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君
【摘 要】2011版数学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运算能力,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词】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44-01
2011版数学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运算能力,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作为数学教师,反观我们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实施了这么多年,我们作着积极地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却也有些许的困惑:究竟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怎样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那么,就让我们暂且停下匆忙的脚步,沉静一下焦虑的心,重新审视我们的计算教学,谈谈对科学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思考。
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对于计算教学,我们认同算理和算法并重,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和熟练计算形成技能的结果并重,但就在这样一段教学的全过程中,或者说具体到一节计算的新授课中,我们有理由认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比训练形成计算技能要重要的多。因为学生在最初接触某一新的计算内容时,课堂上呈现出的算法多样化,提供给了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实现了算法的共享、比较、辨析、感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修正,有助于学生自我方法的优化,最终锻炼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计算教学蕴含的这种隐性的价值越来越被教师们所认可。把时间花在有价值的探索过程中,时间花得再多也值得!但这样做的同时也使我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何在一节课中既经历了过程又能通过训练形成技能?鱼和熊掌可否兼得?答案是:完全可以。首先,众多优秀教师的经典计算教学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条解决渠道,那就是提高我们自身的调控和驾御课堂能力。这些教师在如何展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教师何时适时的介入和评价,以怎样的方式向学生推荐最优算法等方面都作了精彩的示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课堂的张弛有度,课堂的节奏美,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和借鉴。其二,不过分追求一节课的探索与训练的完美结合。让我们站位再高些,把整个计算单元的教学总课时进行全盘规划,重新组合,针对难点内容,如: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分数等等,充分展开探究过程,哪怕用2课时的时间,在对算理算法大彻大悟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操练。
当然,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只要我们坚信:计算教学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只会计算就行,给了学生探究的时空就有发展学生思维的机会,有了透彻的算理算法作基石,技能的训练才会有意义。坚信我们所想要的,屏弃只要结果不重过程的功利化做法,不再焦虑,做一个极其有耐心的人,在实践教学中自我修炼,在修炼中慢慢感受传授知识的乐趣,这将是我们应有的心态和目标。
二、化整为零
计算教学中,我们追求隐性的培养学生思维,同样也要追求显性的高计算正确率,两个一个也不能少。一提起计算正确率,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不是口算,而是混合運算。无数次的数据调查已显示,新学的口算内容在经过了一段时间训练后,其正确率都能基本达标,而混合运算的达标率总要比口算低几个甚至十几个百分点。无论我们教师在考试前如何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不要在计算上失分”,出来的成绩却总是不让人满意。纠其原因,不外乎是学生抄错数、抄错符号、某步计算错误等等,导致全题皆错。
怎样提高混合运算的对题率呢?我们是否可以转换目标角度,追本溯源,以“化整为零”的策略迂回解决呢。何谓“化整为零”?顾名思义,把四则混合运算看成是要运转的大机器,拆散成一个个零部件,各个击破。也就是说少练多步运算,把口算这一基本技能牢牢夯实,尤其是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基本的小数、分数口算等,把它们作为重点训练对象,坚持不懈的练,有针对性、有技巧的练,长此以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应对混合运算的能力和水平呢
坚持“口算天天练”也是很好的化整为零的方法。每天在选择练习题目时,把那些容易错的、易混的、具有强信息干扰的、具有思维定势的题目多练。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和重要保证。认真审题是习惯,动笔之前先养成观察算式的习惯,审清数字和符号,审清运算顺序(包括能否简算),再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算法;仔细校对是习惯,算前对照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是否一致,算后对照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是否一致;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必须的,需要经过教师长期的引导和训练才能够形成。坚持不懈的训练靠的就是我们教师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期待。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以一颗教育者特有的平静、诚恳和耐心,不断地自我提醒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不断地提升教学实践的能力,一定能引领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开启智慧,培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