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生长的“宽语文”课堂

2017-05-05 04:38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郑冬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感悟到形式意义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 郑冬梅

基于生命生长的“宽语文”课堂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 郑冬梅

基于生命生长的宽语文课堂的特点是开放、整合、灵动、创新,通过开放时空、内容、形式、过程和评价,整合自然、生活和阅读资源,丰实课堂内容,放大课堂空间和容量,构建语文学习的文化“大染缸”,让师生充分浸润其中,并不断刺激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让课堂活跃起来,灵动起来,共生共长,形成促进生命生长的勃勃生机。

生命生长 “宽语文” 课堂教学

“宽语文”课堂的特点是开放、整合、灵动、创新,通过开放时空、内容、形式、过程和评价,整合自然、生活和阅读资源,丰实课堂内容,放大课堂空间和容量,构建语文学习的文化“大染缸”,让学生充分浸润其中,并不断刺激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让课堂活跃起来,灵动起来,共生共长,形成生命生长的勃勃生机。正如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宽语文”课堂以宽广的内容、宽松的环境和形式、宽容的心态,让生命到场,入心、走心,形成语文课堂教学其乐融融的境界。

下面以《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其课堂构成特点。

《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采取“1+3”拓展阅读的模式。一篇课文《生命生命》,加上视频散文《感悟生命的绿色》、诗歌美文《热爱生命》和歌曲《怒放的生命》。美文、散文诗歌、歌曲融为一体,巧妙整合,以不同的文体和形式诠释生命的意义。意在使学习内容宽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不同角度的,对生命诠释的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发散思维,去检索信息,了解生命的现象,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去思考生命,去理解生命,诠释生命的意义。

在对生命的解读和诠释的过程当中,教师应保持宽容的心态,允许每一个生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存在和表现自己,更允许每一个生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宽松的课堂环境,灵动的课堂形式,让心灵放飞,生命舒展;宽容的教学心态,让每一个生命都自信、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绽放自己独特的精彩。

一、把语文的生命之根留住

语文的根是什么?听、说、读、写、思,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无论你使了什么招,用了什么“花拳绣腿”,再怎么天马行空与融会贯通,也得把语文的生命之根留住。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建构思想、丰富情感、提升生命,这就是语文的生命之根。在《生命生命》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透过文本,从了解生命的现象入手,去感悟生命的本质和意义。例如:从飞蛾在手中的挣扎、鼓动、跃动这一生命现象,去感悟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从瓜苗冲破坚硬的外壳,从没有泥土的瓦砾堆里,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的生命现象中,去感悟它顽强的生命力;从心脏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的生命现象中,去感悟一种对生命的责任。

以“生命是什么?”这个问题作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生:生命是瓜苗的不屈向上,茁壮成长。

师:透过这个生命的现象,你感悟到了什么?

生:我感悟到了瓜苗顽强的生命力。

再拓展:“生命还是什么?”“生命是向日葵向着太阳蓬勃生长。”“透过这个生命现象,你又感悟到什么?”“我感悟到向日葵追求阳光的执着。”……这是语言文字内容和形式的逻辑训练,也是一种思维和思想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良好思维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眼去看世界,不仅看到了物象,还看到了物性,醇美了心性和良知。这正是王阳明所说的:“格物致知”。

二、让生命到场

在课堂里,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学生的眼神是茫然的。其实,他们身虽已到场,可是生命却没有到场。故其注意力无法集中,心和魂都游离于场外。

如何让每一个生命都到场呢?

我们的做法是,用拼盘式丰富多彩的内容给予课堂大量的信息,用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多角度切入,让课堂宽广起来,流动起来,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超市。不一样的信息刺激着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找到与自己同频率、同步调、可以引起共鸣的元素。思维的刺激,心灵的对话与共鸣,会激活麻木的神经,活化灵动茫然的生命,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里觉醒、觉知、顿悟、思辨、提升……

在《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中,大量的文字、音像、影像、歌曲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给学生思想以及心灵以强烈的刺激。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心灵的敏感点,去选择这个大拼盘里最适合自己的心灵美食,而且,在读、诵、吟、问、唱、演、游戏、活动等变式流动的教学形式的刺激下,始终保持新鲜和活跃。学生在这样的心灵兴奋,思想活跃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三、让思维生长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怎样珍惜生命?”三个问题贯穿整节课的学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生命的现象、状态,来揭示生命的真谛。提出问题的不仅是老师,还有学生。

例如:从课文最后一段对生命的思考,让学生发散出去,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学生从字面上提出了几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怎样让生命不要白白流失?怎样让生命更光彩有力?怎样珍惜生命?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零散的问题,我引导学生梳理,变成两个关键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怎样珍惜生命?在理解生命的意义时,学生们习惯用唱高调的口吻,说出一些富丽堂皇的口号:我要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名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怎样让他们从现实的、平凡而细微的生活小节里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从而去珍爱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学生们平时生活的一些场景拍摄下来,做成课件,引导学生们再现生活场景,从细节的生活场景当中去透视生命的意义。例如:母亲节我下厨;我来打扫房间;班干部竞选;打针很痛,但我不哭;运动场上团结合作喊加油;用废品做成环保的时装秀;我8岁,但我出书了;把书捐给山区的孩子;找春天,种小树;扶受伤的同学下楼等生活场景。学生们从这些生活场景之中,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碰撞,终于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孝敬父母,在于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在于挑战自我,在于帮助,在于给予,在于创造,更在于好好地活着。这样,学生们的感悟是如此的自然、鲜活而富有个性,每一个生命都到了场,每一个生命都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学生的思维触角变得更加敏锐。

四、让生命怒放

从心理特点讲,学生们正处在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和遐想的年纪,敢于冒险和创新,但是我们的课堂,却有太多的清规戒律,离开具体语境的单一的重复抄写、做题,学生的题感提高了,但是语感却没有提高,思维能力没有提升。如果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记忆,没有更多的宽松、宽容的富有创新力的教学环境和适合学生综合发展的学习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审辨力等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生命生命》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习了关于生命的大量的知识之后,我让学生们结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写一段话,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描绘自己独特的生命姿态和对生命的真实感悟。学生们的作品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真实的自我生命样态,着实令人感动,而且不乏深刻的人生哲理。

有一个女生,她画了一道彩虹,还有一个闭着眼睛、神情宁静的小女孩。画面非常唯美。画面旁边写着:张开眼睛,做好自己;闭上眼睛,享受生命的美妙!还有一个不愿意拿麦克风说话的男生,他画了一个清洁工人,在画的旁边写道:清洁工人的工作是卑微的,但是他把洁净给了我们,他的生命是伟大的。更多的学生,从蚂蚁、小草、小花儿、蝴蝶等微小的事物中,从自己本身的一些生活场景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描绘生命的姿态。

这一节课,由于采用“宽和语文”教学方法,我感受到了学生生命生机勃勃的气息,看到了每一个生命不一样的生长样态,也看到了每一个生命怒放的精彩。

“宽语文”课堂,追求的就是生命灵动的生长和怒放。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猜你喜欢
感悟到形式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Thoughts In The Winter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诗里有你
幸福地聆听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