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莲
摘要:面对有独特需求的个体,心理教师要坚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个做好人的愿望,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实施引导和强化挖掘潜能,使之成为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帮助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
关键词:诚心与信任;引导和强化;自我调节;自我教育;成长快乐
背景资料:
小刚,男,六年级学生。聪明,机灵,敏感,自我控制力较差,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喜欢恶作剧,因此不被同学接纳,同学关系较差。有较强的自尊心,但同时也有很重的自卑感。
来访者自诉:
我知道自己有许多小毛病,总是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有时还给同学故意捣乱。原来的老师总提醒我,我也想改,可有时却管不住自己。次数多了,老师一生气,就对其他同学说:“以后谁也不许跟他玩。”从那以后,同学们都不理我了……我觉得上学真没劲,也不再想改了。反正改了也没人看见,还是没人理我。您是新接班的老师,我看您挺好的,今天才想把这些跟您说……
原因分析:
1、小刚的性格较内向,自制力差。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得不到关注,形成了一种情感的缺失。有时的不当行为是为了引起更多的关注,但运用的表现方法不恰当。
2、在家庭中,由于父母没有很好的引导方法,看到孩子的一些不良言行,只是一味的阻止,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疏导,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增加了小刚的焦虑程度。
3、小刚由于自身存在的缺点,导致老师和同学的不信任,生活在“没有友情、没有尊重”的环境中,情感受到了压抑,因此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心态和自卑心理。学生在群体中如果得不到与其年龄相适宜的同伴友情时,他的情感就得不到相应的培养和释放。
辅导过程:
(一)给予诚心与信任
用老师、同伴真挚的爱来感化小刚,使其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心理和行为上发生变化。
事例:在我们交谈的第二天早晨,一到教室我就把一个包好了的新悠悠球連同一封信、一个新笔记本交给了他。我在信中写到:朋友你好!谢谢你对我的喜欢和信任。能把藏了很久的心里话跟我说,我真高兴。老师想告诉你,从这两天的作业中我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你喜欢悠悠球,老师买了一个送给你,奖励你的进步。希望你看到悠悠球就会想起老师正在盼着你有更大的进步呢!以后,这个笔记本就是我们两个人的朋友,只要你有进步了,我就把它记在上面。你要是觉得自己在哪一方面进步了,也要写在上面,让我们俩一起努力,从第一个进步开始,来改掉过去的小毛病好吗?老师相信你,请你也要相信自己!
从那天开始,我特别关注他。只要他有一点进步,我就立即表扬他,并在笔记本上指导下一步该怎么做,帮助他调整心态,恢复自信。同时做好同学们的工作,从指导他的同桌做他的好朋友开始,让他在同学们友爱的支持下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尊重。他渐渐地变了,变得活泼开朗、热情积极、细心认真起来。我暗暗高兴,心想:这就是激励带来的力量吧!从他笔记本上越来越深刻的自我认识中,我看到了一个充满自信的他。
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他的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当试卷发到他手上时,我看见他脸上流露出兴奋和自豪的光彩。当我把赞赏和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他也正抬头望向我,目光里充满了自信。我朝他竖起大拇指,他向我使劲地点点头。
(二)实施引导和强化
在学生再次出现错误时,不简单的责难,也不施加不适当的鼓励,而是在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和启发,强化正确认知,改变错误行为。通过激励强化正确认知,强化良好行为,由此产生行为持续的习惯性,促进良性循环。
事例:近几天来,小刚的小毛病又犯了,不是和同学斗嘴就是动手招三惹四。对于他的“反复”,同学们很反感,有时便群起攻之。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扬言:“老师就是对我好,你们生气也白生。”听了他的话,我意识到:这是个体行为在修正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在外因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巩固他的正确认知和行为。这从另一方面也正说明了他原来所受的关注太少了。思来想去,我在交流本上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提起笔,大朋友心情很沉重。我对你是比别的同学多了一些关注,但这并不代表你享有某种特权。老师对你好,一是因为你比别的同学早进入我的视线;二是你聪明、懂事,老师相信你只是暂时的落后。老师爱你,是想你早一点赶上来。但老师也爱所有同学,只不过采用的方式不同。希望你能把老师的关注当作是一种改过的动力,尽快调整自己,让同学们看到你因为有爱而更可爱。还有一点,老师想请你原谅,我不应该说泄气的话,影响了你继续努力的信心。请你放心,我会一直支持你的,就像蓝天永远凝视着你这只因为一时“贪玩”而掉队的小鸟,让我俩再次携起手来吧!
写完之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想:交流本交给他后,他一定会有所思,有所为。而这一次,我也更清醒地认识到:不要指望我们某种教育行为的实施会一蹴而就。对于学生在修正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对于个体情感的培育我们要周全、缜密地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千万不要在塑造一个人的同时又去伤害一个人。
(三)帮助其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教育
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是矫正问题行为的最高境界。它需要老师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并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使这种自我调节心理得到巩固强化。
事例:每学期一次的家访又到了。在家访之前,我询问了同学们“希望我在家访时汇报什么”,同学们都希望我多说一些优点。我能体谅孩子们的心情,也更希望这次家访能多给孩子们一些积极的力量,于是我承诺孩子们“只表扬,不批评”。但有一点,必须尽快改正自己的毛病。孩子们都欣然答应了,尤其小刚显得特别激动。我知道,他是怕我向家长汇报他的“反复”。
家访那天,正在和小刚的父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不经意间,抬头看见小刚好像有话要说,我向他投去问询的目光,他小心翼翼地说:“王老师,去我屋看看行吗?”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跟他一起来到了他的卧室。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端端正正挂在墙上的未拆包装的悠悠球。下面画着一柄宝剑,旁边几个大字:“王老师,我一定争气!”看到这些,我笑了。他连连解释说“我最喜欢宝剑了,本来是要送给您的,可是没画好,所以只好挂在墙上了,但也表示我的决心。悠悠球我舍不得玩,挂在墙上,看到它我就会想起您对我的期望……”最后,他压低声音说:“钉悠悠球时把墙钉坏了,爸爸还骂了我怕一顿呢。”听着他的叙述,内心的情感弥散开来,温暖了我整个身心。抚摸着他的头,我不知说什么好,好久才冒出几个字:“谢谢你” !
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刚的脸上出现了自信的笑容,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在辅导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学生如果已经觉察到自己的不足,并有改正愿望的时候,那么他进行自我矫正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一定要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利用正强化挖掘这种潜能,使之成为自我发现自我教育的内在力量。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要坚信:每个人的心中,都蕴藏着一个做好人的愿望,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扼杀这种良好的愿望。对待成长中的孩子,我会再多一分小心、谨慎,再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再多一份倾听和照料,他们一定会还我们一份成长的快乐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