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提问策略

2017-05-10 05:43康月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海燕孔乙己设置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师生沟通的主要渠道。提问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动力与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偏见,认为提问越多越好,满堂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置提问,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学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在标题处提问

标题也称为“文眼”,通过标题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内容,进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因此从标题的内涵上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甚至可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技巧。例如,学习《背影》一文,教师可以根据题目进行提问:文中写了谁的背影?共写了几次背影?作者为什么要写父亲的背影?文中在每次提到背影时,渗透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由标题生发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深入阅读的动力。再如,学习《慈母情深》一文,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作者写“慈母情深”,与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母爱有什么不同之处?作者选用了哪些事件来突出“慈母情深”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很容易就可以走进文本,体验作者渗透于文本间的情感,体验母爱的伟大,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二、在矛盾处提问

在语文教学中,知识之间抑或文本的故事情节之间会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这些看似矛盾的节点,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或突出主题的精妙手法。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矛盾节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内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当学生阅读到菲利普夫妇看到于勒落魄的样子唯恐避之不及,匆忙逃回家中的情节时,教师提出问题:以前菲利普赞于勒、盼于勒,为什么现在真正见到于勒了,却要骂于勒、躲于勒?学生针对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旨,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心理世界,提高了阅读能力。再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然后提问:“为什么孔乙己穿着长衫,却只能站着喝酒,不能像其他阔绰的人一樣慢慢坐喝?这体现了孔乙己怎样的人物性格?”,学生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展开讨论与交流,在讨论中理解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提高了阅读效率。

三、在细节处提问

课文中的细节往往蕴含着作者的艺术构思。在阅读中抓住细节进行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课文中有这样的细节描写:“……海鸥在大海上飞蹿……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教师根据这一细节描写设置提问:“课文是写海燕的,为什么还要写这三种水鸟呢?把三种水鸟的不同表现展现给读者呢?”,这种针对细节设置的提问,能够促使学生对海燕形象进行分析,理解作者用对比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三种水鸟在暴风雨来临时的种种丑态,从而与勇敢的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海燕这一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再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可以针对孔乙己付钱时“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展开提问:此处为什么要用“排”字?体现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学生通过讨论与演示,更深入地理解了孔乙己这一人物性格,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意旨。

四、在重点处提问

传统教学中“满堂问”的现象充斥课堂,教师提问漫无目的,缺乏明确的指向。因此,教师要理解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清理文章脉络,把握中心思想。提问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设置要富有一定的难度,避免问题难度过低或者过高的现象,使问题具有挑战性,并且通过学生的努力思考最终能够得以解决。如《故乡》一文最后有一段关于路的哲理性议论:“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路……”,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一重点分层次设置问题:文中的“路”仅是指地上的路吗?“希望”和“路”二者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对这些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探究清楚以后,教师可以提出概括性的问题: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为了启发学生思考,突出教学重点,教师从易到难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一步步攀登到高处,提高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科学设置。以学生的兴趣点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提高阅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康月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 7345000)

猜你喜欢
海燕孔乙己设置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孔乙己(下)
Friendship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