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莉
摘要:阅读教学历来被看作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语篇分析为中心,对不同阅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寻求比较理想的阅读教学方法,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具有较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阅读模式;语篇分析;教学法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滞后等问题,教师习惯于把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对阅读文本表层意义的理解上,偏重对阅读文本内容的教学,忽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形成,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分析不同阅读模式来研究英语文本阅读。
二、不同阅读模式分析比较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阅读过程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阅读模式,大体可归纳为三种。其一是“自下而上”(Bottom-up)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语篇本身的作用,认为阅读是由低级的单词解码到最终获取信息的过程,即读者只需逐字逐句弄明白文字的意思,便可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其二是“自上而下”(Top-down)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读者的背景知识在理解中的作用,认为阅读是一个选择、预测、检验和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其三是“图式阅读理论”(Sehenla Theory),亦称“相互作用理论”(interactive reading)。图式理论认为,文字意义并非是现成的,而是通过读者与文章的相互作用创造出来。阅读理解其实是文章与读者,视觉信息与读者原有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层系结构。其底层是最特殊的概念,其顶层是最普遍的概念。这种图式控制结构,采用“自下而上”(Bottoln-up)与“自上而下”(Tppdown)这一双重结构进行解码。同时根据图式理论我们知道,图式是指人脑中拥有的各种特征和构想的智力图。在积极的思维中,使输入的语言信息不断与读者头脑中既有的图式交流,读者经判断、推理、预测,调整自己脑海中的图式,达到完成吸收和处理新信息的过程。这种图式思维模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上,根据已有的知识图式和文章内在联系的有机结合,不断预测文章主题,寻找作者写作思路,不断判断自己的预测,从而有效地使读者从宏观角度把握文章的整体实质。
三、语篇分析的含义
语篇分析发端于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涉及语言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等诸学科的一门新兴学科。语篇分析,又称为话语分析,对超长单据长度语言段落进行的语言分析,从功能的角度看,语篇分析研究的是交际中的语言,它涉及的是语言与它使用的情景(即语境)之间的关系。语言的表达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具体的说,交际中与语言使用相关的问题都属于语篇分析。语篇分析研究的是语言和语言所使用的语境的关系:语篇产生于语境,又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语篇分析的定义无外乎两个层次:语篇分析是对超出单句长度的语言段落的静态描写和对交际过程意义传递的动态分析。人们根据使用语言时所要实现的功能选取相应的语言形式,通过语篇来完整地系统地表述自己在纷繁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思想,因此语篇分析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还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我们的交际教学中,也时时刻刻在与语篇打交道,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也是如此。
四、阅读模式对语篇分析能力的影响
我们首先把12级新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对同一文本进行语篇分析;第二组学生运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对同一文本进行语篇分析;第三组学生运用“图式理论”阅读模式对同一文本进行语篇分析。然后我们对不同组学生的语篇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研究内容包括语篇主题、段落主题和重要细节等。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的学生在词句基础上对文本进行语法分析和翻译,由于缺乏背景知识,多半把文章分离成意义上毫无关联的一些单个句子,也没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自上而下”阅读模式的学生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很好,作者的意图能理解透彻,但忽视了对词句的理解。运用“图式理论”阅读模式的学生综合上述两种阅读模式对文本进行分析,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文本中所给信息,在头脑中建立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有效地预测信息,识别细节信息和主题信息。
通过上述的试验我们了解到不同阅读模式会产生不一样的阅读效果。我们如果能正确地运用阅读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结构特点,解读文章,并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阅读中的图式,能使学生更有效地预测信息,识别细节信息和主题信息,更清晰地记忆各种信息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观点,从而有效地理解文章传递的信息。
五、結语
综上所述,在重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今天,语篇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如能宏观上掌握语篇分析理论,微观上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