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芳
以“疾风骤雨”来形容1个月以来银监会的监管动作,的确不为过。从3月28日开始,银监会连续出台了七个监管文件,包括:《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4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号文);《关于开展银行業“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5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53号文),监管力度空前。尤其是过去两年快速膨胀的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将面临去链条、去杠杆的强监管。
“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期间,银监会方面多次强调。对于作为我国金融核心的银行业来说,一场风控大幕正在拉开,去杠杆和防风险将贯穿始终。
剑指同业和理财
2017年以来,伴随着“去杠杆和防范资产泡沫”的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市场数次上演“量价齐升”,同业存单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14日,本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5.70万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7.6%,交易占比达35.92%,首次超越政府银行债,跃居债市最大交易品种。就4月10日-4月16日这一周来看,同业存单发行额4987.50亿元,重回历史高位,发行数量839只,创单周历史新高。当前同业存单余额规模已达7.87万亿元。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经梳理发现,存单成为备受青睐的同业业务模式要从2014年银监会127号文件《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说起。《通知》规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如同业拆借、同业存/借款、买入返售/卖出回购等)不得超过总负债的三分之一。刚刚推出不久、本质上也属于同业资金融通的同业存单并未纳入同业融入资金范围,成为监管真空,也为如今的爆发式增长埋下了伏笔。
据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分析,2016年末以来,在央行维持流动性紧平衡的背景下,同业存单成为了中小银行扩张资产规模与维持负债稳定的重要工具。银行在同业存单→同业理财→委外的资金链模式下,使各类资管产品金融工具层层嵌套,相互渗透,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市场的流动性风险隐患。这也就使得仍处监管真空的同业存单或成金融去杠杆必须攻克的最后堡垒。
章立聪还表示,2017年一季度MPA评估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的范畴,“穿透式”监管政策的逐步落地本意还在于金融杠杆的去化。但在2017年一季度考核到来前,同业存单“量价齐升”再现,3月同业存单实际发行量更是突破了2月1.97万亿元的记录,超过2万亿元,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与同期限同业理财预期收益率甚至出现息差倒挂。同业“疯狂”,杠杆难去,实体难兴。
从近期银监会连发发的7个文件来看,经《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梳理发现53号文、7号文、4号文均涉及到同业存单的相关内容。
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认为,一系列“严”监管的首要目的就是规范银行的同业业务,但又不仅是针对同业业务本身,更是要摸清楚系统性风险的“底”,测算系统性风险的范围、波及面和影响程度。海通证券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认为,此次自查范围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而对同业存单和同业套利的监管是“三套利”整治的重点。
值得关注的是,同业存单被纳入监管视野,同时给予了指标硬约束。银监会要求,对于那些同业存单增长速度较快、同业存单占同业负债比例较高的银行,各级监管机构要加强重点机构管控,锁定资金来源与运用明显错配、批发性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一对一”的贴身盯防,督促这些机构合理控制同业存单等同业融资规模。目前来看,若将银行同业存单规模纳入同业负债,多家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均超标。
影响渗透实体
同业/委外理财与同业存单的轮番登场,导致了同业杠杆(同业存单计入)的居高不下。2017年以来央行维持资金面紧平衡,其本意是通过温和提升资金成本的方式,达到杠杆去化的目的。但未曾想到,不但同业杠杆的去化未尽如人意,企业的短期融资成本反而高企。在中信证券的章立聪看来,只有实体经济回报率的回升,才能真正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最后实现实体经济杠杆与金融杠杆的同步去化。实体经济回报率的回升,其一在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其二在于资金的到位,或者更具体来说在于较低的融资成本。
然而姜超等人认为,为了盈利,银行通过扩大表内外资产和负债端规模,以获取息差,这决定了银行一方面要扩大资产端对债券、贷款等债权的配置,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存款、发债、拆借、回购等负债规模来支援资产端的扩张。在银行杠杆率持高不降的情况下,不仅导致金融市场风险积聚,也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因为央行打造“利率走廊”的一大环节是央行直接作用于银行间的短期利率,间接影响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而当前情况下央行提供的廉价资金却在金融市场打转,向实体经济的传导不通畅。
这或可说明,为何央行通过多渠道释放廉价资金,实体经济却难以获得有效供给。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陆磊曾表示,“实体经济部门-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实体经济部门”实际上构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经济系统,各个环节及机构又在参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对政策响应的再响应效应不尽相同,最为关键是的,很难精准区分金融资源是在第二环节自娱自乐,还是在第三环节冒险。大量的钱进入资本市场,但是这些钱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统筹解决金融监管套利问题,最好的方式还是实施统一的功能监管,即资产管理行业采用统一的监管规则。”章立聪表示,如果不能在监管体制(例如一行三会合并)上下大文章,就应该彻底的解决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稳定盈利来源问题,在商业银行主营业务利润降低的大背景下会自然产生套利的冲动,同时也要解决不同商业银行以出身定终身的问题。城商行和农信社一出生便被限定了经营范围,在天然的盈利驱使下容易产生更加激进的业务创新模式。
华泰证券研究员李超认为,从当前的监管环境下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势必要大幅压缩理财产品和同业业务以及压缩金融同业链条,重新回归到成为基金、保险的销售渠道提供商的角色。而整个金融业的定位也将会更加贴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主基调。
总体来看,同业存单监管趋紧与同业存单发行趋缓将利好实体经济。章立聪认为,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同业存单的监管,能够堵住银行同业业务漏洞,进一步实现同业杠杆去化,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而另一方面,考虑到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的参考作用,同业存单供给量的减少常常伴随发行利率的降低,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能够大大降低其中短期票据以及企业债的发行成本,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