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浅析

2017-05-13 23:28张宗林
学周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学习教师

张宗林

摘 要: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在教师职业的全过程,教师的道德修养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并化作内心的信念,同时要完善自己的道德素养,才能以高尚的道德品质教书育人。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2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137

关于道德修养,历史也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但是对于教师的道德修养来说,不论是教师道德意识方面的修养,还是教师道德行为方面的修养,最重要的是要把道德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并不断加以修正。

一、加强学习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人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几个方面的因素,只要通过不断学习,把认识通过情感、意志和信念的作用转化为行为,人的道德品质才是稳定和持久的。一个教师能加强自身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理想道德教育,确立科学的世界观,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提高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觉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十分必要的方法,因为只有提高了道德认识才会有坚韧不拔的道德意识,才会遵守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才有良好的道德行为。

人的道德修养过程是一个从比较低层次的道德品质逐步向较高层次的道德品质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断发展、趋向完善的过程。中国教师职业道德观念,在封建社会已经有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使教师的道德原则规范在弃旧迎新中发展变化。在过去,教师不教的知识,学生就不会。即使老师错了,也很难被验证。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师德尊严,使教师高高在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获得教育信息的手段多而快,有些事情,老师不知,学生却非常清楚,改变了知识、信息从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播,直接冲击了老师总比学生强的认识惯性。另外,新的教育技术发展引起教育形式的改革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环境意识、生活追求等新的观念的出现,引起道德观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自觉加强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式的要求,才能养成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认为,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是在改造社会的客观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不能只靠“内省”“闭门思过”中养成,而是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锻炼中形成。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道德关系。认识个人与社会、与学生与集体的利益,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看到教师个人利益与上述利益关系的一致性,才能明白社会主义教育活动中道德关系的实质,培养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成绩训练的数量倍增,以达到一种机械的条件反射,可能都有短暂的效果,可是由此而引起的对心灵的伤害和对能力的压抑,却是极不道德的。这些都会在实践中有更深的体会。

教育实践是教师不断提高道德修养的动力,社会的进步使新旧道德观念的斗争长期而复杂,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三、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教师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提高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教师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这个方法,严于解剖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世界观,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一般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在初露时,别人提出批评的情况下进行改正,而教师道德修养则不然,学生很难对教师提出一針见血的批评,这正需要教师在道德修养中善于自我批评。能经常进行自我批评的教师是个注意自我修养的教师,当他的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道德规范要求而不利于教育过程的时候,会敏锐地感受到舆论的谴责,从而鞭策自己纠正不良行为。当他的行为符合教师的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一种快乐、欣慰的感情,从而得到精神的满足,产生力量和信心,继续保持这种行为。

批评可以使人们正确衡量和区别不同行为的善恶是非,向各种不健康的思想、不道德的行为作斗争,有助于人们对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情感的培养。进行自我批评,善于认识自己,剖析自己的优点、缺点,有错误勇于承认,迅速改正。开展批评要有真诚的态度,用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原则的精神,使良好道德意识得到认同、良好的道德行为得到赞颂,从而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

四、努力做到“慎独”是教师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慎独”一词出于《礼记·中庸》“莫见平稳,莫显平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说:做人的道理和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品行高尚的人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总是非常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情况下,总是十分警惕的。最隐蔽的东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法莫克特说过“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懂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可见“慎独”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教师道德修养作为在教育活动中调节人的行为的准则,往往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对教师的道德行为起监督和指导作用。当一个教师的行为处在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学生集体等众目睽睽的监督下,有“社会舆论”起作用,会比较注意自己外在的行为和道德修养。但教师的职业性质比较自由,使教师的道德活动处在无人监督或仅有个别学生监督的情况,这时的道德修养就显得更为重要。它完全靠教师的“内心信念”所形成,不养成“慎独”的品质,极容易以教师的优越地位和工作特点,造成对教育破坏和对青少年成长的严重危害。“慎独”能使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自觉自愿地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每个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基石,每个教师要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境界,才能承担起培养高素质的青少年一代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赵瑜. 浅析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修养[J]. 鸭绿江月刊, 2016(1).

[2] 孙影,吴真. 中学教师道德成分分析[J]. 科教导刊, 2016(31).

[ 责任编辑 张敬亚 ]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学习教师
最美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