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茗
刚刚放下手中雪小禅写的一篇《觉茶如是》,心里像刚刚冲泡的茶叶,徐徐展开。面前一杯“碧潭飘雪”已泡过三寻,茶味未尽,不如再续些水,继续说茶。
第一次喝茶,应该是2004年单位组织去苏杭旅游,10多年了。记得我们当时乌泱泱一大帮人,顶着八月份杭州的大日头,跟着导游来到了当地的一个茶园。龙井是杭州的头牌,自不必说。进到茶室,立刻凉下来。茶师,20多岁的江南女子 ,娴静,温婉,为我们表演茶道,边饮边听。第一口龙井,苦涩中略带豆香,颜色也好,碧玉色。茶师接着讲,龙井茶是用豆饼种植,无怪乎有豆香。几杯入口后,五脏六腑里,像风扇扇过,无一处不伏贴。那时开始认识到了茶的特别之处。为了喝龙井,特意又在宜兴配了紫砂茶壶。回来后一直断断续续喝了4、5年。东北买不到好的新茶,何况龙井“一年是宝,二年是草”。期间,试过碧螺春、大红袍、各类白茶,没有动心过。再后来,研究咖啡去了。茶,就搁下了。
一直到去年,和朋友去成都。就在那里遇见了“碧潭飘雪”。
成都是茶的快乐大本营。好家伙,到了那里,你放眼四周,巷子里、公园内、街边上,到处一片片淡黄色的竹茶椅、竹茶桌,有的馆子还斜挑出一面古旧的茶旗来,让你喜得想拍几下大腿。
那日去武侯祠,正好走累了,拐进一个园子,又看见了茶桌茶椅,赶紧叫上一杯茶。服务员为你端来青花瓷盖碗一支,手提80年代暖壶一个,杯底铺上一些当地的茶叶,开水只冲到七分满,盖上碗盖,你自聊天,自歇着,回头一开碗盖,香气一下就灼了鼻子,带眼镜的朋友赶紧擦眼镜,小呷一口,茶汤入口、入喉、入胃,一路清爽、润泽,一洗整日的尘劳。水,可以不停的续,免费。那茶,却久冲不淡,我喝了七、八泡,颜色如旧,味道不减。不像龙井,第二杯就歇菜了。
那个下午,是我此行最悠然的一个下午,因为有茶汤相伴。那黛色的汤水承接了几千年的中华文脉,唤醒了沉睡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你只需几杯清茶下肚,就立刻能体会什么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什么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静谧与超然。想穿回古代?简单,上茶。
后来,去看川剧,照例上盖碗花茶,坚果点心。凡是雅事,皆离不开茶的陪伴。
临上飞机的前一天,春雨靡靡。我和友人在春熙路逛街,看见一家“竹叶青”茶店。主打是成都的名茶——竹叶青,透明玻璃杯冲了,茶叶根根直立,如书法里的“悬针竖”,行似竹叶,故名得之,被誉为中国至美绿茶。但味道并不至美,不如龙井,辨识度又较低。店家又拿出一味茶,乍一看就是茉莉花茶,但此茉莉非彼茉莉。她采自峨眉山明前上等细嫩碧绿茶芽,配伏天茉莉鲜朵。盖碗冲了,花香、茶香交融,清香四溢。后来,我在楼下凉亭里泡茶,住在对面楼女兒同学的妈妈笑着走过来,“你喝的是什么茶,我一往这走,远远的闻见茶香啦!”我笑而不答,递给她一杯,她只喝了一口,就连忙问我邮寄地址。再看姿色。大朵完整的白色茉莉舒展开来,如雪,漂浮在碧色的茶汤上,这就是“碧潭飘雪”了。宣传册上这样写着:“唯有一种花茶,堪称碧潭飘雪”。是的,她是茉莉花茶里的花魁,当之无愧。
她不是老生般的普洱,也不像大家闺秀的龙井,就是一小家碧玉,养在深闺人未识。却是那样淡雅,柔美,让人想起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口感更是上佳,不苦不涩亦不甘,回味绵长。好茶,应该是可赏可品的,光是口感好不够,眼睛也要享受一下茶的美。
同一条街,正赶上一家瓷器店打折,有幸淘得唯一的一个牡丹花盖碗,不过35元。和“飘雪”正配,才子佳人。
中国的茶也有上百种吧,但并不是所有的茶,都能入你的口。和交友一样,喝茶讲究个气息相同。我目前夏春只喝“飘雪”,秋冬有熟普洱相伴。普洱是大家,包容性强,海纳百川,所以我不挑它。余秋雨说,普洱是茶的极致了。
茶,不是简单的一种饮品。不是拿开水冲了,一大茶缸子,咕咚几大口就下肚了。解“茶”字,上面草字头,下面木字底,喝茶,是人在草木中,是人天合一,是禅境。尘世车马喧中,茶为你守护那一方小小的心灵净土。
来,上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