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芙蓉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15年国内全语言研究的文献分析,从年度数量、研究类型、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四个方面描述其研究现状,发现其主要成就有三点:1.全语言研究日渐深入。2.全语言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广泛。3.全语言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同时存在两点不足之处:应用居多、反思甚少;幼儿外语,研究盲目。基于此可以预测全语言研究的未来趋势:1.对全语言研究的反思。2.对全语言的教师研究。3.对全语言的其他视角研究。
关键词:全语言;语言教学;全语言发展;综述
一、全语言的概述
尽管早先有很多学者对全语言进行了解释,但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全语言是一种教育哲学观。全语言尤其强调完整性,肯·古德曼认为,全语言学习的基本条件是在完整的语言和社会情境中,把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学习整体的语言。全语言教学摒弃了传统语言教学的弊端,由此形成了一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方案学习、多感官学习和跨领域学习的综合式可持续性学习。因此,全语言的“全”体现在回归语言的真实状态:语言的情境性和完整性、语言的自发性和自主性、语言的意义性和灵活性。在全语言教学中,语言的资源无处不在。语言的生动性在于儿童拥有言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语言的完整性在于主题活动中言语表达的相互融合和渗透。
二、国内全语言研究现状
全语言理念自上世纪传人国内,其重要性和关注度日渐提高。国内全语言研究基本遵循从无到有并日渐丰富的趋势,并在年度数量、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主题等方面特点显著。
(一)年度数量
近15年来,我国全语言研究的总体数量逐渐增多,尤其是近五年的研究数量居高不下。2005年之前,全语言的相关研究呈现缓慢增多趋势,自2005年起全语言的研究飞速上升。这与2001年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有关;同时,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语言创始人肯·古德曼教授中译本《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这部进一步诠释全语言的著作,使全语言的影响力扩大,更多的学者、教师了解了全语言的真谛。
(二)研究类型
纵观近15年国内的全语言研究,其中应用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基础研究所占比例不到10%。这也验证了全语言的巨大应用价值。我国语言教育长期处于传统课程和教学模式下,即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割裂语言的整体性,片面追求语言学习的功利性。这种死记硬背式的语言教学亟需得到转变。而全语言的引入正是为我国语言教育转型提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全语言乘着2001年基础课程改革的春风,其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
(三)研究对象
近15年来国内全语言研究的研究對象包括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及其他群体。大学生的研究比例最高,中学生次之,幼儿园和小学均不足10%。由此可以得出三点内容:其一,全语言研究的应用人群十分广泛,几乎遍布各年龄层次;其二,全语言在不同年龄对象中的研究参差不齐,对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研究居多;其三,由于全语言在中学和大学的教学研究中日益丰富、逐渐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全语言的研究对象开始朝低年龄儿童发展。
(四)研究主题
全语言的研究主题总体来说大致是母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两大领域,但是从近15年的研究来看,幼儿园阶段和非幼儿园阶段的全语言研究在研究主题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1.幼儿园阶段
尽管全语言在幼儿园阶段的研究比例不足10%,但是其研究主题却相当丰富。如表1所示,幼儿园阶段的全语言研究主题包括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的开展、早期阅读、幼儿外语、早期书写、幼儿园全语言应用的介绍、民族儿童学习汉语、幼儿园全语言教师的培养以及特殊儿童的全语言学习等。其中,全语言在幼儿语言学习和早期阅读中的应用研究约占60%。
21世纪伊始,我国很多幼儿园先后开始实施全语言教学。上海市宜川一村幼儿园大胆运用全语言教学理念,创造了学前儿童全语言教学模式。上海市浦南幼儿园应用全语言对早期阅读进行研究,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园本课程。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带领广东、海南地区的47所幼儿园开展学前全语言创造教育活动的研究……这些研究无不起到了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带动了更多的幼儿园和一线教师开展全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
2.非幼儿园阶段
全语言在国内首先被应用于英语教学中。随着国际交流的密切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英语学习变得越来越迫切,同时为了培养听说读写全能的各小语种人才,全语言教学被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已是大势所趋。很多研究表明,全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进步作用显著。在非幼儿园阶段,全语言主要应用于母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而对第二语言的全语言学习研究约占85%。随着对全语言的研究逐步深入,母语教学也开始借鉴全语言的教学理念,但目前此项研究相对较少。。
三、国内全语言研究的主要成就
(一)全语言研究日渐深入
全语言自传入我国以来,其研究数量逐渐增加,并且研究主题逐步拓宽。国内对全语言的研究除了少数的介绍、概述之外,几乎都为结合实际的应用研究。全语言不仅应用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而且也支持母语的学习。基于全语言的价值,全语言的研究和应用日渐丰富,涉及对语言本身的学习和对记忆、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发展。“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理念的倡导,使得学习贯穿人的一生,全语言的研究也逐渐遍布各年龄层次。全语言的研究视角中尽管教育学占多数,但也包括语言学、心理学以及脑科学,这也为全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全语言在学前教育中广泛应用
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了“培养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与全语言的国际思潮恰好接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全语言的引进为契机,建构幼儿园语言教育新方案。目前,国内对学前儿童的全语言研究内容丰富,包括母语、外语、阅读、书写等,还涉及全语言对幼儿心智发展的研究。由于全语言本身的理念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三)全語言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语言教学更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来提供视听教学所需要的材料,这些现代媒体可以提供大量真实交际中使用的自然语言。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建立BBS、微信、QQ等语言和文字聊天工具进行实时互动交流,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的班级氛围,实现语言学习的多通道和多元化。这正是全语言教学所倡导的情境式、开放式、整合式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四、国内全语言研究的不足之处
(一)应用居多,反思甚少
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全语言逐渐异化,全语言与传统教学之间无法达到平衡。肯·古德曼甚至宣称,把学校学习回归到真实世界的最初点,抛弃一切教材、练习和考试。从我国来看,全语言有一种与传统教学对峙的趋势。当全语言彻底站到传统语言教学的对立面,这种教学必定导致一场混乱。全语言主张主题活动、反对使用固定的教材,那么教师的工作量就会无形之中增多,教师的职业压力也相应增大。全语言强调语言学习的完整性和融合性,那么相应地就会忽视语言学习的顺序性和基础技能。全语言采取档案记录、观察记录等方式评价语言学习,那么学生面对当下国内的竞争压力、升学压力,无疑是薄弱的。
(二)幼儿外语,研究盲目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的目标和内容并未涉及幼儿外语学习。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也未提及指导幼儿的外语学习。国内外很多语言专家反对幼儿过早学习外语。幼儿时期虽然是语言学习的敏感期,但过早学习外语容易造成母语学习的混乱。全语言非常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但幼儿园往往缺少外语环境,幼儿教师的外语水平通常不高。而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学习外语的儿童和中小学开始学习外语的儿童在外语水平上并无差距。
五、趋势展望
(一)对全语言的反思研究
全语言教学具有对象适切性,越是年纪小的儿童越需要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也具有区域适宜性,其起源于表音文字国家,而我国文字以表意为主。与此同时,我国存在理念与实际相冲突的现状,在全语言实践过程中也会遭遇种种挫折。国内对全语言的研究多集中于应用,反思研究较少。因此,一方面应当重新审视传统语言教育,吸收其合理之处;另一方面应当探求全语言的限度,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全语言和传统语言教学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支点,从而实现语言教学的平衡发展、渐进发展。
(二)对全语言教师的研究
肯·古德曼认为,全语言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全语言教师的培养最为关键。目前国内对全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教学方法,而对教师本身的关注很少。已经有一些学者看到了全语言教师的工作压力大、职业幸福感低等方面,2015年两会关于教育的提案中再次聚焦教师这一群体。因此,对全语言教师的研究日后将会增多。
(三)对全语言的其他视角研究
由于全语言在语言教育中应用广泛,对其的研究主要从教育教学的视角阐述。而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一种官能的发展,而是能够带动全部身心的发展。全语言不仅对语言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也对记忆、认知、情感、思维等大有作用。因此,今后对全语言的研究将会从心理学、语言学、脑科学等视角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