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2017-05-10 06:35严剑葵栗克峰
运动精品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锻炼课外

严剑葵 栗克峰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学校开展的体育课,课后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以及学生和教师在特定时间共同完成的训练三方面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三种锻炼方式中第一种和第三种形式是学生习得运动类技能方法及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课外体育活动却是延长学生参与运动时间,使用从教师传授来的体育知识进行锻炼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充实课程结束后的校园生活,与体育教学及训练相辅相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推出了利于学生参与锻炼的各种政策措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研究在校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学校制定合理体育运动规划提供了帮助,是完善在校课余活动过程中必要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据早期文献和现在各高校基本情况,筛选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百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和广西科技大学共计8所高校,调查对象为各高校中学生8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早期文献资料,对本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反映本研究所设计得出的问题。

1.2.3 专家访谈法

选中高校体育教师专家,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1.2.4 数理统计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各统计结果,真实并科学的得出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加课外锻炼学生基本情况

受研究调查的人群中,约有91.1%的人平时进行课堂以外的运动锻炼,只有约8.9%是不进行的。从各年级分析,大学一年级至大学四年级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基本相同,无明显递增或递减现象,但是,在锻炼时长和频率两方面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参加的体育项目也逐渐多样化。然而只有较少部分人不喜欢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这些人在总的人数中占小比例,且认为不爱运动和学习压力大是不参加的主要原因,在调查问卷中也显示这部分学生多集中于大一大二两个学期,课程作业多、院系组织活动频繁,低年级学生自主时间相对较少,参加运动主要在晚上,而项目也主要为跑步。

再从性别方面来看,男生课外体育参与程度要明显好于女生。对抗和游戏化的项目较受男生喜爱,所以大部分集中于球类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在羽毛球、乒乓球、跑步中,也占有一部分比例。女生则集中于排球、跑步和操类,偏重于舒缓减压型运动项目。在学期体育消费中,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经济投入持增长态势,但总的消费水平较低,花费项目也主要集中在小球类项目。

2.2 参加体育项目

现在,高校(除体育相关专业)中开展的体育课程主要为球类、武术、操类、瑜伽等等,学生最易参与的运动项目为场地设施充分、游戏化程度较高的球类和广泛大众认知中最常见的田径类项目:跑步。大学生参与各运动项目比例分布如图1。

图1 大学生参与各运动项目比例分布

图1显示,在所有项目中,受学生欢迎程度较高的三种分别是:羽毛球、排球和篮球,其中羽毛球作为参与程度最高的体育项目,无论时间还是场地都没有限制,学生的积极性也最高。气排球作为广西特色体育项目,因飞行速度慢、重量轻、击打方便等特点,在各行各业中都比较流行,校园里也较为常见,除男生外也深受女生喜爱。乒乓球和跑步也是女生较为喜欢的项目,运动过程中简单方便,没有特殊场地或人数要求,一两人便可顺利进行。足球比例稍低于乒乓球,主要是男生,运动时间集中于傍晚。体操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另外一些运动项目只占一小部分。

2.3 运动地点

作为在校大学生,参与锻炼依托场地大致分为两类:校内场地和校外场地,校内场地是学校提供的体育设施,种类和数量较为齐全,针对高校学生这个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言是完全可以满足使用的,球类项目和没有特殊场地要求的一些体育项目对学生而言校内参加体育锻炼较为适宜,不需要花费较多路途时间和资金,但对少数要求较高的学生便会选择去校外场馆进行锻炼。

在学校场地中,建设面积最大的多为操场(其中包含足球场、单双杠)和篮球场,由于篮球场多属于室外场地,丙烯酸场地与水泥厂地约为1:1的比例;操场为塑胶场地或草坪足球场;排球场地多数为软塑胶型场地;乒乓球和羽毛球多数为室内场地,少数在外摆设,而羽毛球又可作为一项规则性不强的健身项目,运动面积不大,可在任意场地进行;武术和操类在设有体育相关专业的院校建有专用场地,在其他运动场地也可以进行运动。据调查显示(如图2),校内场地场地已基本满足学生使用,仅有较少数人认为不满足,另外受访学生对校内体育氛围持满意态度。

图2 校内场地和氛围满意程度

2.4 体育运动的原因

2.4.1 内在原因

内在原因是源于参与者内部需要,源自于学生自我意识,包括健身需求、减压需求、兴趣爱好需求和社交需求,这些是决定了他们是否会积极参与运动根本原因。其中在调查中因兴趣爱好参与运动比例约为33.5%,所占比重最高的这项原因也是为调动学生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切入点,选择健身原因约占27.4%,说明通过体育增强体力和健康的观念在学校中已经形成。而在另外的社交和减压两项原因中则占了较小比重,分别是7.3%和9.2%。

2.4.2 外在原因

与内在原因类似,影响他们参与课外锻炼的外在原因则为受同学邀请,一起参与到运动中去,在调查中显示这部分约占有22.6%,虽然没有兴趣爱好和健身原因的比例高,但是这部分比例也是非常有希望的实现高幅度增长。纵观大学生活,人际交往模式、学生独立思维意识不断形成的过程,这就为同学间互相组织交流参与到体育中去提供了一个“隐性”前提,所以这一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

2.5 频率及负荷

参与运动的频率和负荷两方面,将影响学生对运动认知和观念的转变,对校园体育氛围也有特殊作用。在初步调查和专家访谈中得知,男生参与体育的活跃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因性别差异,男生更易参与到各项运动中去,而女生则较多为跑步、羽毛球等项目,因此男生参与频率和强度都处于偏高水平。

由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每周锻炼次数有显著差异,男生主要集中在每周4—5次体育锻炼,约占总数46.3%,女生集中在2—3次,约占总数的44.5%,这两者之间还相差 1.8%。每周只有一次锻炼的男生仅有 7.9%,远远低于女生的21.4%。从以上数据看出,男生在体育锻炼积极性方面超出女生很多,校园内也是较为常见现象。

表1 男女生每周锻炼频率分布

由表2,男生女生每次锻炼时长分布表中发现,每次锻炼在半小时以内的男生约 45.1%,女生约 67.2%,锻炼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以内的男生约36.8%,女生24.3%,男生锻炼平均时间要长于女生,这也符合了男女生生理差异。

表2 男女生每次锻炼时长分布

通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和负荷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了解余暇时间投入体育锻炼的多少,明确校园体育氛围是否浓厚,自主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是否被有效激发,体育意识有没有形成。

2.6 体育消费

根据调查显示,学期人均体育消费约为200—500元,少数处在百元以下和600元以上,学生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装备,少部分用于支付场地费用。而打羽毛球学生学期体育支出约有37.9%在200块以上,其他球类项目共计约为41.3%。从年级水平来看,学期体育消费数额从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呈现递增趋势,闲暇时间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参与程度方面有了较大幅度的进步,不满足于简单体验,而是积极消费进而更好地体验运动乐趣。从性别来看,男生消费水平呈现出高于多于女生的情况,这不仅跟参与锻炼在频率和负荷上的程度有关,也与男生比女生更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有关。从参与锻炼原因来看,出于兴趣爱好需要的更容易投入时间,积极主动学习参与体育项目,并容易受体育文化、广告、环境等因素熏陶,去选购心仪运动装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现出:(1)学生参加运动的频率和负荷处于良好的状态,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成为普遍现象。(2)学校现有师资和体育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使用,但在个别小众项目存在一定的参与者,不具备较为完善的场地和指导教师成为职业院校中非常普遍的现象。(3)运动项目分布较为集中,男女生差异大,相对大群体而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重小,有待发展。(4)总体的体育消费处在中等偏低的水平,大学中体育市场有待继续开发。

3.2 建议

针对现阶段以上高校中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参照《广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频率,利用同学间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同学间结伴参与,共同锻炼,育类社团积极举办活动,活化校园体育文化。举办不同类型项目比赛,推动不同项目发展,在开展对抗型项目和球类项目的同时,把体操类运动项目引入校园,通过比赛、表演等形式不断推广。

[1]范立仁,顾美蓉,王华倬,等.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2).

[2]李依军.孔祥武.论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

[3]周伟峰,杨必球.高校学生余暇体育的管理模式探究

[J].体育世界, 2006(2).

[4]姜桂萍.对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弹性管理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5]安宇.广西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 2008.

[6]王秀霞.山东省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

[7]白凤瑞,彭延春,郑柏香.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9(2).

[8]蔡瑞广,邱梅婷.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

[9]杨芳,雷少华,闫虹,等.课外体育是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障——对学校课外体育地位与作用的重新认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

[10]申秋燕.对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11]杨木春,李欣,吴铭,等.大学生运动动机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31).

[12]苏亮.河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10).

[13]陈玉萍.浅谈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J].文教资料,2006(7).

[14]冯秋明,潘兵,王艳云,等.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5).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锻炼课外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成语魔方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