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燕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方法为基础,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媒介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数学来说,由于其知识体系的严密、内容的枯燥,往往是学生最不喜欢学习的功课之一。同时传统的数学教学讲究的是多讲多练,更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使传统的“黑板+粉笔”变成了声像兼备、动态与美感俱在的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一种成长的体验和心灵的旅行。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展示教学情境的优势,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平移功能,通过将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移与另一条直线重合,从而帮助学生形象地发现:平移后同位角的两个角重合、内错角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同旁内角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由此也就得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直观认识和结论。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结论的兴趣很高,比把图形画在黑板上让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要强得多。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试一试:刚才移动了其中一条直线,你再移动另一条直线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否相同。通过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系,以便于学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二、多种感官综合刺激,突破重点难点疑点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光、影、音等特点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教学方式在突破重点、难点、疑点等方面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变复杂为简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疑点。
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圆》时,对于其中的概念和定理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动态展示,以此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元,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图形的动态变化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从而突破重点、难点和疑点。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教师可以用计算机软件的测量功能,通过测量同弧所对的圓心角和圆周角的度数来初步感知圆周角定理,并进行证明。然后利用对折、旋转、平移等操作方法来将定理证明的三种位置关系展示出来,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分类讨论思想的关键,形象的展示胜过了老师反复的讲解和画图。这里的证明用到了完全归纳法,也就是对于存在的所有情况逐一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使学生在初步感知一推理验证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
三、增加课堂信息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有效整合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传统教学中教师将相当多的时间用在了板书上,如画函数图象、写解题步骤等,而运用信息技术的绘图软件、文字闪传、动态演示等功能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且形象直观,学生印象深刻。这样就可以把节省的时间用到指导学生探究与组织练习上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时,对于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y=ax2、y=a(x-h)2、y=ax2+k图象的基础上,利用左右、上下平移得到图象,并从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增减性等方面总结得出函数图象的性质。如果利用传统方法在黑板上画图象,则费时、费力还得不到好的效果。而用绘制函数图象软件则可以根据给出的解析式在同一坐标系中直接绘制出函数图象,省时、省力又标准,再利用平移功能就可以形象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规律。此外,如果感觉一组图象不足以说明规律的话,可以多展示几组,这样就可以在学生总结得出性质的基础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强化练习,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有效整合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激活了学生发展的潜力,在调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责编 林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