶级主观性的基本原则,没有这一基本原则就不会有奥斯维辛集中营。这就是被赦免人的莫大罪过。通过赎罪,他将受到梦的折磨,梦到他不再生存了,在1944年就被送进毒气炉了,他的整个存在是想象中的,是一个20年前就被杀掉的人的不正常愿望的散射物。”凡是经历过那次事件的人,奥斯维辛都将是其永远的梦魇。要承认,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那甚至被称为全人类的胜利。但是,战争的胜利真的可以掩盖死亡么?生活在现代的人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平取得了胜利,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了几百万人,在为胜利欣慰的同时也为死亡惋惜,但是对没有经历过那一切的人来说,惋惜也仅仅是惋惜而已,那其中的悲恸并不是谁都能理解的。
五、结语
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否定性为根本,片面继承了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恢复和重建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的辩证法“非同一性原则”和“绝对的否定性”;深刻批判和反思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法西斯的暴行。在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对于阿多诺的批判不在少数,但不可否认的,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中对于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等一系列哲学思想的批判新颖深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理论思想。
【参考文献】
[1] [德]阿多诺. 张 峰, 译. 否定的辩证法[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3.
[2] 张一兵. 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3] 张 亮. “崩溃的逻辑”的历史建构:阿多诺早中期哲学思想的文本学解读[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3.
[4] [德]格尔哈特·施威蓬豪依赛尔. 鲁 路, 译. 阿多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5] 张一兵. 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M]. 北京: 三联书店, 2001.
[6] 张一兵. 阿多诺与唯物主义——《否定的辩证法》解读[J]. 学术研究, 2000(11):12-17.
【作者简介】
于依虹(1994—),女,满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