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莹+林开文
摘要:绿道在我国建设方兴未艾,绿道建设有着休闲游憩、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多样性功能。但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建设标准不统一、反馈系统空缺、评估机制不健全、政策保障不到位等系列问题,需要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关键词:绿道;网络系统;反馈
中图分类号: TU98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08.053
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城镇规划不合理或是原有城镇建设无法跟进当今社会发展状况,由此产生乱而无序的城镇格局,给居民生活和城镇管理带来不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城镇工作者不得不面对高压力、快节奏的步调,在只有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高快生活”,忙碌劳累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城镇发展离不开怡人、绿色的城镇空间和能够调节生活节奏、让身心适时适地慢下来的休闲场所,绿道则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1 绿道的概念
绿道(Greenway)作为一种线性绿色开放空间,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2绿道功能
绿道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经由绿道的建设规划而达到重铸城市秩序、改善和修整城市空间的规划使用布局,满足当今和未来居民对城市多功能化的需求。同时,绿道网络建设也能够营造城市绿色空间,为居民带来闲暇时可以自如使用的有氧开敞空间网络。
2.1休闲游憩功能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在忙碌工作和生活之余往往愿意选择休闲旅游、户外探险等方式进行旅游和游憩活动。居民可以通过绿道到达城市内或是近郊的游览点,这些游览点可以是具有文化底蕴和科学教育价值的人文景观,也可以是具有景观特色和绿色有氧的自然空间,使用者在这些景观效果好、环境效益高,兼具科学和美学价值的空间内游憩、观光,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可放松身心。
2.2生态保护功能
绿道外围可以规划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以起到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作用,野生动物迁移提供通道可以为动植物提供栖息的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的多样性,产生栖所功能和通道功能。绿道植被可以净化空气、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形成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保持水土流失,防风固沙、防洪固土、清洁水源。
2.3宣传历史文化功能
绿道能够串联历史文化资源,例如文物保护点、街区和传统特色村落等。绿道作为一种连接通道,起到了宣传历史文化的作用。
3我国绿道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绿道发展迎来建设大潮,也暴露出绿道建设过程和后续管理中的不足。一是于现行的绿道标准不统一,尚无完备的普适性的相关标准,各地建设杂乱无序,不利于构建国家层面或者大区域层面的绿道网络体系;二是绿道相应政策和管理经营模式问题。绿道建设惠及民生,又有助于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休闲游憩空间等多样性功能,需在政策和经营模式层面建立相应机制;三是绿道建设的反馈机制和管理系统空白。绿道建设前应考虑规划的科学性和建设的有序性,绿道建设完成后也要配备相应的管理系統,确保绿道健康运行。
4绿道网络管理和发展建议
4.1出台标准性的技术规范和保障政策
在全国各地争相建设绿道需求的背景下,技术规范的内容深度和普及十分缺乏。应出台国家层面或区域层面的绿道建设标准型规范,包括绿道功能分类、绿道规划编制内容、绿道选线与基本要求、支撑系统规划建设要求、绿道实施管理等相关内容,提出规划指引,并对全省或全市绿道标识标牌系统设计提出规范化设计要求。
4.2绿道信息网站和数据终端反馈收集系统
美国是绿道理念的发源地,其遍布全国各州的各级绿道均有政府或NGO组织建立的绿道信息网站,并有专业的学者、研究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网络信息的更新和网站维护。绿道信息网站和数据收集系统,除了对已建成的绿道项目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反馈,还能够通过社区活动策划专栏和公民意见发表专栏,收集居民对绿道相关的讨论和建议,使居民参与到绿道管理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度增加该处绿道的影响力,并获得更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改进意见。
4.3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和绿道经营模式
绿道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政策和机制,在绿道建设前和后续管理发展过程中,使绿道真正发挥其目标性功能,助力城市发展。此外,绿道网络体系的多数功能可以市场手段进行深入挖掘,市场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绿道的效益,促进绿道可持续发展。
4.4建立绿道监测管理机制
绿道网络建设前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情况,需要建立科学有效地监测和评估管理机制,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在绿道建设规划之前,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绿道监测与评估机制,启动监测与评估,为绿道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为绿道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在绿道网络建设完成后,还需积极组织开展城市绿道实施评估与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公布城市绿道实施情况。
参考文献
[1]Little C. Greenways for American[M]. Baltimore: Johns University Press,1990:7-20.
[2]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06):77-81.
[3]王招林,何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规划,2012,(10):34-39.
[4]李敏.国外绿道研究现状与我国珠,角地区的实践[J].中国城市林业,2010,8(03):7-10.
[5]李方正,李雄.基于绿道网络构建的低碳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09):108-111.
作者简介:郭雪莹,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通讯作者:林开文,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