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森悦
摘 要:数学学习总是伴随着大量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和概念,许多学生认真学习了但成绩提升不快,效果不佳。从数学沙龙、回归数学本质、调动课堂气氛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沙龙;回归生活;课堂气氛;动手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但是多年来,学生厌学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师队伍不稳定,每年轮换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总是面对适应期,造成底子差、基础薄,厌学问题显得严重与突出,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厌学问题更为严重,令人担忧。这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因为数学总是伴随着大量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和概念,而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中,还不能适应高强度的抽象思维,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一直在苦苦思索,希望能够减轻学生的厌学问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老师的使命,就是要把数学“从冰冷的美丽化作火热的思考”。以下就是我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减轻厌学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开展数学沙龙,让数学有趣起来
要想让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让数学充满趣味。为了改变学生头脑中对数学枯燥无味的呆板印象,我积极利用课余时间,每两周举办一次专门的“趣味数学沙龙”活动,老师和学生都提前收集和准备一些趣味数学题,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与分享。比如,像这样的题目,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趣味数学沙龙”活动中。
请大家积极思考:8个数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
答案:8+8+8+88+888=1000
大家动动脑:用3跟筷子搭起一个比3大比4小的数。
答案:用筷子搭出圆周率∏。
聪明的你知道:什么时候,四减一等于五?
答案:四边形减去一个角,变成五边形。
有10个人要过河,河中有一条船,船每次最多坐5个人,要几次才能10人全部过河?
答案:3次。(许多人回答为2次)
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持续熏陶与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有明显的改变,让老师深感欣慰,这更加坚定了我对趣味数学问题探索的信心。
二、数学回归生活,让趣味洋溢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实在的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联系实际,回归生活,创设生动教学情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这需要数学老师真正静下心来,用心去发现,去思考,去筛选,这是一件很费时费力的艰苦的工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實践介绍几个实例。
在七年级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对用方程来解应用题很不习惯,还停留在小学的算术思维。为了突破这个思维瓶颈,我决定精心选择有着浓厚生活背景的应用题,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方程思想。
山上有一古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分析:由于本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字较大,关系也较复杂,如果学生还是沿用小学的算术思维,则难以解决。看学生面露疑难神态,我因势利导,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用方程思想来尝试一下。在老师的帮助与引导下,学生很快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得x=624。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感觉到方程真的很神奇、很有用。
我趁热打铁,抓住机会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方程的作用,又增加了难度,循循善诱。
悟空顺风探妖踪,千里只行四分钟。归时四分行六百,风速多少才称雄?
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篮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篮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的篮子里原来共有多少个鸡蛋?
分析:有了刚才的经验,学生知道先设出篮子里原来共有x个鸡蛋。在老师的提示下可以顺利列出方程。通过这两道方程题的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实现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中十分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因势利导设计游戏进一步深化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学生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8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16并除以4,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立即能猜出你默记的是哪个数?这是为什么呢?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奇,此时老师将其中的奥妙透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
三、营造课堂气氛,让学习兴趣倍增
我们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讲授为主,很少和学生真诚而平等地交流与互动,师生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兴趣的激发。
现代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学生。所以当我踏入教室的那一刻,我就会表现得轻松、快乐,充满活力,有意识地创设生动和谐的课堂,从而让全体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最佳境界。
为了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师生对话与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尽量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下面的对话,就是来自我的课堂教学的一个真实教学片段。
函数概念是整个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的概念十分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很不适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突破知识难点。为了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所以我采用师生对话、循循善诱的形式,逐步引出函数概念。
师:炎热的夏天,在不同时间段,气温一样吗?它有什么特点?
生:早上比较凉,然后气温快速上升,下午2点左右最热,然后又慢慢降温。
师:很对,这说明一天24小时中,气温与时间有什么关系?
生:气温随时间忽高忽低,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师:一只点燃的蜡烛随时间变化,它的长度有什么变化?
生:会慢慢变短。
师:在“乌鸦找水喝”的故事中,随着乌鸦投入的石子增多,水面的高度有什么变化?
生:会随之上升。
师:在圆的面积的学习过程中,随半径不同,圆的面积有什么变化?
生:半径越大面积越大。
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我一直热情洋溢,面带微笑,深深感染了学生的情绪。通过唤醒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不仅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为引出函数概念铺平了道路。
师:在气温变化的实例中,有哪两个变化的量?
生:温度与时间。
师:在圆的面积例子中呢?
生:面积与半径。
学生听得非常有兴趣,我马上趁热打铁。
师:一天24小时中,任何一个时间都有没有一个具体的确定的温度与时间对应?
生:有。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发现引出函数概念的时机已经成熟。
师:像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数学上,气温W称为时间T的函数。
学生对函数有一定的初步的认识之后,再强调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的特点,并要求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关函数的实例。
在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老师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
四、注重动手实践,让学习兴趣快速提升
活泼好动是中学生的天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天性来提升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合作与交流,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經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设计更多数学活动和增加动手实践机会,来突破难点和提升兴趣。接下来介绍一个相关教学实例。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全等三角形的主要类型,并积累有关“全等三角形的基础图形”的思维活动经验。我精心设计了下面的“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活动。
【活动探究】
请同学们将两张纸叠起来,剪下两个全等三角形,然后将叠合的两个三角形纸片放在桌面上,从平移、对称、旋转几个方面进行摆放,看看两个三角形有一些怎样的特殊位置关系?
请小组合作、交流,并把有代表性的摆放进行投影。
学生的摆放形式很多(见下图),包括那些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跃跃欲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个探究活动中,主要让学生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形式,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为学生提供一个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平台,并积累为“全等三角形的基础图形”的思维活动经验,让学生达到“会学”的境界。
在这个活动环节,设计的理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不同问题中图形的变化规律,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归纳出基础图形的类型,这样也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生动有趣,并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办法。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每位数学老师都有责任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思维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体验到探索奥秘时如痴如醉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杨伟萍.让数学课堂在资源活用中出彩[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8).
[2]杨慧丽.初中第一堂数学课的思考和实践[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6).
?誗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