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武
摘 要: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日益严重的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等,其中交通问题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公路桥梁作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车辆保有量逐年增加,人口流动性不断扩大,公路桥梁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我国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现状作出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面对问题所要采取的策略,以期待公路桥梁工程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城市生活,从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路桥梁;发展
一、公路桥梁建设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事业也迅速发展,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同时,充分把握桥梁建设自主权,公路桥梁技术不断创新,实现了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事业虽然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和世界同领域的公路桥梁建设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还相对落后,施工质量和管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城市公路桥梁工程建筑,受环境影响,经过长时间的风雨侵蚀,出现破损、脱落,甚至倒塌的严重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施工使用要求,养护管理力度不够,相关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受工程资金问题的影响,城市公路桥梁建设领导者为了节省开支,雇佣许多并不具备施工管理能力、素质的人员进行施工管理。由于这一部分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限,质量意识不强,甚至有些人为了降低预算,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劣质建筑材料,为了缩短施工时间,加快完成工程任务,不按照施工建设程序,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使得相关技术达不到标准等,这些都是造成桥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给城市的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 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
二、城市公路桥梁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施工过程难以完全按照设计的规定进行
目前,我国的公路桥梁施工在建立的过程之中,难以有效地严格按照施工的设计要求来进行,在施工的设计阶段也缺乏技术创新。例如,在某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之中, 施工企业领导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性,为了满足个人的私利, 在施工过程之中使用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施工材料;更有甚者,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偷工减料,不按照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比如,由于具体施工单位承包价格低,甚至施工设备也需要进行购买或租赁,他们为了保持盈利不得不选择分包给那些资质较低、缺乏施工经验的工程队,这种层层分包的现象就导致了一些偷工减料问题的发生,造成城市公路桥梁质量的低下,公路桥梁工程的安全耐久性更是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公路桥梁施工单位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够重视,只是简单应付了事,这种短视的行为仅仅看到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进行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作用,难以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公路桥梁施工,最终给整个施工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施工过程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的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之中,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安全隐患。首先,从施工人员的精神层面来看,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的安全意识投入不足,也没有制定一套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施工过程难以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其次, 从施工企业的物质控制层面来说,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也存在着许多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问题,如果施工企业不能在施工监理和质检制度下做到高度负责和严格把关,施工企业便不能很好地进行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这就会导致一系列施工问题的产生。
(三)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在进行公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地吸取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也没有针对公路桥梁的施工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具体来说,目前,公路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施工管理方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公路桥梁在建设过程之中难以顺利开展工作,投标过程也难以圆满完成。在进行公路桥梁施工投标的过程之中,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就很容易导致弄虚作假现象的产生,许多的施工过程也就呈现了杂乱无章的管理状态,给公路桥梁的施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施工设计缺乏创新
设计能够体现公路桥梁工程的灵魂,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高低、施工难易程度、施工时间以及工程造价。城市公路桥梁工程设计不合理,设计观念传统陈旧、缺乏创新,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和不安全因素的产生,这直接阻碍了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公路桥梁工程技术的进步。我们在城市公路桥梁设计中缺少那种采用新型节能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的激励机制,创新思维没有在设计中体现出来。这主要是设计单位在对公路桥梁工程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设计任务多而且重、设计周期短以及最大化地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设计单位没有足够时间对设计在创新方面进行思考和优化;另一方面,竞争体制没有真正做到公开和公平,一些缺少创新的设计方案在严格的设计审核和监理制度下得以通过和付诸实施,导致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逐渐淡薄。
(五)公路桥梁建设缺乏美感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以空前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令世界惊叹,但已经建成的公路桥梁能不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值得我们思考。城市公路桥梁工程注重的是它的实用价值和工程质量,城市中的公路桥梁作为一座标志性建筑物,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内的一些公路桥梁在设计时,对城市美学不够重视,只过于强调功能价值。有些城市的公路桥梁,如高架桥、立交桥造型结构和周围环境极为不协调,城市空间利用不合理。
三、公路桥梁建设的安全对策
(一)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是城市公路桥梁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保证已建成公路桥梁的安全耐久性,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建设城市,实施桥梁结构的全寿命设计,加强健康监测,适时养护维修。施工人员、工程材料、施工方法、施工技术等是影响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单位应该雇佣有能力、有素质的施工人员作为施工管理者,并注重其自身业务、技术水平的培养。施工管理者在公路桥梁工程进行施工之前,还要全面了解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质量安全意识,以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在进行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的管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尤其要加强重点部分的监管力度,并且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施工的现场进行观察,从而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调整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方法、方式,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以保证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还要选用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建设材料和先进的施工设备,进而保障公路桥梁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二)加强过程管理
在城市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在全程监督和管控的同时,还要及时对桥梁进行养护,以确保公路桥梁的安全性。各种型号的建筑材料和物资是建设公路桥梁的基本保障,对于公路桥梁工程所需要的材料,以全面招标制和准入制作为采购和供应的实行方法,严格按照全面招標制的规定,由合格供应厂商按照准入制的要求提供桥梁建筑材料和物资。
(三)加大创新力度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城市公路桥梁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融入创新思维,创新型的公路桥梁设计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程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并且缩短工期。我们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城市公路桥梁工程人才,以适应高速发展的城市交通事业,在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建设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路桥梁建筑,进一步推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发展。施工单位要创建技术创新的氛围,以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把创新意识有效地融合到技术创新和技术管理中去,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节约资源,创建生态型城市公路桥梁工程。
(四)重视城市公路桥梁的日常维护
由于公路桥梁都是裸露在外的建筑,受风刮雨淋等环境影响,时间长了之后势必会出现风化、脱落以及腐蚀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城市公路桥梁的日常维修与保养,确保其发挥正常的功能作用。一方面,要使路面、桥面保持清洁,做好泄水孔、下水管道的疏通工作,确保桥梁功能完好;另一方面,对公路桥梁出现的风化、腐蚀、脱落等问题要能够及时进行修复;最后,对箱梁梁体及空心板有水渗出的桥梁要打孔疏水, 同时对箱梁通气孔要及时疏通,确保梁体内干燥通风。
(五)注重公路桥梁的“城市美”
新时代,城市公路桥梁建筑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应注重公路桥梁在城市中的“美”。从设计阶段开始,在着重考虑功能作用的前提下,将城市美学思想介入到设计理念中去,在结构造型、桥孔布置的设计中注入色彩、照明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重视其功能固然没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我们在重视其功能的同时,也要考虑它在城市中的美学感受,尽量满足人们的交通需求和观景愿望。
四、结语
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公路桥梁建设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空前繁荣。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公路桥梁建设的新问题,我们只有坚持公路桥梁技术创新和不断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总结经验,才能使我国城市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稳步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路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张前军.浅谈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5):118.
[2]姚聪.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4):115-116.
[3]杨国发.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特别企划,2013,(06):224-225.
[4]罗桑财让.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25):372.
[5]罗小刚,陈森林.浅析公路桥梁建设的现状及安全对策[J].科学之友,2010,(24):53-54.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