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胆囊结石的患者行腹腔镜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2017-05-11 17:36曲洪力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

曲洪力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住院费用,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开支,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65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a)-0182-02

由于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平均寿命提高,同时受到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影响,导致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数量升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1],我们国家所诊断出的胆囊结石患者中,其胆囊结石直径大于2 cm患者大于48%。目前临床中治疗较大胆囊结石的主要方式为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包括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及开腹胆囊切除术,大部分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比较差,给予其开腹手术的风险相对比较高,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最近几年以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的大力开展,对于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降低手术风险。该文选取该院在过去1年之内所收治的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住院费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所收治的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资料100例,10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6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3岁到70岁之间,平均为(41.5±10.3)岁;100例患者全部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超声、MRI、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以及CT检查获得确诊;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开展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需要严格依照糖尿病饮食制定膳食,给予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使患者的空腹血糖保持在4~6 mmol/L,餐后2 h血糖保持在7.8~9.0 mmol/L,手术期间和手术之后给予患者血糖检测,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胰岛素使其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内;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手术之前0.5 h给予患者预防性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剂量为2 g,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之后建立气腹,实施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手术之后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2 g/d;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之前0.5 h给予患者预防性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剂量为2 g,给予患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之后在其右上腹部经腹直肌作一切口,切口长度为5 cm,使患者的胆囊三角和胆总管充分暴露之后,对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和结扎之后,将胆囊完整剥离,在近胆总管处大概0.5 cm位置结扎,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切断,之后常规缝合胆囊床,手术完成,手术之后给予患者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2 g/d[2]。

1.3 观察指标

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出现情况以及住院费用,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所得各项数据通过SPSS 18.5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7.1±4.29)分,手术过程中出血量(34.4±11.4)mL;对照组5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4.2±4.74)分,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54.7±14.4)mL;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0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胆瘘2例,并发症出现几率为12.0%;对照组50例患者中出现切口感染6例,肺部感染4例,手术区域脂肪液化8例,并发症出现几率为36.0%;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为4.03±2.74)d;对照组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9.03±7.07)d;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0例患者住院费用为(6.38±5.75)千元;对照组50例患者住院费用为(4.77±8.74)千元,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一类代谢性疾病,由于现在社会和经济水平的大力发展,我们国家糖尿病患者发病几率不断升高,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数量比较多,有文献报道显示[3],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胆囊结石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引发糖尿病并胆囊结石的主要原因为脂肪代谢障碍,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素无法有效抑制脂肪分解,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高胰岛素血症以及血脂紊乱,最终导致肝内合成胆固醇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含量失调,胆固醇处在饱和状态,水溶性比较差,会产生结石;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微血管病变,此类病变会导致胆囊收缩能力下降,充盈功能发生异常,胆囊排空出现延迟,从而造成胆汁流出不畅,产生胆汁淤积,形成结石。现在胆囊结石手术包括开腹、小切口以及腹腔镜手术,每一类手术都存在其适应症和禁忌征,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代谢紊乱、机体防御功能缺陷引发感染以及组织愈合不良等相关并发症,因此临床中选取胆囊切除术需要十分谨慎[4]。通过对该文所选两组患者的对比研究显示,研究组5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需要注意下述3点:①手术之前需要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依照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并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②针对胆囊炎症明显的患者,需要在其腹腔常规放置引流管;③当患者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同时无法清晰辨别胆囊管和胆总管关系时,需要及时中转开腹手术,避免对患者造成胆管损伤[5]。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比较短,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过程中患者血糖变化幅度小,手术之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低,因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成为治疗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6]。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中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存在优势,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依旧属于治疗糖尿病并胆囊结石的另一个好选择,临床治疗中需要对两种术式谨慎选择。

[参考文献]

[1] Aucott J N,Cooper G S,Bloom A D,et al.Management of gallstones in diabetic patients[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1,25(3):764-770.

[2] Al-Mulhim Abdul Rahman Saleh.The outcome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diabetic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J].Journal of laparoendoscopic & advanced surgical techniques,1993,153(9Part A):1053-1058.

[3] Paajanen H,Suuronen S,Nordstrom P,et al.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cholecystectomy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J].Surgical Endoscopy,2010,20(5):417-420.

[4] 秦禄武,王思冲,赵攀.两种术式在对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中的对比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7):21-23.

[5] 谢鸿铭,庄阳辉,王海棠,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6,12(30):1022-1024.

[6] 孙建明,余华,刘明忠,等.胆囊结石形态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病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2015,7(1):85.

(收稿日期:2016-10-09)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