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动理论的产生,国内外对于互动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笔者介绍了互动教学的发展脉络,并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互动教学的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动教学;国外研究;国内研究
一、国外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Mead最早提出符号互动理论。他指出,互动的基本思想是:个人、自我、社会均产生持续不断的会话与交往,人类的交往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实现的。动作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动作也就变成了符号,符号的互动正是人类行为的本质特点。美国社会学者Blumer第一次使用“符号互动论”一词。
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互动。比利时教育家Landshere和Bayer对互动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尤其是课堂教师语言研究,显示了教师活动的特点,建立了教与学之间的因果关系。
20世纪70年代,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帕林克萨在构建主义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交互式课堂教学”这一概念。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应用于解释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是Blackledge。他运用自我概念、认识、解释、磋商等,对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等给予解释。
80年代以来,互动教学以二语习得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Krashen提出输入假设,他认为,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并且学习者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信息的意义理解而非形式理解时,才能生成习得。Swain针对Krashen的输人假说提出了输出假设。她认为虽然可理解性输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习得,但并不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可理解性输出产生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中。因此,Long针对Krashen的输人假设进行修正和发展,提出交互假设。Long的前期交互理论强调意义协商在理解性输人中的作用:意义协商引起了语言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可以提高语言输人的可理解性。Long的后期交互理论认为,在协商工作中获得的负面反馈可以促进第二语言的发展,至少在词汇,语素和句法方面,这种反馈是学习特定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差异所必需的。
二、国内研究
互动教学的国内研究大致分为五类。
1、实验研究
顾伟勤(2010)在输入理论和互动假说的基础上,选取上海国际研究大学60名大二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了实证研究。单文博(2014)在2013年辽宁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在大连海事大学以主体间性理论视角为基础的互动活动开展了实证研究,旨在为英语教学提供平台,并反思互动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借鉴。
2、课型研究
王莲(2013)将互动教学应用于视听说课,在多模态视听说教学中,将互动教学贯穿始终,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周风燕等(2015)将互动教学应用于写作,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把写作教学互动化、合作化、过程化,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3、策略研究
徐锦芬,寇金南(2011)針对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小组互动策略培训对提高小组互动质量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互动策略提高了学习者在小组互动中的参与量。韩雪松,牟永贵(2011)提出了互动教学设计的四个注重策略,即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多媒体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注重模块教学。
4、模式研究
徐华莉(2012)针对传统外语教学中互动不足的问题,构建包含计算机、学生、教师等的多要素立体化互动模式,并用“兼容、和谐、灵活”六字目标和“稳定教学结构、制约教学运转”两条基本原则的生态视角对该模式进行了分析。李红美,张剑平(2015)从多学科的角度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提出了在智能教室中应用交互模型的过程,并总结了该模型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因素研究
程熙旭(2011)分析了影响互动教学的因素,针对情感因素进行三个学期的行动研究,采取了多种措施拉近师生距离,运用合作与互动打破了课堂的沉默。杨南昌(2013)设计有效的课堂参与结构,将长期被教育技术研究者忽视的参与结构这一隐蔽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社会性因素,是创建有效互动课堂的一种设计研究的本土尝试与实践。
三、结论
随着互动教学的不断发展,对互动教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因此,对互动教学进行文献综述能够为互动教学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程熙旭. 打破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提高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J]. 中国外语教育, 2011,4(1):25-30.
[2] 顾伟勤. 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输入调整和互动调整[J]. 外语界, 2010(3):66-70.
[3] 韩雪松, 牟永贵. 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4):158-160.
[4] 李红美, 张剑平. 面向智慧教室的ARS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1):103-109.
[5] 单文博. 主体间性视域中大学英语“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学刊, 2014(5):113-116.
[6] 王 莲. 多模态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课堂互动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3(15):141-143.
[7] 徐华莉. 外语教学立体化互动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研究, 2012(145):66-71.
[8] 徐锦芬, 寇金南.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策略培训实验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43(1):84-95.
[9] 杨南昌. 设计有效的课堂参与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2(11):100-105.
[10] 周风燕, 张 鑫, 陈 劲.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35(12):61-62.
【作者简介】
王婉婷(199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