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蓉
摘 要:每位一线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设定教学目标,还要深刻发掘每个学科中暗藏的心理教学资源,建立一个温暖的课堂心理环境,切实提高教学的心理教学水平和教师心理教育素质,要不断的融入心理教育于实际教学中。
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渗透;研究
纵观我国目前学校教育的基本情况,在学科教育中适当的加入心理教育是迫切需要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要是贸然大量的加入心理教育必然会使很多的学生和教师不适应,同时这样也会增加学校的运营成本,给学生家庭和国家带来负担。基于上述情况,我们要在实践教学中不露痕迹的加入心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课堂里接受正规的心理教育。
一、正确树立现代教学观和学生观
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理念。一是设立适合学科教育的教学目标。
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因而也就产生教学接受能力的不同,例如有的学生喜欢语文,有的喜欢数学等,而对不喜欢的课程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状态,为了化解和避免这种心理状态,老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制定适合学科教育的教学目标。
现代教学理念中,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加强学科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在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是要正确的评价每一个学生。传统的教学理念里,往往过度的关注学生成绩,通过排名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从而不能从全局角度去评价学生,这种激励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学生看来老师用成绩高低定优劣,只能导致两极分化,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不仅仅是成绩高低问题,还有对学生自尊心的歧视。久而久之学习差的学生越来越赶不上课程教学,而且影响学习好的学生,最终只能造成学科教学失败。所以关心每一个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熏陶。也只有心理接受了老师,才能接受传授的知识。教学活动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只观众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真实内心需求,这就会造成难以实现实际教学目标,也体现不出学生的真实价值。
二、合理设置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每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达到教学目标,就要从学科的内容特点出发,确定和培养适合学生心理接受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演讲或者辩论的方式来鼓励大家踊跃参加,不但起到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激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教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工作是否成功,各个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结合在一起并同时反应出心理层面的情况才能形成一套完成的教学目标体系。现代教学理念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教学,还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行多元化教学。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接受学习成果的反应,学生有怎样的心理反应就会有怎样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重视和观察心理教育,有助于掌握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式,顺利实现教学内容。因此,不管在进行哪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要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整体目标,同时结合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最后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第一,是各个学科的根本性需求。教育部发行的教材中通常会将最基础的心理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而不是在教学之外硬性的加入一些心理教育内容。第二,各个学科的教学整体性目标。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都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这些教学内容之外的内容相互影响、相互结合,就组成了我们先进的科学教育体系。
三、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潜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不相同,同时也都暗含着一些心理教育的内容在其中。语文、历史、地理、品德等学科都明显或者不明显的包含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语文的各个年级教材中都含有较多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了有效载体。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帮助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人格,还可以通过布置日记等作业来消除学生在青春期的反叛和消极情绪,并且去除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灵情感沟通,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于自然科学类的学科中,如物力、生物、化学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学好这些学科能够树立学生的科学发展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培养他们自主的进行观察和想象,让自然走进他们的内心,打开心门,开阔心胸,切实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广袤的天地给了我们无限的资源和生存所需的一切,引导学生使用这些科学类的学科知识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大自然神秘,通过切身体会来获取所需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真实事物来让学生去感受,并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的精神,并能无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感知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并能促进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音乐、体育、美术对教学成绩的要求不是很高,往往一些学校会忽视这些学科的教育,但是这些学科往往是心理教育最重要的载体,能够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有一个放松身心的机会,有效缓解学习压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美术课堂上的绘画,能够真实表达出学生的内心情感,学生在绘画中体会乐趣,感知生活的美好,也促进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己。
四、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在内心觉得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完全发挥出内心的潜能。因此,教学课堂的环境能够真正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幽默、和谐、温暖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也会积极的参加课堂上的互动,使得学习效率事半功倍。如果课堂氛围非常的压抑和不舒服,学生上课的时候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容易造成学生的心慌和紧张,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将会大大降低。因此,必须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思路去学习,还能形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互动,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有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每个教学课堂选择不同管理模式都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教学必须要结合本班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管理模式。民主性管理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沟通,教师会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不同情况来进行心理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放性课堂管理模式能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发挥出他们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在最放松的方式的方式下学习新知识、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朝著正面的方向发展。
五、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往往也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种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正向发展。教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素养,还包括性格、品格、情感表达,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将消极的、负面的情绪传递给学生,更不能给学生以错误的示范。教师只有完美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才能活跃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快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的了解教育的精髓,同时灵活的、不露痕迹的将心理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六、结语
学科教学中融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能够使学生学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真正的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的、有效的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必须要所有的教育从业共同努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社会的教师都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摸索新方法。
参考文献:
[1]魏朝珍.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天地,2016(13)
[2]莫茵茵.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物理,2016(12)
[3]李文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种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05)
[4]田岩,张霞.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