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
[提要] 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传统庙会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当代价值进行分析,结合时代背景、民众需求和地方特色,从活动主题、组织形式、产业拓展、传播方式、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能够有效促使传统庙会的良性持续发展。
关键词:传统庙会;当代价值;传承创新;郑州
基金项目:2015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大型节事活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5-ZD-118)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21日
一、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传统庙会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乡村集市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源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交制度,以祭祀神灵为核心,围绕特定的庙宇、在特定时间举办特定祭祀活动,吸引民众信徒朝拜祈福,从而形成一种周期性的群众活动。同时,伴有商业贸易、杂耍、美食、人际交往、休闲娱乐等多种形式,构成人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传统庙会具有独特的内容和价值,登封中岳庙会、嵩山摸摸会等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所隐含的商业、旅游、文化、艺术、民俗等内涵具有重要价值。由于传统庙会产生于特定时期,随着文明的进步,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文化失真、迷信充斥、秩序混乱、安全堪忧等,严重影响传统庙会当代价值的发挥,活动的主题内容、运营机制、推介方式、监管模式等亟待创新。
(二)文献综述。郑州市传统庙会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梁珊(2011)通过对嵩山摸摸会历史渊源和民间信仰之间联系的文化诠释,称之为原始高媒文化的再现;裴攀对中岳庙会的起源、嬗变、特征、功能、道教文化、历史意义及影响等做了深入研究,指出中岳庙会对传统文化的汇聚和传播发挥重要作用;邵培松对中岳庙会的民俗文化特点进行研究,提出政府引导需在庙会运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学术界对郑州传统庙会的研究相对滞后,缺乏整体、系统化的研究成果。传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作为地方文化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庙会需充分发掘其文化价值,去伪存真,迎合市场需求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
二、郑州市传统庙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郑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華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孕育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类型多样、底蕴深厚的传统庙会。据资料记载,明清时期郑州有上千个庙会,后来多随着寺庙的破坏被废止,至今传统庙会的数量亦不下百个。新密天爷洞传说是黄帝祭天拜祖的地方,天爷洞庙会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嵩山“摸摸会”是人们原始生殖崇拜的体现,对研究中原生殖文化具有重要价值。郑州传统庙会集宗教祭祀、娱乐游艺和商贸交易为一体,具有较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聚集效应。中岳庙会是嵩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会期内来赶庙会的多达20万人次。除宗教祭祀外,庙会期间还有祈福、还愿、求子、歌舞、曲艺、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等诸多活动,充分反映了民群长期积淀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态势。
(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郑州市非常重视传统庙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出台相关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开发保护,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传统庙会和宗教具有密切关系,很多庙会成为孕育封建迷信的温床,烧香、拜佛是常见的迷信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很不好;其次,庙会中出售的图书多是盗版,印刷质量差,内容低级趣味。庙会上销售的服装、食品等多为“三无”产品,质量毫无保证;再次,由于政府在项目审批、监管等方面的不作为,导致庙会期间色情、恐怖表演横行,赌博泛滥,使传统庙会的文化传承严重失真。庙会期间大量人流聚集,为当地交通、治安带来压力,诸多庙会治安秩序比较混乱,小偷、骗子横行,打架斗殴者频现,影响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传统庙会的传承和发展。
三、郑州市传统庙会当代价值
(一)宗教价值。庙会的最早形式是隆重的祭祀活动,是人们敬祀神灵、愉悦身心的产物,并和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联系密切。庙会期间,善男信女们执乐送经进驾者,其目的或祝福、或求子、或还愿等,都和宗教信徒的“朝圣”有相似之处。庙会中正当的宗教活动对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中岳庙会为例,中岳庙原本就是祭祀岳神的场所,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对中岳庙的祭祀活动。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在嵩山上立祠庙,自此中岳庙成为道教神庙,每年农历三月、十月的初五到十五都会举办传统庙会,吸引登封周边及陕西、山西、湖北等地区民众来此叩拜神灵,烧香还愿,传统庙会成为宗教延续和发扬的重要场所。
(二)经贸价值。传统庙会具有较强的聚商作用,能为举办地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货币流等,商贸价值尤为突出,是传统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偏远的乡村,庙会集市的价值最为重要。庙会期间,吸引众多商家摊贩,老百姓所需用品一应俱全。随着乡村超市的日益增加,传统庙会中的商品由原来农业生产、日常用品转向美食、工艺玩具、旅游纪念品和游乐体验等,旅游者成为庙会消费的重要群体。如中岳庙会上,不仅可以见到长命锁、玉如意、宝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传统纪念品,还可品尝到铁板炒凉粉、水煎包、羊肉汤、烩面、道口烧鸡、牛肉汤、胡辣汤等河南各地的风味小吃。
(三)民俗价值。传统庙会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州的传统庙会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习俗,如中岳庙会的“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嵩山摸摸会的“夜摸”习俗等。庙会上还有舞狮、旱船、高跷、火龙舞等传统艺术表演,长命锁、玉如意、宝葫芦、生肖石等各种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吉祥物”等。
(四)旅游价值。传统庙会围绕特定庙宇,在固定时间举办祭祀活动,吸引民众朝拜祈福,并伴有商业贸易、传统杂耍、民间美食、休闲娱乐等,其综合性、神秘性、古朴性特点,使其日益成为地方旅游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旅游者关注。许多地方都将传统庙会与开发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局面。郑州市的传统庙会也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以嵩山摸摸会为例,女人以被“摸”为吉利,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秘性,吸引旅游者前往猎奇。当前,郑州市绿博园、世纪欢乐园、中原影视城等景区春节期间举办传统文化主导的现代庙会,策划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吸引旅游者,可见传统庙会的旅游价值所在。
(五)艺术价值。郑州市传统庙会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多种类型的民间杂耍、地方戏曲、皮影木偶、年画剪纸、音乐杂技等,体现着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特色风貌。如郑州城隍庙庙会,每年都会有豫剧、曲剧、越调等大戏上演,龙狮舞、高跷舞、魔术、传统杂技、盘鼓、划旱船、跳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还有吹糖人、捏面人、手工铁艺、剪人影、猴加官等民间高人的精湛技艺,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了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
四、郑州市传统庙会的创新机制
(一)内容主题的创新。文化是传统庙会的灵魂,只有将文化、旅游、信仰和商业活动融为一体,古老的庙会才会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庙会内容创新必须以文化为主导,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将风情民俗和地方特色融合一体,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保留经典,同时吸纳时尚新元素,使传统庙会活动对群众产生永久的吸引力。郑州市传统庙会数量众多,文化蕴涵深厚,应将特色文化传承下来,从内容和形式上注入健康高雅的文化内涵,创造新时代的文化精品。文化艺术是郑州传统庙会的核心,需加强传统文化艺术和其传承人保护,积极为庙会传统文化艺术创造条件。如郑州城隍庙会期间可举办中原民间艺术博览会,增加文化交易功能;将嵩山摸摸会办成民间浪漫文化节,并同期举办集体婚礼、万人相亲等活动。
(二)运作模式的创新。传统庙会多是自发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市场化运作是传统庙会创新发展的必然之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道路,政府引导下,民众、企业、旅游者充分参与,有效促进地方旅游、商贸、餐饮、休闲、娱乐、教育、体育等相关产业发展,使其向“健康庙会、文明庙会”的方向发展。在操作层面,无论是企业举办还是社团操办,应尊重当地民众意愿,政府应该加大调控,保护群众利益。2016年巩义的万福寺入伏庙会由寺坪村村委主办,郑州中泽矿山工程有限公司承办,就取得了较好效果。郑州市具有丰富的庙会文化资源,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成立郑州市传统庙会研究中心,同时借鉴巴西狂欢节等国外节事运营经验,为傳统庙会的市场化运作创造良好环境。
(三)传播方式的创新。郑州市传统庙会资源丰富,但除中岳庙会、城隍庙会、嵩山摸摸会等少数具有一定知名度外,大多活动只是区域性的,缺乏宣传力度和品牌培育。其实,这些庙会活动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具有广泛认知度,如新密李堂庙会、天爷洞庙会等是中华民族始祖信仰的重要载体,可通过创新传承方式将活动推介出去,使其产生非凡的吸引力。利用网络、游戏、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将所有传统庙会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现场直播和实时互动,吸引民众参与点击和交流,开通网络祭祖平台,在线献花和上传寄语祝词等。遴选传统庙会特色主题,进行准确市场定位,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加大活动前期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化色彩、体验性强、知名度高的庙会品牌,为推动地方庙会文化旅游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产业关联的创新。郑州市传统庙会的创新发展涉及到政府、宗教、民众、艺人、旅游者、民间团体、企业、商户、学者、新闻媒体等多方利益,拓展庙会产业链是郑州市传统庙会焕发生机的重要途径,如新密李堂药交会可与现代会展业对接,渗透全新活动运营理念,培育传统庙会品牌。庙会期间大规模特色民俗活动和民间工艺品有效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庙会和旅游存在天然融合的基因。近年来,寻根游、民俗游、乡村游的兴起,让郑州市传统庙会找到了转型升级的价值,并插上了旅游腾飞的翅膀。结合郑州市传统庙会的特点,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会展产业、体育赛事产业等,形成传统庙会主导的多元产业融合模式,有效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
(五)保障体系的创新。传统庙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重要形式,也是文化空间的重要范畴。庙会的文化传承和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供给等密切相关,保障体系的创新至关重要。其一,对传统庙会存在的自然空间和文化空间进行保护,确保传统庙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二,建设传统庙会管理的专门机构,加强其文化传承和创新引导;其三,出台相关政策,确保传统庙会中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创造;其四,设立传统庙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基金,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扶持传统庙会的文化传播、宣传推介与创新;其五,加强庙会期间的交通、环卫、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其六,实施传统庙会进社区、进校园、进教材的“三进”活动,在高等院校民俗学、传播学、旅游学等学科设置传统庙会相应课程,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活动运营人才。
五、结语
传统庙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回归背景下,庙会文化传承却存在困境,只有不断地挖掘传统庙会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市场为主体,民众积极参与,政府监督协调,保障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展现传统庙会的当代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晶.民间庙会[M].合肥:黄山书社,2012.6.
[2]梁珊.原始“高禖”文化的再现——关于登封嵩山摸摸会习俗的文化阐释[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裴攀.中岳庙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4]邵培松.登封中岳庙庙会民俗文化特点[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
[5]连建功.传承与创新视角下河南省传统庙会的现代建构[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