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古诗文教学误区的途径

2017-05-08 16:18蔡燕
祖国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文性古诗文兴趣

蔡燕

摘要:采用科学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争取让每个学生对我国古文这一瑰宝着了魔。为此,我从中国人文景观入手,结合历史古迹,展开和文章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古文中的人物活起来,让古文中的景观活起来,这样,我们所学的古文在学生心里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和历史和历史人物和人文景观紧密相联的载体,成立体化,让学生忍不住去探究去学习。

关键词:古诗文 人文性 兴趣 能力

一、丰富古文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有魔力的。这种魔力是无形的,但起到的作用却令人吃惊。凡事如果感了兴趣,那就好比着了魔,根本用也不找怎么督促,学生学习起来简直是无须扬鞭自奋蹄。反之,如果学生从心里排斥,那么,就算这件事是对的,也是不肯去做的。现在古文教学所处的现状就是第二种情况。教师就要让学生改变这种学习现状。采用科学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争取让每个学生对我国古文这一瑰宝着了魔。为此,我从中国人文景观入手,结合历史古迹,展开和文章相关的人文知识的渗透,让古文中的人物活起来,让古文中的景观活起来,这样,我们所学的古文在学生心里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而是和历史和历史人物和人文景观紧密相联的载体,成立体化,让学生忍不住去探究去学习。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展开了这样全方位的探索。这探索由我主导,由学生自主完成。我让学生在课下完成对岳阳楼的了解。并把关于岳阳楼的图片搜集下来。学生们了解到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點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自主的探索,岳阳楼在学生们心中应经有了一个鲜活的形象。有的同学还拿来了去岳阳楼旅游是拍摄的相片。接着,为了丰富岳阳楼的人文性,我还引入了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诗句告诉我们,这座岳阳楼曾印下过诗圣杜甫的足迹,在岳阳楼上,杜甫极目远眺,心胸也为之开阔。当然,李白、孟浩然也曾留下过千古诗篇。本着这种文化性、人文性,逐渐走进课文,走进《岳阳楼》这篇文章,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就不再显得单调,学生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些外围的了解,学生们感觉岳阳楼不仅不再陌生,反而亲切起来。岳阳楼原来是一座千古名楼,有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吟咏它,学生对它开始肃然起敬。接下来,我又让学生去了解范仲淹。关于他的朝代,关于他的事迹,学生都做了详细的了解,这样比我在作者介绍这一环节,硬性介绍效果要好得多。作者介绍都是学生们完成的,这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自主探索,一直喊得很响,但大多没有落到实处。自主,首先要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给学生确定探索的阶段性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学生的能力实际,不能太高,那样学生就被吓住了。若太低,学生则觉得没有做的必要。关键是要学生真正感到好奇。在学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时,我就先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永州所产的异蛇奇异在哪里?2.有什么药用价值?3.以此为赋税对捕蛇者几代人的影响怎样?4.苛税与捕蛇哪一样更毒辣?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探讨课文。问题是学习的指引。学生们先熟读课文,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确定自己在文章中语句难懂的地方,这样,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才会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讲解也会有针对性,学生学着也有目的性。不会泛泛的听,教师也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学生们能很快解决第一二个问题:1.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碰到草木,草木就会枯死,如果咬了人,人就会立刻丧命。2.能治很多病,有着神奇的药用价值。因此需要永州这里每年进贡两次。在第三个问题上,学生们有了困惑,为什么几代人都被蛇咬死了,还有人不放弃捕蛇呢?蛇是他家的世仇,可为什么还要把捕蛇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呢?捕蛇死的危险不是很大吗?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困惑,我让那个学生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看看村子里别人遭遇了什么。“蛮横残暴的衙役来到我们村,吵吵嚷嚷的,整个村子都鸡犬不宁。他们搜刮百姓们的所有来顶税,多少家都为此倾家荡产,饥寒交迫,冻饿而死。而捕蛇者则在这时小心谨慎的起来,看看自己蛇还在,就可以安然入睡,等到交了上去,所有的日子都是美好安宁的日子。”这就说明,捕蛇这种死亡几率很大的缴税方式比那些天天被催逼赋税,天天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要强得多。可见苛政要比毒蛇还要毒啊!

这样自主探索,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有了大幅提升。

三、让吟咏玩味走进古诗文课堂,在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

高效课堂并没有让“题海战术”退出历史的舞台,我们不妨让一些活动暂时替代一下“题海战术”。要想让学生的记忆保持得长久一点,那就要唤起学生的兴趣,有趣味的记忆应该是比较长久的。譬如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以让学生模拟杜甫的形象吟哦,然后要学生稍作分析——这是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学生的记忆当会长久;再如《醉翁亭记》的理解背诵,“行者休于树,负者歌于涂,”细一想这里面有问题,怎么是行者休于树,而负者歌于涂呢?然后,就启发学生模拟这样的情状,再让学生联想一下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景象,就知道,原来是所有的人都被醉翁亭周围的景物迷住了,才会出现这样反常的景象,原来那些负者无忧无虑!这样对于巩固理解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人文素质的效果也许要远远超出“题海苦练”。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如果我们的古诗文课堂做到了这一条,学生就会对古文产生兴趣了!我们的教学也就走出误区了。

参考文献:

[1]苏轼.送郭秀才失解西归[M].中华出版社,1982.

[2]语文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广西岑溪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性古诗文兴趣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