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军池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是一门比较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其面向生活,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新,在实践中养成良好道德情感等特点,更深层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才培养方向,而自主、合作、探究、实踐等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也更为深入和有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常用到的组织方式之一。
一、保证小组合作的必要条件
条件一:一定时间、一个学生无法完成的主题实践任务。
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无法独立完成的主题任务,就需要小组合作。这样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侧面:第一是思维方面。这类任务多是单凭一个人的智慧无法解决,需与他人讨论、交流相互启迪才可以提出解决方案的任务,例如:创意设计类主题、科学探究类主题等;第二是力量方面。这里力量指狭义的力,即必需要多个人的力量集合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体能拓展类活动中的求生墙、信任背摔、拔河、同心鞋等;第三是角色方面。即某项主题任务必须分工合作才可能完成,比如:社会实践类包括信息采集、采访、整理、汇报甚至一些其它必要的职业分工等,还有实验探究类有的需要分头做不同的实验来验证某一推断或假想等等。就像要盖一座房子需搬运工、泥匠、瓦工等离不开合作。在实际的主题活动中,三个方面多是有机交叉的,往往既有思维的碰撞,更有分工的协作,必要时还需力量的凝结,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广义的合作力量。
条件二:学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
学生自己产生真正寻求合作的意愿,是合作学习有效最主要的因素。从学生参与实践的角度分析,合作意愿一般分三种情况:
1.主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学生也不愿合作,就不必勉强。仔细推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些主题根本不需要合作,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而有意地组织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的合作需教师充分的创设虚拟情境,激发学生合作的意愿,相比之下,难度非常大,有时甚至比不上独立实践效果更好,比如小手工制作类活动,学生一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即便分小组也是重在材料的共享和构思的创意思维碰撞方面,因此学生寻求合作的意愿并不大,我们也不必强拉硬拽追求小组合作效果。
2.有一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但合作意识欠缺,重在意识培养。而许多主题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但需要的时间要更长;或一个人能完成,但在思维创造性方面要弱一些等,但往往学生都会认为自己能独立完成,或是更想自己来单独完成以满足自己更大的成就感。且越是综合能力高一些的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越强。这时就非常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明白合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是时间更快、效率更高,或是质量更高、效果更好等。必要时采用一定的游戏、案例、故事来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充分了解合作目的和意义后,学生形成合作的意愿,进而保证合作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注重自身参与,一方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习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组织和参与小组活动,鼓励组员畅所欲言,出谋划策,并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意见。有的小组成员在活动中互相推脱,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对这种小组指导教师要加强督促,责任分工到人,规定时限,定期检查,采取适当地惩罚,同时让小组长充分发挥组长作用,组与组还可采取竞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本身就是多样化的。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需要不断调整身份。首先,要是每一个组中的一位组员,身离神在,掌握组内最新的进展和所面临的难题,适当交给小组一些独立面对难题的机会,但一定要适时的予以关注和指导。其次,要是判官,小组合作中会出现太多争议,需相对有权威的人来定夺或裁定,如果是必要的,带有是非观、价值观甚至是学术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明确站位,做好“包青天”。第三,要是心理咨询师,在小组成员合作过程中遇见了情绪的波动,心理的症结时,要从心理角度进行诊断,开导。第四,做最公正的裁判,让小组间即有公平竞争,有需适当鼓励表彰,让小组更具活力。
三、不可忽视小组合作学习中与人交往的健康品质重要性
1.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强调评价(下转第147页)(上接第136页)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评价时,最限度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标准参照,以每一个个体的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确立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内差性评价标准,它能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
2.采用多元评价。即评价主张采用多元化和互动性。充分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还要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
3.综合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由单一的“量化评价”的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综合评价”,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重实验、重探究、重过程、重体验的特点。
(责任编辑 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