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兰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一直是关系民生,体现人文关怀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人的发展视角,整合高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通过活动开展、项目管理、组织建设等,探索并构建一个以宏志生为中心,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精神扶助为支撑,能力强化为目标的“济贫·励志·强能”立体型资助体系。
【关键词】高校资助;立体型;素质提升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高校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但“资助是过程,育人才是目的。”如何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真正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成了又一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近三年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学院资助情况,希望能带给资助工作者一些思考和共鸣。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3000余人,其中家庭困难学生700余人,医学院资助工作面临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量大,专业结构复杂,省外生源众多的实际情况,也带来了认定工作有争议,满意度不高的现实窘境。近三年来,我们探索构建一个以家庭经济困难生为中心,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精神扶助为支撑,能力强化为目标的“济贫·励志·强能”立体型资助体系,旨在不仅公正、公平地帮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更要在资助过程中发挥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资助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一、继续完善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的帮扶资助线
经济帮扶始终是经济困难学生最基础的需要,医学院从认定程序,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勤工俭学三方面完善帮扶资助线,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第一步。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即除当地民政部门的家庭经济情况意见书、班主任辅导员认定意见外,在班级评议时附上“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评分表”,每个人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打分,得分高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困难程度,使认定工作更加精细化、客观化。同时,通过暑期走访,同学座谈,结合经济发展变化,实行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动态管理制度。
(二)规范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制度
随着国家对资助的经费投入增加,“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日趋完善,为了使资助类奖学金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放和使用,专门成立学院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委员会,规范资助类奖学金评定制度,采用“申请优先,能力并重,兼顾公平”原则,确保将资助类奖学金发放给最合适的人,最需要的人。
(三)完善学生勤工助学系统
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院致力于校内外勤工岗位的拓展,及时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岗位座谈会,使双方能清楚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细节。同时,积极开发技术性勤助岗位,类似于助管、助研、助教类岗位,将勤工助学和专业发展结合一起来,在工作中提高专业技能。
二、不断丰富以精神扶助为导向的励志资助面
经济资助固然重要,但“困难学生更为需要的是一把钥匙、一种鼓励、一个理念,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要设计丰富载体,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资助工作的更高要求是能从精神的层面推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医学生都被称为宏志生,意为家庭经济困难却怀揣医学梦想,积极进取的有德,有志,有才的医学生。在概念上消除宏志生芥蒂,在思想引领宏志生理念并成立专门的为宏志生成长服务的学生组织——勤工助学中心。
同时,通过四星评比、自强之星、最美生活委员评比等活动,鼓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走到台前,说出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听到他们的声音,为宏志生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使其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自强自立品格,真正认同宏志生身份,主动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
另外,经济贫困容易导致心理贫困,心理宣教也是丰富励志资助面的重要方面。学院将宏志生档案和心理档案相结合,全面了解宏志生身心健康问题,启动“党员每天一小时”活动,通过面谈、咨询、在线答疑,沙龙讲座等形式,为宏志生在大学适应、人际交往、专业课程、职业规划、考研辅导等方面导航。
三、通过宏志生学生组织,构建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强能资助体
目前,通过国家、社会、高校各方的努力,宏志生经济困难基本解决,感恩励志、自强自立等精神引导也越来越丰富,“发展性资助”理念要求提升宏志生综合素养,由“授人予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考虑宏志生个人成长需要,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科研、人际交往、就业能力,最理想是发挥宏志生自助功能,打造四大能力提升的实现平台。于是,我们成立了宏志生自助组织——勤工助学中心,使有着相似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在一起,相互理解鼓励;通过各种活动和竞赛,使他们获得自信,提高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
(一)通过学习帮扶工程提升学习能力
大学和高中相比,学习环境、学习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为了帮助宏志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大一年级,我们开展“新老生学习帮扶工程”。在中心内部选拨一部分评学兼优的老生宏志生开展主题式学习帮扶,内容涉及专业培养方案、转专业、学分制、评奖评优等,老生宏志生通过对自己学习的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分享学习资源,尤其是英语口语练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帮助新生宏志生尽快摆脱学习困境,融入专业学习。
(二)通过项目申报和管理投身科研学术
科研是医学生大学的选修课程,学校也提供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平台和资源,如挑战杯、新苗、本科生创新工程等,但这些科研项目门槛较高,相对宏志生来说,时常望而不及。学院针对大二及以上宏志生有科研需求却没有科研自信的实际,搭建了宏志生教育实践项目申报平台,通过项目申报后予以立项(分一般立项和重点立项),给予经费支持,通过立项答辩、中期汇报、结题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完整的科研过程。从团队组建、项目分工、資料搜集、问卷调查、论文撰写到项目结题等等,每一步都锻炼着宏志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能力。学院根据答辩结果,给予不同力度的项目资助。
(三)通过学生团队建设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近年来,学院打造了宏志生——班级生活委员——学院勤工助学中心为主线的学生资助线,其中生活委员、勤工助学中心成员全部从宏志生中选拔,一方面他们本身是受资助者,对资助工作有更大责任和认同,另一方面,通过资助工作的开展,让他们在工作中认识、了解彼此,互相关心,缔结友谊,同时在工作开展中学会工作设计、组织协调、与人沟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四)通过就业指导服务打造职场竞争力
就业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宏志生,他们承载了家庭希望,相比其他同学,更渴求拥有理想的工作,但同时也有着更多的不自信和迷茫。学院勤工助学中心联合就业指导中心,从大一入校开始,帮助每位宏志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期待的启动职业规划,并提供全过程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通过已毕业的宏志生校友访谈大学生活,就业指导课程的量身设计,就业创业沙龙的开办,招考、面试模拟等,让高年级宏志生形成就业思维,保持就业热情,增加就业自信,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不管是经济资助、精神引导还是能力强化,都是高校资助的方式,也各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将三种方式有机融合,打造以经济救助为基础,精神扶助为支撑,能力强化为目标的“济贫·励志·强能”立体型资助体系,才是发展型资助工作的主旨所在,高校资助工作才能深得人心,助人自助,取得理想持续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延东 在2007—2008学年度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上的讲话,2009年2月.
[2]袁晓东、戚凤芝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励志工作的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P70一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