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课程理念促班集体建设

2017-05-10 09:54孙凤香
关键词:促进新课程

孙凤香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学校教育第一线骨干力量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集体建设这块教育阵地,使学生能在集体中发挥潜能、展示特长、体现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主要做到以下三方面:民主建班级,创设氛围育精英;蹲下看孩子,真情感化展新颜;随时察细节,抓住契机健品格。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班集体建设,有利于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班级,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新课程;促进;集体建设

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此为出发点和终点目标,实现学生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学校教育第一线骨干力量的班主任,充分利用班集体建设这块教育阵地,使学生能在集体中发挥潜能、展示特长、体现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民主建班级,创设氛围育精英。

班集体这块教育的主阵地,能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对群体学生发挥激励功能。为此,我进行“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班集体”的研究,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

学期初,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上尊重学生意愿。开展 “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会怎样做呢?”的专题讨论。研究班级管理策略时,我都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如果我是班主任,我想办法树立大家的自信心,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感到学习的快乐”“我会组织大家参与各项活动:比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科技小制作竞赛……”一条条真诚的建议,让我激动不已。于是“芳草地栏目” (利用班级的展板,展示学生不同方面的才华)很快在师生的精心安排下诞生了,这里有“光荣榜、艺术园、学习园、法制栏、科技园……”在这里,孩子的特长得到展示,生活得到丰富,能力得到锻炼。

“芳草地栏目”只是学生精神鼓励的一方面,焕发班集体的生命活力的最终目的是激发每一个成员个性的生命活力。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首先应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因为有目标,才有动力。然后学生根据班级奋斗目标定出切合自身发展的子目标,使集体成为引领学生成长的平台。为了引领孩子自主发展,我尝试着把学生的成长目标(初期青色果子:容易达成;中期黄色果子:只要努力,都能达成。后期红色果子: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达成)以成长树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成分目标,学生发展的总目标于综合行动目标中去。便于孩子们在互助中审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首先在孩子们面前呈现一棵树:树干粗壮,树枝参天,然而没有一片绿油油的树叶,没有一个诱人的果实,因此不显一丝生机。我告诉孩子们,这棵大树上的每一个大的枝杈,都有直入云霄的豪气,它就是你们为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奋斗目标,而旁边的这些小的枝丫则是你大目标的细化,包括学习、生活、做人、习惯等各个方面。当你不断用阳光雨露滋润它,不断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它时,这棵大树必将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听了老师的讲述,孩子们兴致盎然,纷纷讨论方案,付诸行动,在彩色的画纸上描绘出自己的成长之路。

而此时的我除了指导孩子完成如何实现目标的计划外,还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利用周围一切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目标的自主达成。因为,在这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心。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如可以开展“一日家长活动”让孩子在家庭中学煮饭、洗衣、整理房间、处理和周围人的关系;在班内找 “互助同伴”活动,亲自体验助人为乐、学习相长的喜悦……

特别是根据社会发展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富有实效性的活动就更有必要。在“奥运伴我行”活动中,四个小队分头行动,他们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知识,践行环保行为,并写成倡议书发往周边社区。

小手拉大手,在孩子们的推动下,社区居民也迅速行动起来,很快,践踏草坪的身影不见了, 墙上那扎眼的的小广告也逐渐减少了,……孩子们从这种变化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升华了他们的使命感。

就是在这些实践中,引导孩子们从感性上认识,从理性上思考,在行动上落实。当成长树上果子由青变黄,由黄变红的时候,也验证着他们的成长历程。红色的果子缀满枝头,这是成功的喜悦,更是超越自我的展现。

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评选出班中的各类之星(博学星、环保之星、守纪之星、艺术之星、体育之星……

这样,同学们都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着,班中出现了群星璀璨的局面。在集体中营造了浓郁的人文氛围。尊重学生意愿管理班级,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班集体。

二、蹲下看孩子,真情感化展新颜。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特殊生,我认为:更要真正走进孩子心灵,与他们平等相待、心理相容、互动共进。为此,师生间建立了“悄悄心语”联谊卡,在上面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学生板块是:心语诉真情。(记录下自己的烦恼与喜悦)老师板块是:分享你的一切。(谈出观点,教给方法)

记得我刚刚接手四(5)班,走进教室时,一位男生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老师,您喜欢笨學生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您不要理他,他是个‘弱智,平时考试多数不会,只能得几分。”大家说得很激烈,也很尖刻。然而,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个小男孩居然若无其事地玩着手里的钢笔,一副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架势。

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我不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去改变他,可能这种不好的评价会影响他的一生。于是,我立即打断同学们的议论,大声说,“孩子们,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就像这位男同学,也一定有许多优点,请大家说说吧!”

“他非常遵守纪律。”“他会修纱窗,每次班里纱窗坏了,都是他来安!”大家又热烈地讨论起来。

我看到鼓励他树立自信心的机会来了!走下讲台,拉着孩子的小手走到前面,高高举起,对全班同学说:“他有一双灵巧的手,真了不起,他为大家修好了窗户,在这件事上,他超过了我们班上所有的同学。”当时我故意把“超过”这两个字讲得特别响亮,孩子们顿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位同学沉浸在受人尊重、受人赞扬的气氛中,开心地笑了。下课后,他第一个在师生悄悄心语联谊卡上用七扭八歪的字写下了:“谢谢老师,您说我能把学习搞上去吗?”我回复到:“能呀,老师相信你,孩子要记住: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凭借我们脚踏实地的付出,点点滴滴的积累换来的。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并在留言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之后,他果真步入了正常的轨道,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了。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专门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每一阶段都规定了具体的目标,他不会写作文,我就从最简单的组词、造句开始,一点点地帮助他提高、进步。

最终,他摘掉了所谓“差生”的帽子,考试成绩也从最初的几分达到了七八十分,步入了中等生的行列。

他的显著进步,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教过他的老师们也都感叹他的变化。这件事给我很大启发,我深深地感悟到“有教无类”的内涵,世上从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班主任只要满怀高度的责任心和真挚的爱心,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爱护他们、理解他们并耐心地指导他们,就一定会从学生身上收获一连串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随时察细节,抓住契机健品格。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应是积极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班主任要不断寻求新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我一直在追求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我认为任何生动的教育都不应是生硬的单向灌输,而是凝聚着师生良性互动的积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创造教育时机,就显得至关重要,往往只需几分钟或几句话,便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还记得去年11月20日,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一条消息:本校二年级一名学生换上了白血病,请大家援助。此前,也时常有师生捐款的活动,但在多数情况下,由于同学们对所捐助的对象不甚了解,不论老师怎样启发,孩子们也显得很漠然,就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一样匆匆了事,也没有从中得到多大的启发和教育。但这次不同,捐助的对象就在我们身边。我决定抓住这次捐款的契机深化奉献教育。

我对孩子们说:“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只是点滴的帮助,对于身处困境的人来说,也如黄金般珍贵。”在捐款仪式上,我身先士卒,拿出100元钱第一个放入鲜红的捐款箱内。同学们也迅速地排起长长的队,纷纷把自己準备好的零花钱投入捐款箱。这次捐款他们表现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踊跃,共捐款1206元。捐款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又自发给这位同学买了一个录音玩具,并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信,不但送去对他的真诚祝福 ,也给予他战胜病魔的勇气。与此同时,孩子们还在当天的日记中记录下这感人的时刻,纷纷表示要永远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

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时,眼前的一幕令我感动:孩子们拿来了崭新的保暖衣、夹衣、棉袄……共计124件,有的连标签还没来得及拿掉。他们委托我捎给山区的孩子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激动地说:“我替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们,我相信他们收到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更多的是感受到你们浓浓的爱,他们会像你们一样,把这份爱传递下去的。”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用心领会着。应孩子们的要求,我将他们的一片心意委托支教老师带给了山区学校的孩子们,反响很大。

之后,孩子们变了,班中的好事更是层出不穷。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自己的诺言。宽容、理解、互助已成为班风中最亮丽的音符。我相信,在今后的岁月里,他们会将这种爱心一路传递下去,他们也将会在这种神圣的施爱过程中逐步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品格。

总之,在新理念指导下进行班集体建设,有利于促使孩子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班级,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程鸿勋《生命发展阶梯》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

[2]陈国祥、林日青《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 北京华龄出版社;2006年2月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北京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北京出版社;2008年4月

[4]朱永新《管理心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11月

猜你喜欢
促进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