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峰
近日,莫迪政府在新德里召开第八次印度驻外使节大会。由于会期长达4天,且召回了全球120名印度驻外大使和高级外交官参会,引起外界诸多猜测。
与其他大国一样,这种高级别会议既是外交一线“指挥员”与最高决策者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也是研究和审议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例会,更是国际社会观察印度外交走向的重要窗口。
莫迪执政以来,印度凭借独特的地缘位置,巨大的市场空间,强劲的经济势头,在复杂微妙的国际角力中赢得一些西方国家的“青睐”,外交局面“有声有色”。在这种背景下,其国际和地区影响力明显提升。
从此次会议的主题“高效的外交,绝佳的实现”等情况看,莫迪政府不会对现行的“超越地区视野,追求大国地位;大国总体平衡,对美外交为首;营造周边安全,中巴两国为重;拓展更多伙伴,日本澳洲优先;推广印度制造,服务国内经济”的外交战略进行大的调整。
自2014年以压倒性优势胜选执政至今,莫迪以极具争议的民族主义个性,大刀阔斧的行事风格,大幅颠覆了外界对印度政治家“四平八稳”的固有印象。
外交向来是国内政治的反映和延续。此次使节会议恰逢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近期以历史罕见的优势横扫北方邦选举,各方普遍看好莫迪下一步可能将毫无悬念开启第二任期之际。据印度媒体报道,莫迪在会上谈及今后印度外交三大目标时,除了提出要推动印度在新兴市场的表现、在棘手的邻邦关系下强化印度安全外,罕见地提出要“推动印度不仅成为国际安全架构的提供者,更要成为其中的领导力量”。“提供”更多意味着倡导与发起,“领导”的含义更是不言而喻。这对于当前战略影响力仍主要限于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印度而言,虽说是一项长远艰巨的任务,但不啻为一个大胆宏伟的愿景。
但印度未来如何实现这一愿景,从目前看还没有清晰的“路线图”。因为从提供国际安全架构来看,印度目前顶多只是在本国周边地区辐射自己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南亚次大陆、孟加拉湾和北印度洋部分地区。而且,能否为这些国家提供安全架构或扮演“领导力量”角色,并不好说。这些国家更多是在印度与域外大国间寻找平衡。
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一方面有可能会寻求借助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在本地区甚至更大的区域扮演比以往更重要的“领导力量”;另一方面也在通过加入上合组织这样的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在成为国际安全架构领导力量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巴基斯坦、中国等邻国的关系,也是对印度的一大考验。
中国与印度同为亚洲大国,同时崛起已是不争事实。当前,印度外交政策中深刻的“莫迪烙印”其实是莫迪及其执政团队施政雄心和自信心的一种延续,也是印度长期以来对大国地位孜孜追求的充分体现。这对当前深受一系列挫折和风波困扰的中印关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崛起强大的道路上,如何与一个雄心勃勃且敏感好强的印度相邻相处,做大做好合作蛋糕,管控缩减矛盾纷争,值得重视和思考。▲
(作者是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