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形成的延安精神,在敌后战场形成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和典型代表,而伟大的抗战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在空前民族危难的情况下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最新诠释和全面升华。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是以八路军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八路军文化既是延安精神、太行精神乃至全民族抗战精神的生动展现,又对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甚至民族抗战精神的形成和造就密不可分,在整个抗战期间对支撑抗日军民的抗战意志,鼓舞根据地军民持久抗战、奋勇杀敌、夺取胜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
八路军文化博大雄浑,是红军文化、长征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其内涵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解释。近些年来先后举办的一些相关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对之已作了不少系统、深入的探讨和解读。在这里,从精神层面上講,笔者认为至少还应包含几方面的内容。
八路军文化饱含着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赤子忠诚
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她成立之时起,就在党的旗帜下,集合了众多中华民族的最优秀子孙,忠诚于信仰、忠诚于组织、忠诚于国家、忠诚于民族、忠诚于人民始终是这支革命军队的基本操守和政治品格。在十年内战时期,无论是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的硝烟中,开辟革命根据地和保卫苏区的反“围剿”艰难斗争中,还是在转战两万五千里北上抗日的长征途中,广大官兵无不怀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情怀,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地奋勇拼杀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场上。
抗日战争面对的是中华民族空前强大残暴的敌人和更加艰难危困的生存条件。靠法西斯“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本侵略军不仅装备精良,兵力战力超强,并且是无与伦比的野蛮凶悍,铁蹄所到,烧杀抢掠,泯灭人性,无恶不作;而抗战伊始仅仅只有数万之众的八路军不但武器装备极其低劣,枪支弹药严重不足,初上抗日战场的许多战士还使用着大刀长矛等原始兵器;敌后根据地更是敌伪重兵反复围攻、“扫荡”,反共顽固势力不断制造摩擦、长期严密封锁,一些边缘区、游击区甚至根据地内土匪武装蜂起,反动会道门破坏捣乱,斗争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加之粮棉等各种物资奇缺,人祸天灾接踵叠加而至,困难局面难以想象。投身抗日战场,就意味着死伤相随,饥寒交加,献身国家民族,奉献一切,非有忠胆义胆,很难忘却生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战胜各种艰难困扼,坚持到底,直至胜利。但是,就是在这种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抗战形势极端艰险困苦的条件下,八路军从年过半百的总司令到正值青春年华的普通战士,抱着“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百战新师惊敌胆,三年苦斗献吾身”的赤胆忠心和坚定意志,承继红军的血脉和传统,义无反顾地迎着强大敌人的猛烈炮火,奔赴民族解放的抗日战场,以一个个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战役、战斗和反围攻、反“扫荡”作战的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牵制、歼灭了敌人的大量有生力量,战胜各种政治、军事、经济的严重困难,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创建了遍布华北的广大的抗日根据地,将敌后游击战争的熊熊大火燃遍了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独立撑起了全国抗战的半壁江山,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神州大地。八路军的广大文化工作者,同前线的将士一样,胸怀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冒着枪林弹雨,无畏艰难困苦,以笔为枪,以知识、文化艺术为武器,深入前线、深入敌后、深入民众火热的斗争生活,献身武装、提高民众文化科学知识和爱国意识的教育事业,献身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闻出版事业,献身丰富根据地军民文化生活、鼓舞根据地军民抗日斗志和胜利信心的文化艺术事业,创作出了大量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形式并具有深刻时代性、大众性、民族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形成了在抗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八路军红色抗战文化,为抗日战争的发动、坚持和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年抗战期间,凭着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八路军广大官兵和文化工作者始终坚持坚决抗战,坚守民族气节,绝少叛党叛国者,尤其是没有一个高级将领叛变投敌,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叛国当伪军。面对生死考验,面对严重困局,他们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宁可牺牲自己,忍受衣不裹身、食不饱腹的极端困难生活,也决不投敌当汉奸,决不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坚守党的秘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兼北方局秘书长、统战部长张友清,在1942年5月日军对八路军前方首脑机关的围歼中,不幸被俘,狱中他受尽酷刑,直至被折磨至死也不向敌屈服。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在母亲被日军抓走后,敌又引诱他率部投降,并许愿给他一个师长当。他坚定地向政委表示:请党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了。娘被抓走,儿子照样打鬼子。马母最后绝食7天,壮烈牺牲。在晋察冀军区,有一个与狼牙山五壮士齐名的英雄群体——曹坝岗五勇士。1942年12月27日深夜,驻在涞水县曹坝岗的第十一军分区等机关被日军重兵偷袭。28日,李连山、刘荣奎、宋聚坤、邢贵满、王文兴等5名八路军战士在完成掩护主力撤退、被敌重重包围后,弹尽粮绝,纵身跳崖,以身殉国,无一生还。整个抗战时期,八路军中涌现出了无数这样的舍生取义、血染沙场、马革裹尸、有名无名的忠勇战士,正是有了众多这样奋勇献身和仍在战斗的万千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了他们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赤子忠诚,才有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巩固、坚持、发展和最后胜利。
八路军文化彰显着八路军广大将士和文化工作者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
在外寇入侵、国难当头、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最能检验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意识和历史担当精神。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时,作为执掌全国政权、掌握200多万国家军队和各种资源的国民党,理应首先站出来进行全面动员,联合团结全国各种政治力量、武装力量共同起来抵御外侮,捍卫国家,挽救民族危亡。然而就在国民党仍在犹豫彷徨、手足无措之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红军首先挺身而出,高举起抗日的大旗,勇敢地担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1937年7月8日,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即向全国发出通电,强调“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呼吁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7月8日、9日、14日,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先后致电蒋介石和发布《通电》,坚决要求请缨杀敌,为国效命,郑重表示红军将士愿在蒋介石的领导之下,立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请授命为抗日前驱,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奉命出征,“与日寇决一死战”。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随即向全国发出就职《通电》,进一步表示八路军“愿竭至诚,……追随全国友军之后,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实际上,8月22日和25日,八路军尚未改编完毕,第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和三四四旅,就已作为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先遣部队,先后由陕西省三原镇出发,经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急赴山西抗日前线。出发前,各师分别在驻地召开隆重的誓师大会,庄严宣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决心抗战到底,“严守纪律,勇敢作战,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完全肃清,誓不回家”。从抗战全面爆发后到出征山西前的这些言行举止,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将士的勇于担当精神。
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曾经在各革命根据地、在长征路上,先后集结数十万、上百万大军,反复“围剿”、追堵各路红军,必欲灭之而后快。开赴抗日前线后,八路军三师主力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历史担当和无私无畏的宽广胸怀,不计血海深仇,摒弃所有前嫌,积极主动地配合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先后取得平型關大捷和忻口战役期间阳明堡、雁门关、长生口、黄崖底、广阳、户封、两战七亘村等一系列游击战的胜利,给予正面战场以有力的支援和配合,得到了国民党广大官兵及其统帅部的高度赞誉,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官兵的无私担当精神。
抗日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侵略者和被侵略者之间国力、兵力相差十分悬殊的非对称战争。而与国民党200多万大军及其相对精良充实的武器装备相比,共产党八路军开赴前线的三万多主力及其武器装备又显得相当微小和低劣不堪。然而,自抗战全面爆发后,虽然国民党的一些部队进行了英勇地抵抗,打得十分壮烈,但整个正面战场总体上是一败再败,一退再退。至太原失守,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即告全线解体,广阔的华北大地一时几近全部沦于敌手;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面对国民党的败退,八路军主动担负起收复华北失地、挽救华北危局的重担,开始成为独撑敌后抗战局面的主力军和对日作战的主角。从1937年11月上旬起,八路军三师主力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战术,首先分兵实行以山西为中心的战略展开,之后又于1938年春夏和同年秋冬先后两次向华北全境实行大规模的战略展开,相继创建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晋西南、冀南、冀鲁豫、大青山、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或游击根据地,开展了从山地到平原更加广泛、猛烈的敌后游击战争,前门打虎,后门拒狼,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一次次的多路围攻和反复“扫荡”,抗击、牵制了绝大部分伪军和半数以上的日军,严厉打击了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亲痛仇快的摩擦劣行,开辟了广阔的敌后战场,真正撑起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同时,如前所述,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以强烈的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贯彻党的文化艺术工作方针政策,不畏艰险,不惜牺牲,自觉在各自的岗位上担当、履行宣传、动员、教育、鼓舞工农兵群众和打击敌人的神圣职责,为丰富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生活,为提高敌后抗日军民的抗日觉悟和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建立了卓著功勋。
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既微又弱的身躯,挺身而起,奋勇尽责,敢于亮剑,善谋胜利,将自己一步步锻铸成为支撑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的担当精神,这种担当精神始终是八路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