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君
【摘 要】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129-01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来回答;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请暂时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就高一些、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就多一些,他们的成就感就强一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浓一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三、营造和谐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要凸显出《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多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第三,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调和课堂氛围,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猜想验证”等;第四,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微笑面对学生,不带着任何不良情绪走进课堂,走进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随时都要用语言去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谁来当一回小老师”;“试试看,你能行”;“你真棒,请继续!”等等。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语句,既是沟通情感的桥梁,也是创造和谐氛围的因子,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
四、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人们常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功到自然成”。这些都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一定量的习题进行练习,才能落实“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练习设计呢?
1、习题的内容要活。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选择生动活泼的习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儿童走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题型上,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习题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
2、习题的形式要多样化。
传统作业设计在呈现形式上比较单一,多书面少实践,多静态少动态,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极不相符,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感到数学作业枯燥、单调、乏味,产生厌学现象。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变换形式,多一些操作、实践、应用、探究型题目,令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统计家里的用水、用电,开支情况等。
五、鼓励学生们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能常有探索;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问问题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管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但这些学生比不提任何问题的学生更具有潜力。例如:在教学除法的简便运算时,我出示了这么一道题:180÷36=□,有的学生说:180÷9÷4=□,有的学生说180÷6÷6=□,后来有一个学生说:、180÷18÷2=□,这样算可以吗?顿时,课堂上议论纷纷。我不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且高度评价他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合理,而且有很强的独创性。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参考文献:
[1]郭益庆.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S2) .
[2]韦应球.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龙江教育, 200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