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
摘 要: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已成为新时期语文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综合结构性系统,包含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因素。语文教师要在动态过程中把握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强化教学设计环节中的预见性和生成性,运用“学教并重”理念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信息环境;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有效衔接的过程。信息技术作为优化语文教学的工具,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语文课堂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硬件手段。一般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教学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明确的教学目标转换成多层次、具体的教学任务,并以这些任务为学习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利用网络资源或者信息学习界面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资料搜集、问题探讨和学习评价。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网络问题学案,并形成由易到难的主题任务,有一定的梯度差。任务目标必须对应教学目标,把总体目标细化成若干个小目标,再把小目标转化为若干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总学习目标。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学习界面,对照主题任务有目的地进行分工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并由教师引导,最后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以《智取生辰纲》一课为例,教师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平行分组,每组7~8人,确定小组组长。随后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设计网络课程问题:归纳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源于本文中的典故;结合自己小组整理的网络资料,扩展性地谈谈文本中设计的历史故事;选出文本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任务,并说说理由等。
根据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出相关的任务资料,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整合,由教师提出评价指正。协作的组织形式要科学合理,兼顾学生之间不同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二、基于情境激励的探究教学模式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如果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那教师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的。兴趣是依靠培养而形成的,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學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基于情境激励的探究式教学目的也就是为了发掘和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培养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基于情境激励的探究教学模式是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热情的情境设定,吸引他们主动进入情境中体验语文、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思考,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网络探究学案。通过展示学案,创设情境,梳理情节,进行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探究。利用多媒体和投影仪,可以通过播放《我的叔叔于勒》微电影,创设具体的情境,从而提出探究问题:
(1)你认为于勒是一个怎样的人?
(2)历来人们对于勒的结局有很多种,你认为是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说法,每种说法的角度都不同。一篇好的小说的主题往往不是唯一的,为我们提供了多重可能性,这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教师要正视每一位学生的回答,这样才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这也是一种真正的素质教育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基于寓教于乐的竞赛教学模式
基于寓教于乐的竞赛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目标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或软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课堂竞赛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竞赛小组,利用小组间的竞争或淘汰,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教师经常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制作游戏学案。
以《成语学习》这一内容为例,课前,教师利用资源库将本学期学习的成语用法竞赛题目制作成PPT,200多道题,5题一组,共40组,并编上序号,从1-40。主要以判断题和选择题形式进行。如成语的褒义与贬义、成语的适用对象、成语涉及的典故人物、成语的解释正确与否,或者根据释义写成语等等。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分组,每组9~10人,竞赛规则是每组回答正确一题,记三分,错不扣分。每组题由得分从高到低的组依次抽题作答。每次答题选手要求在组员间依次轮流。对答错题目和重点成语教师要及时纠正和讲解,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教师利用计算机软件统计竞赛结果,根据得分评选优胜学习小组、优秀组员和文明学习组。
基于寓教于乐的竞赛教学模式在设计竞赛题目时,一定要注意文本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此外,竞赛分组也要注意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确保竞赛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刘冬.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自组织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4.
[2]乔爱玲,王楠.信息技术环境下“主导—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