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

2017-05-06 12:44周云龙
师道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办学区分层

周云龙

一个80后的朋友向来做事大大咧咧,出国旅游网上订票能把起始点给弄颠倒了,可他最近却比较烦比较烦,因为儿子的入学问题。

儿子明年正式读小学,就近入学的话,家门口是一所公办小学,但是周边居民以拆迁户为主,还有外来工子弟。他认为,这种环境可能给孩子有负面影响,当然有内心强大不受干扰的,他不想让唯一的儿子做这种小概率事件的试验品;其次,新办学校地处非核心区,师资力量也是未知数;再次,公办小学放学时间一般较早,课余空档如何安排是一大麻烦。

朋友每日“三省吾身”,主题都是,孩子上什么学?上什么学?上什么学?经过多方调查研究问询之后,他决定选择区内一所知名的民办小学。本以为民办学校花钱就可以进去,一了解,200个学额,往年都有两三千人报名,且有各路关系。校方只好动用电脑摇号,再借助学前测试,先期进行两轮淘汰。这样的入学流程,基本接近大學自主招生了。朋友四处打听证实:最好找到一个关键人,提供参加测试的机会(可以“摇”进去),如果考不取,就只能乖乖交钱,公开的收费是5万、10万不等。如此,代价是不是大了点?对不起,想付出代价的人正排着长长的队。

朋友还算幸运,没有七弯八拐,没用踏破铁鞋,他的亲戚就在区内某中学供职,可以找到那所知名民办小学的关键人。当然,得花钱打点,往年的行情是一万元。另外一位亲戚郑重建议:一次到位,给他两万!人家才会印象深刻,到时也才会全力以赴。他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这个普通家庭的择校故事,其实平淡无奇,虽然媒体上少有此类公开报道,但也几乎没有评说的价值。每个有孩子读书的家庭,都有一本择校的经。不过,绕开“要不要择校、择什么校、择校还是择班择师”等专业问题,可以撩开择校背后耐人寻味的几个看点。

其一,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社会分层”。学校,首先就将学生进行分层:公办校、民办校。公办校又分:普通学校、重点学校,民办学校也有普通、热点之别。多选,往往带来多虑、多累。四种层次办学水平的学校,让多少为人父母者乱了方寸,再淡定的家长,给孩子择校时都不再淡定。古代孟母三迁,典型个案,载入史册。而今,“三迁”屡见不鲜,“三择”已是新常态。横亘在当下众多家长心头久久不能移去的一句精神标语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在哪里?产房?客厅?幼儿园?现在看来,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还是小学校园。家长们不约而同的认识是,不能在这里认输。

其二,择校往往是社会的一种“货币化分层”。人以“层”分,最核心的分层是财富分层。你什么都没有,可以让孩子就近上个公办普通学校。你有钱,想选名校,但不想麻烦人,可以首付加贷款买套数百万的学区(位)房,最后没准儿还能顺带投资一把。这些年,城市学区房为什么越买越贵、越卖越贵?因为有好多家长日趋“理性”: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用钱去解决,不求人。假如你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或者不愿花太多钱选择学区房,可是又想让孩子从名校“起跑”,那你就要设法打通关节,搜索人脉资源,并且要做好一掷万金以及十数万金的准备。

其三,择校是社会改革“择路”的一块“指向牌”。有可以择校而不愿择校的“勇士”吗?教育记者们苦守多年,终于在江苏常州发现一个特例。当地有一位叫殷涛的校长,写过《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有人点赞他是一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教育者,更多网民则认为,让女儿进入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子弟占了大多数的中学读书,是一种作秀,对孩子来说不公平。——请注意,更多的家长是不认可这位不给孩子择校的校长的,更多的校长是会给自己的孩子择校的。这就是脚下最真实的国情,这也是制度设计绕不过的痛点。其实,最让人难以熟视无睹的是,社会潜规则的日渐公开透明。朋友在家庭内部讨论择校问题时,那个郑重建议一次送钱到位的亲戚,就在政法机关工作。他的孩子也择过校,也找过人,也塞过钱。

有人认为,择校是有钱人的游戏。家长都是有钱人吗?择校真是游戏吗?游戏,常常让游戏者寻到乐趣,找到慰藉。什么人会更为迷恋游戏?应该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诉求一直难以得到满足的人。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公办学区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学区房还能买吗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公办学校不插手民校,避免“民贵公轻”
神数据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