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2017-05-06 23:19谭积斌杨满福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

谭积斌++杨满福

摘 要:广西作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必要了解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手段,了解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现阶段发展所存在问题,并结合广西民族地区和职业教育特色,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5-0073-05

一、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整体社会的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信息化已升级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处在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文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創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期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促进就业改善民主贡献最显著的一类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必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够发展。

2014年,广西与教育部续签“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大广西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促使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2016年是“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截止年份,全国范围内的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2]。但我国地域宽广,区域、地方性教育水平极为不均,摸清本省的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自身发展水平,依据国家所提出的相关政策的指导精神,从上至下具体计划,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攻坚阶段,看清广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现状,摸清存在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十分重要的。这无论是对国家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技术机构以及从事教育信息化的相关企业提供对策参考依据,促进“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科学发展。

二、研究设计及学校概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参考、借鉴中外有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 确定了信息化环境、基础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应用服务建设、人才队伍保障等 5 大类指标评价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框架。最终提出了一级指标 5 个, 二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23个的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如图 1 所示。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广西区内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情况,将调查问卷发放至各校领导办公室,通过领导层面驱动本次调研行动,提高填表人对调研的重视。本调研均采用纸质调研的方式发放和回到,共回收样本114份, 其中有效样本114份。

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如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内现有中等职业学校114所,在校学生总人数为259458,教师15767人,其中专任教师11360人。有22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8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7所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28所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3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教育信息化资金投入方面,中职学校的主要资金筹措方式为“学校自筹”,拥有教育行政部门项目转款和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的学校数量只占有58%。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区域性的经济差异较大,以“学校自筹”为主的进筹措方式的中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投入上呈现了显著层次差异,如图2所示。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上,仅有26%的中职学校设立固定的信息化维护费用。

三、成就与进展

1.逐渐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部门协同,建立激励机制,是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所调查的114所中职学校中,所有的学校均制定了与信息化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把学校信息化建设定位成“一把手工程”的学校数为65所,90%的学校由校级领导主管信息化工作。54%的学校设有组织健全的专门的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36所学校已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人员招聘及绩效考评范围。

2.基础设施基本健全

教育信息要以健全基础设施为依托,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环境建设。广西区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已达100%,总出口平均带宽为68.07 Mbps,已达到高速网络水平,其中有58%所学校建立了无线校园网,校园网络平均信息点为633.25个,能够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的网络需求。二是媒体设备的安置情况。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应用于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教室平均覆盖面为62.9%,其中已有31%的学校实现多媒体全面覆盖。50%的学校已配备数字化教学环境,其中70%属于虚拟仿真环境。学校平均人机比接近4:1,70%的学校已经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78%的学校建设有校园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3.教师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培训力度逐渐加强

信息化环境下的人的素质是决定职业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型人才。固然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基于信息化的系统性,在建设过程中,一个人难以承担如此复杂、系统的任务,应该积极建立团队合作机制,聚合优秀资源,形成人才核聚变。在调查中,56%的中职学校拥有与信息化相关的专职技术人员,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资料的专任教师占所有专任教师数的平均比例为81%,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专任教师占所有专任教师数的平均比例为66%,能熟练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占所有专任教师数的平均比例为59%。由此可见,中职教师信息化素养在逐步提高。而中职教师信息化能力主要依靠培训手段培养,66%的中职学校在校内进行过专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近三年平均举办5.03期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占所有教师平均比例为86%。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上至下的政策驱动和多方面的支持下,广西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就。但在漫长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1.信息化理念定位不当,数字化资源建设严重匮乏

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包括了信息技术本身、教师和学生、教育以及对着三个方面的管理。理想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对信息化内涵的全面发展,包括信息资源数字化,教学、行政等信息管理数字化,资源和信息传输、沟通传播网络化。[3]

在调查中,广西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硬”环境已经基本完善,形成了功能完善的网络环境和媒体环境。但是在信息资源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建设上还有待发展。其中大部分的中职学校近三年来没有设置电子图书资源的专门经费,仅有少数学校拥有电子图书资源。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文简称《规划》)中强调了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宗旨是“学生中心 、提高質量”,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硬件、软件都是围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而建设的。在调查中发现,仅有44所中职学校已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库,其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课件”、“试题”、“专业媒体素材”、“案例及文献资料”为主,资源结构单一,缺乏中职教育特点。而服务于学生的“电子图书”、“慕课”、“微课”、“虚拟仿真软件”等资源却寥寥无几。在所拥有数字资源库的44所学校中,数字资源库平均覆盖7.15个专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提出的至2015年止,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专业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4]差距甚远。且在中职示范校建设和验收中,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及应用是重要的指标,也就意味着在广西境内除了这22所国家示范校之外的中职学校的信息化资源建设非常缓慢,发展极不均衡。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差

尽管广西中职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健全,但并不完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管理的投入不大,仅有59.6%的中职学校已设置网络出口设备,其中以“防火墙”为主,多数学校仅安设了一种出口设备,拥有多种出口设备保障网络运行的学校寥寥无几。二是媒体设备建设有待提高。广西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62.9%,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50%的中职学校建立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和国家示范学校中,说明了发展的不均衡性。三是忽略对网络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存储。仅有42%的学校建设有数据中心机房,21%所学校有网络运行故障实时报告系统,对资源浏览及下载等行为做统计的学校仅为7%。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强。培养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方式,从大数据中挖掘其潜在的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和管理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将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广西中职学校中,大多数学校没有设置相应的网络防病毒系统、信息过滤系统、故障实时报告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的建设以“防火墙”为主,全面建设网络安全设备的学校数仅为5所,甚至有部分学校没有设置相关的网络安全设备。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局面需要形成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全面、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3.信息化校园支撑平台与综合服务有待加强

信息化校园应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在生活领域上,仅有47%的中职学校建立了校园卡服务系统,而且大多数学校的校园卡功能仅面向餐饮和水资源消费服务上,没能建成多功能,多领域实用的校园卡服务体系。在教学领域上,仅有12%的学校已建设公共网络学习平台,而拥有公共网络学习平台的学校中,大部分没有建立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鼓励政策,也没有充分实现学生的在线选修机制。在公共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设学生、教师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学校更是寥寥无几。在管理上,还有34所学校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文件中指出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实现“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由此衡量广西区内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要达到“十三五”规划建设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4.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尽管各学校逐渐重视对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广西中职学校相对于全国中职学校来说,人才队伍的信息化能力水平相对不足。从参加信息化相关比赛的情况上看,不超过半成的学校近三年每年均派出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级信息化教学大赛,其中获“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平均人数仅为1.98人,获“创新杯大赛”的平均人数为11.67。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教师个人认为当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改善的问题为:职称平顶难、职业发展空间小、酬薪福利不高、编制不足等鼓励、支持机制问题。然而仅有32%的学校已经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人员招聘及绩效考评范围。建立更完善的信息化保障机制是发展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五、对策和建议

1.开拓多元资金筹措渠道,政府主导,引企入校

《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筛选能力,突出中等职业学校的资源需求,组织协调各单位、学校、民间团体、企业等多方互动,建立起政府投资、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建立在对资金投入的顶层设计上,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标准,增加职业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明确各级政府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和投入比例,并适当提高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中职学校应善于利用自身的环境平台和人才资源,积极建设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引企入校”机制发展,吸引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入驻学校,不仅能改善校企合作的弊端,还能通过引进企业技术设备,完善信息化设备建设。比如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协同设立了“中兴通信电信学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向学校提供研发与培训设备(建立实验机房),并免费对相关教师进行科研能力培训。凭借企业的市场优势与资源,协助中职学校完善信息化环境。

2.组建完善的信息化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

笔者走访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后发现,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关系。所以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应组建一支由学校领导牵头的,拥有完备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组织结构。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需要各方向的工作人员参与,协同建设才能够实现有显著成效的教育信息化。包括领导小组、专家小组、信息化行政管理部门、监理和评价小组等。除了拥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之外,结合国家政府所提出的政策规范,制定建立学校自身的信息化运行机制,是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指南针。在对中职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认为当前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改善的问题是保障机制,包括职称评定困难、发展空间小、薪酬福利不高、编制不足等。所以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将信息化能力纳入人员招聘和绩效考核的范围内,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3.加强信息化应用服务建设

从调查中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學、管理、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总体不高。由于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水平不一,基础设施建设参差不齐,以至于在信息化应用水平上也出现明显落差。各中职学校应结合学校环境和发展水平,结合基础设施和资源平台双管齐下建设校园信息化,防止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的出现。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互联网上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开源软件、平台,向学校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资源。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职学校可利用网络上免费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CMS)、云平台搭建学校门户网站。在教学应用上,可利用公共网络课程平台、云存储平台,将教学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中。发展相对较好的中职学校应围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建设公共网络学习平台,开设师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组织学生选修网络在线课程,构建网络课程和学分的结合教学机制。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才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授课,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度。

4.丰富资源建设,构建区域性资源库

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应加强对教学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作用。加速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包括电子图书资源、微课、MOOC课程资源、虚拟仿真软件等。在建设资源过程中,学校加大对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资源建设的政策规范,鼓励组建系部开发团队,共同建设专业性系列教学资源。为避免重复建设,资源结构单一,数据异构等问题,应积极制定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广西作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正在推动建设柳州工业职教园区、南宁首府职教园区、北部湾职教园区、崇左国门职教园区等4个城市职教园区,并设定各职教园区的主要职能[8]。广西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善于利用此优势,共建城市职教园区内、外的资源平台及相应的政策规范和运行机制。在此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上,吸引相关的企业加入,协助开发资源。用户反馈决定资源支付费率,以此提高资源的质量。以资源使用率决定区域内各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提升网络信息资源使用率。

5.积极开展团队协作,共建专业学习共同体

着力培养教师的团队协作意识,采取专任教师+信息化专家+相关技术人员的团队建设模式[9]。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减少“单兵作战”的现象,缓解专任教师的信息化任务。以聘用形式邀请从事信息化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或长期致力于建设信息化的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以期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献言献策,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仅仅依靠专任教师和信息化专家,是不能够实现系统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还需要拥有相关技术的能力人才。吸纳更多的高信息素养的现代化人才是中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举措。况且在当今计算机类的本科专业的人才市场一直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下,中职学校有很大的吸纳空间,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大更深的技术支持。除此之外,制定相关的支持鼓励机制,如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人员招聘及绩效考评范围,能有效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

当今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了解专业前沿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是做好与社会接轨,市场需求吻合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所必要实行的工作之一。所以中职学校有必要共建校内、校间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应用,实时推送专业前沿知识,搭建区域内外的专业讨论平台。鼓励和支持教师多参加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比赛,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经验。

总之,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日趋显著。而在漫长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成就收获也有问题出现。我们应该依据国家宏观政策,结合广西民族特色,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中不断创新,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名单[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67/201412/180977.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l.

[3]范如涌,项晓乐.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50-59.

[5][8]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化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的通知[J].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15(21):15-20.

[6][9]杨满福.广西中职教学信息化的若干问题思考——基于广西“神州数码杯”参赛及获奖作品的分析[J].职教通讯,2013(14):49-51.

[7]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联盟[OL].http://www.wkclm.com/web/app.php.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信息化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