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莉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显而易见,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学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应当遵循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思想,根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笔者简要谈谈近些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尝试以及获得的粗浅认识。
一、多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如有浓厚的兴趣,其内心必定是愉悦的,学习也就有了内驱力,观察、想象、思维等多种智能活动,才会主动积极、行之有效。
1. 以新颖的导入激趣。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如果导入不新颖,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特别在拼音教学中,这一点显得特别突出。那么,如何设计有特色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呢?笔者充分利用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把汉语拼音比拟成“拼音王国”,查阅、编选出千奇百怪的拼音故事,于每节课前相机引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韵母“ɑ”时,告诉学生“ɑ”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她生下了四胞胎,要用四顶不同的帽子来区分。然后让学生帮他们戴帽子,学生兴致勃勃,轻松地学会了“ɑ”的四个声调。这样巧妙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 以各种比赛引趣。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比较喜欢竞技,因而恰如其分地开展竞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比如,学完了课文《小露珠》后,教师适时提出朗读比赛的要求,并针对文中小动物们对小露珠说的话:“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进行朗读指导。之后通过小组内赛读,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参加全班赛,比比看谁读得好。同时,对小评委们进行提示:看看语言上有没有读出“闪亮、透明、圆润”的感觉;动作和神态方面是否符合这三种动物的“蹦、爬、落”,你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吗?这样设计,每个学生都被调动起来,认真赛读为小组争光。
在各种竞赛中,为减轻学生在检测中的心理压力,也可以以赛代考,把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奋进三组,依组命题评奖。对奋进组学生做错的作业,暂不评出等级,等他们弄懂订正后,再给予评判,使中下生在反馈评价中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内部动力、自我功效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二、立足训练自能读书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不教的唯一办法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笔者的做法是从抓预习指导入手,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上下功夫,再将获得的自主学习能力迁移到其他的学习实践中,从而形成较强的自能学习能力。
一是提出预习要求,教给预习方法。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和任务,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认真细致地进行预习。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时,笔者让学生做到以下三点。1. 阅读课文,把不认识的9个一类生字,9个二类生字标出来加上拼音,读懂字音,初步理解字义,记住字形;注意两个多音字(“撒”有两种读音,“数”有三种读音)懂得在本文中“撒下”和“难以计数”中的“撒”与“数”分别读什么;懂得“屿”的写法和笔顺,因为“屿”字的笔顺很容易错,学生通过预习,再听教师在课上的强调,印象就会比较深刻。2. 理清自然段。无论是哪篇文章,学生都应该懂得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只有这样,学生学文时才能做到思路清晰。《美丽的南沙群岛》只有3个自然段,学生通过预习,对每段讲什么内容就有了初步的了解。3. 按课后问题熟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课后问题中读读词语这一题学生很容易做到,而“辽阔、水天相连、星罗棋布”这3个词,可提示学生通过查词典去了解,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这样的预习要求比较具体,学生预习方向明确,有助于他们扎实预习,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二是培养学生善于自主预习。学生初步掌握预习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应适时放手,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教师可作相应的拓展性地方向点拨,如,一诵(读通读顺);二展(作者、文本内容等相关资料的拓展、查阅);三批注(注音、生字词写法笔顺、重点词句的理解);四勇战难关(试着完成课后习题、学思结合);五善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是把检查预习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揭題后,教师以“你们都预习过了,课文难读的地方挺多的,生字词也很难,都会了吗?”继而检查学生的朗读与生字词掌握情况,当发现学生把“幅”读成“副”,骨头的“骨”读成第三声时(本课中花骨朵的“骨”读第一声,像这样的细节大部分学生难以注意到),教师边矫正边强调:只有深入预习,读通、读顺课文,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或质疑,相机提醒他们预习时要善于发现问题,养成勤动笔,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疑惑可请教他人或与小伙伴一起探究等方法。
实践证明:有了具体要求,学生的预习就明朗化了;掌握了方法,即可引领学生从“要学”走向“会学”,产生质的飞跃。
三、着力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学生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点。其着力点在于紧紧扣住“小”这一年龄特点,在训练方法上力求从“早、细、乐、严”抓起,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1. 早起步,规范训练。良好的习惯要从一年级培养,抓早抓好,严格要求、规范。2. 抓细微,具体指导。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在启蒙阶段,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靠教师从小处入手,细致指导。3. 巧训练,形式多样。根据心理学研究,只有当学生处在良好氛围中,才能使非智力因素培养收到应有效果。因此,我们要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融进“乐学”活动中。4. 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良好的习惯,贵在坚持,教师只有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才能使好的习惯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自学实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达到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城南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