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明 赵必华
[摘要]目的:探讨同性恋者公众态度感知、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修订后的同性恋者公众态度感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为测量工具,采取同伴推荐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共收集有效问卷381份。结果:公众态度感知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r=0.29,P [关键词]同性恋者;孤独感;公众态度感知;领悟社会支持 2014年10月,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的“同性恋自豪论”一度成为世界头号新闻,而隐蔽在社会角落的同性恋现象再次成为公众舆论关注的焦点。与主流伦理社会的对立,又被长期禁锢于艾滋病的语境之下,社会仍然置同性恋者于尴尬且难堪的处境。Cochran的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同性恋者深受重度抑郁、广泛性焦虑、惊恐障碍、物质依赖等心理疾病的困扰,自杀尝试发生率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性恋其本身属性就比异性恋更不健康,Hooke强调这是社会压制的结果,来源于社会公众对其或所属群体歧视性的动作言语、有意无意表现的厌恶情绪以及不公平的社会公共政策等。 孤独感是指个体知觉到的与他人隔离或者缺乏接触而产生的一种痛苦体验。因此孤独感无法脱离人际关系而存在,是一种主观的自我封闭,而不是客观的社会孤立。作为一种弥散性、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往往与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常常用作心理健康水平的衡量指标。 公众态度,是指社会公众对同性恋者或同性恋群体带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的一贯且稳固的动力心理系统。从被冠以性犯罪、性倒错、性变态的恶名,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并承认其合法权益,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转变艰辛且漫长。相对于客观存在的歧视态度,同性恋者对歧视态度的知觉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现实”作为实际变量对心理健康发挥着直接的作用。 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构成系统,领悟社会支持加入了个体的主观认知成分,强调对社会支持的评价和总体满意度。相较之实际的社会支持,知觉到的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着更多的增益性功能。应激的CPT理论指出,个体的经验以及所体验的事件意义评价才是决定应激反应的主要中介和直接动因,而社会支持可以在应激和身心反应中发挥着中介性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知觉到的社会支持的角度即领悟社会支持去探讨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 社会对同性恋者的歧视和排斥态度,反过来又影响着同性恋者对社会公众态度的消极感知,进而影响到他们自身对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领悟,从而使其孤独感体验产生差异。探讨同性恋者的公众态度感知,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对同性恋者心理状态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有利于形成文明开放的态度取向。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6名同性恋者为志愿者,在其同志和拉拉社交圈发放纸质问卷336份,采取滚雪球的方式回收问卷224份。通过长达半年的时间在网络平台与同性恋者保持交流互动,采取电子邮件填写和网上调查等形式,共收集网络问卷206份。按照剔除标准:(1)年龄<14岁的被试(李银河指出同性恋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是14岁);(2)金赛的性倾向等级测验自我报告为四级及以下的被试。确定最终研究样本为381人,有效样本率为89%。其中男性194人,女性187人;年龄范围在16~54岁;学生人群和企业员工人数较多(56%)。 1.2测量问卷 1.2.1公众态度感知问卷(Perceived Public Attitude Scale)本研究将庾泳等编制的用于测量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调查问卷进行修订,将原问卷男女子量表进行了合并。在形式上保留了情感反应、道德评判、社会交往3个维度,在语义上进行了换位。采用5点计分方式,共10个项目,3个维度之间相关,可以通过计算总分来表示总体的公众态度感知状况。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x2/df=2.33<3,GFI.AGFI、CFI、TLI均超过0.9,RMSEA=0.059<0.06,该模型的拟合指数良好,说明公众态度感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中Cronbachs a系数为0.87。 1.2.2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本研究采用由Zimet等人编制,Blumenthal等人修订完成并由姜乾金翻译成中文版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通过7点计分方式,分别测定个体感受到的各种来源的社会支持,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同事、亲戚、领导等)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Cronbachs a系数0.90。 1.2.3 UCLA孤独感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 采用Russell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的第二版的中文修订版,共18个题目,采用4点记分,针对每个条目所涉及的主观体验进行评分,Cronbachs a系数0.88。 1.3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和AMOS 4.0统计软件并主要采用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歸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多种统计方法。 2.结果 2.1公众态度感知、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两两关系研究 相关分析发现,同性恋者的孤独感与公众态度感知显著的正相关(r=0.29,P<0.001),与领悟社会支持显著的负相关(r=0.67,P<0.001)。以公众态度感知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去预测孤独感,二者对孤独感的联合预测解释率为50%,预测作用:朋友支持>其他支持>社会交往>家庭支持。
2.2领悟社会支持在公众态度感知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采用随机打包法将单维的孤独感分为3个指标,命名为孤独感1、孤独感2、孤独感3。首先通过SEM建立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直接效应模型,标准化回归系数c为0.37,P<0.001,说明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有正向预测的直接效应存在。
然后加入领悟社会支持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在模型拟合指数中x2/df为1.67;GFI=0.98、AGFI=0.96、TLI=0.99均超过0.9;RMSEA=0.042<0.05,模型适配优良。见图1。其中,公众态度感知能够显著的负向预测领悟社会支持,标准化回归系数a为0.30(P<0.001);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显著的负向预测孤独感,标准化回归系数6为0.76(P<0.001);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c降为0.14(P=0.003),说明领悟社会支持在公众态度感知和孤独感之間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ab=0.23,中介效应与主效应之比为62%,即公众态度感知对孤独感的影响有62%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获得。
3.讨论
从两两关系来看,Lazarus认为歧视态度是影响边缘群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压力来源。而Meyer提出的性少数群体压力模型(Minority Stress Model)也指出,社会污名、偏见和歧视引发了一个带有敌意的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同性恋者的心理适应性。本研究中公众态度对同性恋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存在消极效应的内部影响机制可以采用符合互动理论来解释:个体的自我概念系统是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反馈性评价来建立,而同性恋者长期承受的歧视和偏见压力可能会内化成其深层次的恐同心理和同性恋嫌恶感,而逐渐表现出与污名印象相一致的行为模式,从而产生消极的人际关系觉悟。而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均是人际关系的产物,故负面的公众态度感知使同性恋者产生较低水平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强烈的孤独体验。
从影响机制来看,有学者指出,边缘群体对歧视态度的知觉可能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作用关系,而是存在多种加工过程。应激CPT理论指出:应激性事件是通过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认知评价、个性等中介变量使人产生一系列生理、行为和心理反应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在本研究中,社会对同性恋者的偏见和歧视及不合理的对待属于一种负性压力源和应激事件,而孤独感一直伴随着深刻的健康风险。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对公众态度感知和孤独感的中介效应模型是成立的。笔者的解释为,同性恋者通过与他人比较自身的处境和地位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会倾向于增加自我防御机制而降低对周围环境的人际信任能力,从而无法对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有一个客观清晰的判断,影响对既有的社会支持的领悟能力,产生孤独体验。该中介模型丰富了同性恋者孤独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为公众非歧视的态度可通过增加其领悟的社会支持水平而减轻孤独体验提供理论依据。
从研究工具来看,本研究选择的同性恋者公众态度感知问卷是通过对以社会公众为施测对象的对同性恋态度调查问卷为原型转换而成,只是语义上进行了换位,而根据同性恋亚文化编制适合同性恋者填写的相关心理量表,为量化研究的开展提供工具支持显得尤为迫切;从调查方式来看,李银河指出,鉴于同性恋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目前我国法律政令、社会规范对同性恋现象所持的态度,研究不可能采用大规模随机抽样的方法。随着今后学术界对同性恋现象的日益关注,采用严格意义上的专门针对难以接近人群的同伴推动抽样法将是研究同性恋群体的一种可供推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