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连
在特殊教育中,智障类儿童是较为特殊的—个群体。与其他身体存有缺陷的儿童不同的是,由于智力先天性残疾,智障类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存在很大局限,经常受到他人的忽略与歧视,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孤僻、怪异的性格,使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心理平衡状态受到制约。有的学生甚至患有较严重的自闭症,表情冷漠、孤僻自卑,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在群体中的价值和位置;有的学生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不能照顾自己;还有的学生意识不到周围人的存在,始终将内心封闭起来,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因为智力低下,这类儿童情感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情感水平相对较低,易爆发、冲动,自控能力较差,还会伴随胆小、焦虑等状况,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会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力。而父母针对孩子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没有科学的引导策略,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要么态度粗暴,经常对孩子发脾气,一旦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会牵扯到孩子;要么过度溺爱,任何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两种教育方式显然都不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成长,一旦将这种影响带进学校,就会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针对这种状况,特教工作者应该深切关注每—个智障儿童的生理特点,关注他们的精神和心灵方面的变化,以敏锐而专业的视角捕捉、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矫正问题行为和心理。
一、在冷却处理中控制智障儿童的亢奋心理
智障类儿童刚刚进入学校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类学生由于先天性智力障碍,难以从环境以及同伴的表现来辨析当下所处的环境,对于教师与同学的言行也难有正确的判断,因此,在刚刚进入校园的头几天情绪失控是在所难免的。对此,教师需要以更宽容的心包容学生的不良情绪,并以充足的耐心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稳定他们的情绪。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去年转进一位姓赖的智障儿童,虽然已经九岁了,但在走进教室的一刹那,面对老師和同学们陌生的眼光时,他竞哭闹了起来。他一直没说话,只是死命地拽着父母的衣襟。被强行留下后,他显得非常焦躁,一直低着头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见此情况,笔者并没有像要求其他学生一样硬逼着他坐下来学习,而是先采取冷却处理的方法,任由其哭闹,不予理睬和引导。然后在其不经意间,故意在他面前放置了一些色彩鲜明、图案精巧的画片和玩具。渐渐地,当他发现并没有人理睬和伤害他之后,便开始摆弄那些画片和玩具了。随后,笔者领着其他学生慢慢地与他接触,并用温柔的语气尝试着跟他交流,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将其身心从不良情绪中转移出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而是在冷处理之后,用看似无意的方法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焦躁、激动的情绪得以稳定下来,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构建关系中深入智障儿童的内在意识
真正有效的教育需建立在师生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只有让智障类儿童真正地接受教师,才能搭建心理辅导的桥梁。智障类儿童对于周围的世界和人物缺乏基本的价值判断,与人交往时或是疯疯颠颠、毫无顾忌,或是畏畏缩缩、胆小畏惧;对于教师的要求,他们也常难以理解,无法形成有效的认知,因而无法与教师形成正面而有效的沟通。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多关心、爱护这类学生,通过语言沟通抚慰、身体拥抱接触,让这类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或者通过与他们一起参与游戏,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仍以上文的小赖为例,学生小赖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与困难时,笔者立即出现在他的面前,通过“你真棒”“做得好”“你可以试试看”等语言来不断激励他,还一边做游戏,一边唱儿歌给学生们听,让小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感觉到孤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根本上化解了他在老师、同伴面前的紧张感,最终对老师产生信任,改善了师生关系,为日后教育方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在探寻根结中了解智障儿童的行为源头
任何一种问题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内在深层的缘由。每个生命个体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造成智障儿童问题的原因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家长的力量,从不同的侧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生存现状,立体化分析其性格形成的缘由,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在一次与小赖父母的交流中,笔者得知小赖曾经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受到严重的惊吓,此后父母又过于溺爱,导致他产生了自卑、焦虑、恐瞑等问题心理。了解这些情况后,笔者立刻与其父母进行沟通,要求他们立即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适当地放开对孩子的“越俎代庖”,在不同的环境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活动空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次沟通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笔者不仅了解了小赖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问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与家长的沟通,为孩子寻找到了一种更加契合其实际的教育方法。从小赖后来的表现来看,父母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在行为矫正中调整智障儿童的行为质态
行为矫正是指在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专业矫正措施,力图使学生的行为不断走向正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实施如下矫正策略:首先是进行放松性训练,运用语言渲染和情境创设的方法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只懒洋洋的狮子,正在长大了嘴巴打着哈欠。在这个环节,如果学生模仿时出现了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亲身示范,学生觉得好玩之后,全身的神经意识就会自然放松下来。其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一些康复性玩具,让学生自主摆弄、拧压,形成身体肌肉的紧张感与压迫感,尤其是处在不良情绪之中的学生,可以就此释放一些蕴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正面强化,增进学生的有效行为,帮助其消除内在的消极兴趣。在与小赖的家长协商后,我们为他制定了以下行为内容:每天都能按时到校,上课能够安心听讲,减少哭闹的次数。如果一天下来能够做到这些,就可以获得相关的奖励,而一旦哪一天没达成预定的目标,就意味着特权终止。在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小赖的情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他任课教师都反映他上课时乖巧了很多,再不需像之前一样满操场追着他跑了,交往起来也顺畅多了。
综上所述,鉴于智障类儿童的特殊性,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应与其他学生不同。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站在儿童的立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选择最佳的教育契机、最优的教育策略,提高对智障儿童的教育效果,改善他们的生命质量。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