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凉
【摘要】随着新课标全面推行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渐渐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藩篱深入到人们的心里,教师的教学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应用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境教学就是这样一种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就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实践提出看法并给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情境
引言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繁杂,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更明显,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加全面,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只是延续以往的理论灌输教学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情境教学的创新引入能够缓解课堂紧张凝重的气氛,它是通过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教材的基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同时给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更主动、更灵活地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能够牢固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又能够把数学积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和教学要点
(一)教学特点
在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经提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情境教学与此一脉相承,简言之就是教师通过带有情绪的具体场景或者实物创设出一种场景,给学生如临其中的感觉,能更好地领悟知识,它有别于生硬单一的理论讲授,更具科学性,情境教学有这样几个创新的特点:文情并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行合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
(二)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在创设情境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既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情境,又要对所选用的情境创设方式了然于胸,在情境教学中必须掌握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情境教学活动,并且控制好情境教学的时间,维持好课堂纪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给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启发学生从情境中总结数学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学生报出答案;最后还要注意真诚地评价课堂效果,总结学生表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根据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学科规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的原则,这样才能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彰显情境教学的意义。
第一,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尤其是面对知识体系复杂、难度加大的高中数学时,更要用充满兴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心理特点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第二,真实性原则,高中数学学科理应回归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运用中去,同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它来源于现实生活,同时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从学生的角度选取真实可感的事物和现象,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和思考意识,进而发掘事物本质,和所学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第三,梯度性原则,这和我们提倡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是一致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状态,并且由于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认知水平,因此,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刀切”,要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使教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第四,开放性原则,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不应该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当下,要兼顾学生的探究思维的培养,要体现创新与开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触类旁通,掌握更多的方法。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实例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可以把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模式分为常见的四种,当然,选择哪一种就得视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了。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
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不同的板块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逐层解答,还可以调动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设置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数学教学。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中的“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回想一下,都接触过哪些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及公式呢?(一问)其中,哪些几何体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起交流讨论,老师在黑板上面写,你们来回忆,(二问)根据规律我们知道,几何体的表面积等于它的展开面的面积之和,那么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展开图又是怎样的?你能不能计算出来?(三问)”这样问题的层层递推,自然引出所学内容,打消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实物情境的创设
通常运用数学模型或者教具等可以直接看见并触摸得到的物体来创设情境,加强学生的空间维度感知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二的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几何体,放在讲台正中央,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所处位置看到的形状,并进行讨论总结,在观察中领悟图形“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妙,当学生明白了三视图概念后可以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出乒乓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三)故事情境的创设
数学知识从古老的算术发展而来,是人们智慧的积淀,数学知识不光蕴含着形象美、对称美,还体现着人文性,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选用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科学逸事等素材编成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知识点时,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这样的传说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在印度有一位刚愎自用的国王,一位宗师看不惯他骄横的样子,就到皇宫找到他并声称自己可以推荐一个有趣的游戏给国王玩,当时世人不知道这就是后来流行的国际象棋,国王兴致盎然。问宗师需要什么奖励,宗师让国王在棋盘第一个格子放上一粒麦粒,第二个放上两粒,第三个放四粒,以此类推,放满棋盘(64格)为止,国王慷慨答应,却不知欠下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跟着我一块去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中找答案吧,”故事讲完,教师适时把学生带人课堂学习中。
(四)生活情境的创设
即把現实生活中的现象与书本内容恰当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妙用的精彩,又能及时消化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还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单一、乏味。
例如在学习“用样本估计总体”内容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日渐匮乏,城市里经常出现用水紧张的情况,某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即确定一个居民月用水量标准A,用水量不超过的部分按平价收费,超出的部分按议价收费,你作为方案的策划者,如果要考虑到普通市民的接受程度,又不影响日常用水,那么标准A定为多少比较合适呢?在制定标准之前,又需要做哪些工作?又如在理解“A中每个元素都有n个可供选择的元素在B中作为它的像”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用“一个水壶四个杯子”来形象解释“像”的数量不是唯一的,从而强化它和映射的区别。
(五)实践情境的创设
“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我们学习知识所追求的目标,在情境教学法中,我们应该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这也符合创设情境中的真实性原则,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所学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除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还应该通过动手来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正式讲解“椭圆”的性质和曲线形式时,可以先让学生拿出一条定长的细绳子,然后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的两个点上,分别命名为F1、F2,当细绳的长度超过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时,用铅笔尖将细绳拉紧,让铅笔慢慢地在画板上移动,此时,就可以成功画出椭圆,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椭圆的定义,这样一来,我们既发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椭圆的形成过程,从而能够对椭圆这一概念有深刻的认识;又便于教师引入椭圆的特征,为接下来进一步知识的讲解作了很好的铺垫。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当然,关于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妙处和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慢慢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