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德喜
摘 要:石河子“军垦城市”的定位是石河子城市景观规划的文化依据,在反思石河子城市景观规划“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理性逻辑中提出符合“当代”的设计语言,挖掘“地域”文化的策略,即突出以“军垦”为主体景观的文化连续性、“地域”文化与“当代”审美的统一性。
关键词:景观规划;地域性;当代性;石河子
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的窗口,城市地域文化的表征是城市印象、城市知名度与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桥梁。石河子城市在短期的发展中,早期城市的定位是影响和制约现代城市景观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被赋予更多的文化意义,对城市意象、城市定位甚至是城市品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石河子的城市景观规划与建设随着时代语境的变迁,城市景观的文化地域性和当代性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时空置换,这种错位慢慢在削弱城市的文化定位,景观文化的地域性在消散,时空场域的改变使得景观的当代性变得愈加空洞。
一、从城市文化定位反思石河子市景观规划中
地域文化的失落
城市定位需要地域文化的支撑,城市景观的文化地域属性是在城市定位的持续性发展中得以强化的,在石河子城市发展过程中,有学者提出“天山绿洲之城”“兵团城市”的口号改变了“军垦城市”的初衷,任意变更或削弱创城之初的想法都会消解城市景观的文化凝聚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者和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提出城市发展“两观三性”理论,即(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并着重强调“地域是基础,从地域中提取特色,挖掘有益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1]。”同样,这一理论基础对于城市景观建设也是合适的,地域文化的排他性、特殊性是城市景观文化的生命力。
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形象定位的准确性,即能否恰当地体现地域文化的内涵。石河子市由军人选址、军人定位、军人设计的戍边城市,包含军人对城市的理解与向往,在城市建设中,充满军垦文化的内涵,整齐划一的街道,以数字命名的城市社区以及“八·一”命名的工厂、企业等,应该说,军垦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满足了其自身的心理需求。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结构的巨变(早期为单一的屯垦军人及军人家属),军垦后代以及外来人口(城市移民)的迁入,来自不同地域的原乡移民文化逐渐成为石河子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印象不断在人们脑海中发生迁移,文化断层以及城市规划的不连续性叙事方式迫使城市市民的集体茫然及“虚假自恋”。
二、从视觉艺术的当代属性反思石河子城市
景观文化规划
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呈现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地标建筑等,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反映地域文化的当代属性,符合当下的精神需求、审美习惯与情感体验。这是因为仅仅依靠纪念碑(馆)的时代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需求,随着城市空间的改变,市民在新的生活条件的影响下,视觉和精神不停地被刺激,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文化景观因其历史参考文本在记忆中丢失,地域文化的历史价值需要扩散到具有当代属性的景观文化上来。
(一)历史文化景观的当代置换
石河子博物馆作为时间的标记,它的建筑外观所特有的历史印记,在新的场域环境中被重新活化,是城市大众丰富回忆的聚集地。正因为如此,“建筑物的保存和将它扩大的艺术脉络中,着重在公共记忆之铺陈,而不是叫人去缅怀一个一般化的历史事实[2]。”所以,作为景观的历史建筑我们要慎重待之,不要因为其功能的失去而轻易毁灭,在保留中改建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用“当代性”来保护和发展“地域性”的成功案例《唐山市城市展览馆》就是一个借鉴,它的主体建筑由几座快要废弃的日伪时期的旧仓库改建而成,经过URBAMUS都市实践设计团队的重新设计定位,建筑的“地域性”被新的气质取代,置换成新的都市空间景观。
(二)当代城市景观的文化需求设计
当代城市景观言说的是对特定场所的人群的文化需求,特定的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渗透和继承是景观成为视觉艺术的精神内涵之一。学者称之为“方言景观”的城市景观承载和言说地方性知识、地方价值和精神,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在不同的公共场所,由于城市划分的公共空间的功能指向不同,城市景观对地域文化的寻求点也不一样。这对于景观设计者来说,首先要遵循特定场所人群的文化需求,使文化需求成为景观与市民对话的先决条件。比如,石河子大学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景观,没能体现地域性格的文化视觉意义,在地域文化设计需求上,没有凸显当代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取向。
(三)城市景观表现语言与受众接受心理的错位
“当代性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在内涵上主要是指具备当代的精神——关注当下,直抒当代人情怀的设计态度[3]。”从城市景观文化的设计语言来说,符合当下社会审美品位的语言表达,才能引起当下民众的情感共鸣,增强城市景观与民众的当代对白,所以,对于地域的、传统的文化元素不是盲目的“拿来主义”,而是要探究追随时代潮流特征的设计语言,合理地去表现能够为当下城市文化和社会接受的景观设计,避免地域文化的“符号化”空洞呈现而造成与受众接受心理的错位。
在石河子城市文化景观的表达上,一味地模仿导致的“雷同化”与“过去式”是城市景观表现语言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形式、观念上不够大胆,基本上停留在写实、再现的表达方式上,艺术设计语言不够鲜明、感受力弱,导致民众对城市景观艺术从心理上排斥、甚至放弃接受。
(四)城市景观的场域空间规划
“场域”对于城市景观来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状态,场域空间的规划与城市景观文化的设计要纳入城市规划的进程,并保证场域空间的“时态特征”,即“现代性”,并将景观场域的“现代性”变成未来城市“永恒”。
城市景观环境的变化(场域空间)最终会影响城市景观的解读,故城市景观的场域空间不宜随着城市的改建而随意更改。如石河子最为有名的景观雕塑《军垦第一犁》《戈壁母亲》《王震将军》,最初放置在旧的政府大楼的前面,是王震将军带领部队选址建城的原发地,其历史引申意义不可替换,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高楼林立,景观的场域空间已发生改变,景观的文化意义不再被完整地喚醒,城市景观文化的认知被慢慢地剥离。
三、石河子城市景观文化规划与设计的策略探讨
(一)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强化景观文化的连续性
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概念的出现,最早是在深圳城市公共艺术的实施过程中提出的,它打破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在有利于资源节约的同时,更有利于城市景观文化的生态环境,对异化城市形象的景观起到很好地遏制。首先,城市景观规划在城市区位布局上要遵循公共休闲区、文化街区、广场、学校、工业区的空间特征,结合不同区域的人群特点,使建筑、自然、人、城市景观和谐交融;其次,作为系统规划,还要强化景观文化的连续性,石河子作为“军垦”之城,其“军垦”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石河子城市景观文化应该延伸“屯垦戍边”的历史维度,深度挖掘自汉、唐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新疆的戍边文化,融入石河子当代城市景观文化规划的理念中,把文化的基因链通过景观加以串联,城市市民才能在城市景观的视觉片段中寻求文化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构建起跨越时间的“精神家园”。
(二)突出城市定位,强化以军旅文化为主体的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的形式、内容要符合当下城市文化气质。“军旅文化”作为“军垦文化”的“点”,是军垦特色的缩影,石河子城市景观文化的设计,应该专注于“军旅文化”元素,把现代意义上“兵团城市”和历史意义上“军垦城市”通过文化视觉元素融合在一起。具体来说,首先,“兵团”是现代军垦的一部分,设计师可以从现代军旅生活的特征出发,寻求表达军旅特征的故事、色彩、形式、符号及名称,用于石河子的城市景观文化规划。比如,军队的威严、军绿、迷彩可用于作为城市景观的地标建筑的设计;军人生活的故事、形式可以直观地表达在景观设计中;军队的编号方式用于景观街区的命名。其次,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使得历代有关西域屯垦戍边的故事、古代军队生活的特征及符号在现代景观中得以体现,把历史的沧桑和厚重叠加在当下的城市文化之中,让城市居民感受到这是一座军人的城市,军人的影子随形其城。
(三)城市景观文化“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统一
在城市景观文化规划中,“地域性”是构筑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风俗的文化意象和语义内涵,它的形式、构成、材料必须迎合特定时空、空间场域和历史语境,做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一方面,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元素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寻求符合当下时代的新表达,使城市景观具有时代的活力与精神,更重要的是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质和品格。石河子早期的城市建筑景观,除了作为纪念的军垦文化博物馆,几乎都被后期的建筑取代,建筑样式的更替不应该以削弱城市印象为代价。在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中,老区以至于老区的建筑都是这个城市弥足珍贵的视觉记忆符号,想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转换设计语言,将历史遗存参与到城市景观的现代设计之中,使城市文化因子得以延续,而不因时空的改变而变得陌生。
另一方面,“当代性”体现不同时代的经典,是建立在“地域性”基础上的经典集合,所以,城市景观文化的规划不能脱离当下人群的历史意义,跨越地域与时空的规划都是无稽之谈。探究军垦文化语义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手法,把军垦文化因子与现代材料以及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有机结合,着重分析当前石河子城市的空间布局,根据不同区位特点思考不同的景观表达手法是石河子文化景观规划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地域性”与“当代性”是艺术设计活动永不衰竭的话题,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和思考。石河子城市景观文化规划在结合石河子的文脉特色、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地域性”为“当代性”服务,改变“地域性”与“当代性”的时空错位,才能体现石河子城市文化的品牌和内涵,回归军垦人的理想精神家园。
注释:
[1]何镜堂.“两观三性”体系中的文化建筑创作[J].城市建筑,2009,(09):83-101.
[2][法]卡特琳·格鲁.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51.
[3]赵健.关于今日设计教育方向的思考:地域性与当代性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4.
参考文献:
[1]黄作林,罗晓欢.试论公共艺术言说的地域性与艺术的当代性的统一[J].艺术与设计,2014,(05).
[2]高志刚.石河子城市形象重塑——从军垦名城到天下第一人工绿洲[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2).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學文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