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波涛
摘要:小学生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尤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主体意识增强,认为自己经长大了,成熟了。另外,受心理因素的作用,他们的情绪会躁动不安,需要同学、老师、家长的理解、赏识与沟通。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级教育的全过程中去,用心关爱学生,不排斥、不厌恶、不摒弃问题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愉快的成长,全面的发展。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学生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与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注意发现学生各种心理困惑,及时进行疏导。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心理健康教育触摸到班主任工作,就会有着神奇的效果:
一、科学看待 学生正常的心理问题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非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 ①例如,一个学生趁放学教室无人时,弄乱班里的桌椅,把同学的书仍了一地,还把垃圾丢满教室,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简单地指责他“破坏班集体”,而是通过和他交谈中发现,他是因为没有朋友,内心感到孤独而引起了心理失衡,企图通过这次“破坏”行动,引起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二、班级管理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成就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所创造的班级应该是孩子们的精神之居、生命之所、欢乐资源、互爱之地。”②因此,要使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就必须着力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氛围。
(一)师生心心交融 创和谐空间
对于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多动,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为了保护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努力挖掘班级中的情感交流机会,放下教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亲近学生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我,和学生聊天帮助他们发挥其内在的潜能,给学生创设自我发展空间,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例如,我把一些班级管理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班风和学生的关系,都有了较大改善,使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组织合作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有益于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与人友好交往 建高尚情操
交往是人的重要社会生活内容。随着独生子女学生的不断增多,学生的交往问题将是极其严重而又紧迫的问题。为我至上,唯我独尊,是现代儿童的通病,不善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各种交往策略,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真诚合作,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交往能力。充分利用班会、队会等,使学生在合作交往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发挥主体能动性,例如:在开展题为《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爭先恐后的发言,围绕如何为班级添光彩展开大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和观念,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人相处,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下,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在开展《争做文明小使者》的活动中,提高学生文明礼貌的认识标准,在互相督促,互相提携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文明意识。在《比一比,我最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鼓励每一个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三)加强文化建设,创良好环境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准确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加内动力。” ④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一是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悬挂名人名言及绘画,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启迪学生的心智;二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求班主任必须健康。班主任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善良、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形象,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仅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爱犯错误、淘气的学生。班主任不摆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带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三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班主任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情绪的变化,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惧的世界,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爱构建“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空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人格。
三、学科渗透 建立恰当的教育契机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