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探讨

2017-05-09 08:24宋桂秋
速读·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方法探索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宋桂秋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方法探索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的学科。而小学生受知识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总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是学生身心愉快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该像一个好的导演一样,在课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从而促进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使学生在“乐”中发展语言能力。

一、开展竞赛,引发兴趣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适时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竞赛活动,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如课内个人或小组之间争红花、夺红旗,争优达标等活动;课外基础知识竞赛、基本计算能力竞赛、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竞赛、综合知识竞赛等。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求知识欲,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开展竞赛要灵活多样,让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切忌方法单一,或只选优生参与而让差生冷眼旁观的现象发生。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是前提

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现行的数学教材又作了一定的修正:形式上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总量上进一步删减降低了难度;教材不仅在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具有时代感且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加强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教材的修正体现了教改精神,那么,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线教师就更应应承课改思想,脱离“依刚依本”的思想,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或取或舍,或增或删,或提前或延后,使教材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在备课时,对于语言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要有一杆秤”。创设性地使用教材是创设有效情境的前提。

三、课堂提问的最佳方法

1.激趣性提问。数学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教师先提出以下问题:“伟大数学家高斯上小学时曾巧妙的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计算1+2+3+4+……+100=?你们知道高斯是用什么方法解决得吗?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呢?”这样,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效果非常好。

2.探究性提问。这种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在讲完一个题后要追问其思路是什么,是否还能用别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扩展,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阐述:“正方形是完美的四边形,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特征于一身,你能找到正方形的特征嗎?”这样会立刻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

四、动手操作,寻找兴趣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多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边看、边想、边动手。这样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及单位间的进率”时,我让学生依照教具每人用硬泥做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并把六个面都分成边长1厘米的小方格,再用小刀在任一顶点切下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然后再观察1立方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立方厘米。通过亲自操作。学生既熟悉了正方体的特征,又直观地感知到了1立方分米与1立方厘米的大小,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五、创设活动型情境、在体验中建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意义,活动型情境,通过实体性操作,模拟性相似操作,符号性趣味操作来加强基础,促进发展,并通过实际应用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

总之,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关注的焦点应落足在情境是否有效,是否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而不是这个情境本身是什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做到朴实、实用,要从教学条件水平、学生生活实际、简单好操作等方面去考虑。要注意每一个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学习,要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并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要善于多途径、多形式创设情境,善于将预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结合运用。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问题,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情境中绽放。

猜你喜欢
方法探索教学情境小学数学
量纲关系在普通物理力学中的简单应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