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亮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数学学科的逻辑性与理论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非常中要的作用。文章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策略
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对其它学科的理解。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其逻辑性与理论性特点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有重要帮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小学数学这一学科,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
(一)教学的知识性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学生只有对知识有基本的掌握才能实现创新[1]。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基础知识与与技能作为创新的必备条件。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基本的创新思想与活动经验,只有让学生明确数学创新思想,学生才能在数学的学习上变得游刃有余,然后依据借助数学思想进行创新。
(二)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创新在很多时候是对常规思维的质疑,学生只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于质疑才能不断创新,所以在平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课堂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介入其中,让学生自主的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鼓励思维的差异性
受个人成长环境以及先天思维能力不同的影响,每个学生在性格、思维以及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每个人都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潜力,所谓“行行出状元”,就是指个人能力的不同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限制于约束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当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向来进行创新,采取统一、开放的教学方法,退款学生的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具有探索性的知识情境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思維不受约束,这正好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提供帮助[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构建情景化的知识探索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情境探索的构建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学生对情境探索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圆形面积公式”这一知识点时,为使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教师就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生活中不同的圆形结构,让学生首先对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将自己的思维带入到课程的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动手制作的方式,借助圆规画出半径大小不同的圆,然后比较不同圆的大小,让学生自主探索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最后引入这一概念。这样设置情景,既让学生掌握圆面积的求解,又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索的乐趣。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创新的不竭动力,世界上很多的发明都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利用好小学生这一特性,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比如摄影、电视、幻灯片等讲数学知识中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变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严肃、主观的态度,使用更加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语言去阐述知识点,并用简洁有趣的板书,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时不时的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导数学基本的乘除法是,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听到玩游戏,小学生都会表现出非常高兴的心情,然后同学就会问:“老师,我们今天玩什么游戏?”这样就意味着学生将投入到游戏中,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学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如讲解主题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就可以设计如下游戏:让孩子随便说几个数字,老师不使用计算机,就能准确的知道该数字能否被2、3、5整除。学生在给出几轮数字后,教师均准确回答,就会对教师的这种能力感到好奇,急于知道我们是怎么快速判断的。此时,教师就可以稍加引导那些能够被2、3、5整除的数字有什么共同点,然后由同学自己总结规律,让学生学以致用,并鼓励孩子以此种规律为基础,进行其他数字的整除训练。在这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不仅使学生的对知识记得更加牢固,而且还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将数学知识导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合理的利用生活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生活经验都与数学由紧密联系,最常见的是商品交易过程,如果教师将教学目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的融合起来,能够构建一种宽松、愉快、思考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多边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多边形的事物,比如电视是长方形、餐桌是圆形、地砖是正方形等等。再比如在小学数学“认识0”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0”,学生出现各种回答:在体育场的计分板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在电话的拨号上见过、我用的尺子上就有等等,通过学生对自己日常观察的发表,使学生对“0”有一定的体会。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逐渐建立良好的数学思想,为创新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首先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然后在享受知识与汲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通过大胆的设想与实践,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少华.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OL].学周刊,2016(01).
[2]季加良.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37-440.
[3]郑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教育探索,2005(0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