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辞看楚国服饰的自由飘逸之美

2017-05-05 08:54曹亚琴
魅力中国 2016年43期
关键词:楚辞服饰

摘要:从西周初,楚国建立之初到春秋中后期,楚国逐渐强大,楚人追求自由、个性的浪漫主义情怀开始慢慢显现。在日益强盛的经济基础之上上层建筑也发挥着异样的光芒,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楚国上层建筑的一个伟大标志。屈原及后人创作的楚辞大量地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述了楚国的服饰,包括衣裳、配饰,向我们反馈这楚人的古老生活。本文将以楚辞为蓝本分析和鉴赏先秦时期楚国服饰的自由之美。

关键词:楚辞;服饰;自由之美

从古至今,学者们对楚辞的研究层出不穷。到目前学界对屈原以及楚辞的研究数不胜数,呈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可见其价值之高。若对楚文化进行研究,楚辞要占绝对位置,学界惯以楚辞为蓝本,研究楚文化,但在专以楚辞为依据研究楚国服饰方面还比较薄弱,现存的研究中主要有周秉高先生的《屈原服饰考—兼疑<钦定补绘离骚全图>等书》和《楚辞服饰研究》,还有竺小恩的《论楚辞的服饰文化价值》,周的研究对楚国的服饰的细节做了深入的考究,而竺的研究主要侧重楚服。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楚辞研究、楚文化的挖掘都做出了贡献,但都没有真正以楚辞为蓝本去挖掘楚服背后楚人追求自由、个性的精神本质,也没有很好的探究这些精神在服装上的体现,以及楚人追求服装个性背后的思想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先秦诸国中其服饰总是以颜色艳丽、造型奇特而独树一帜,楚人的这些服饰特征在楚辞中被完美地阐释了出来。关于楚国服饰的考究依据多为屈原的篇章,在屈原的篇章中他以自己的生活遭遇为述说源泉,富以服饰灵动自由的精神气息,从现实生活上升为艺术创作,大量描述了芳香华丽的楚国服饰,呈现出了“诗内是服饰,诗外是精神”的楚国服饰文化现象,折射着楚人的生活。楚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以供我们佐证。本文将从楚人服饰的服和饰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楚人对自由个性的追求。

一、衣裳的自由之韵

楚国人追求浪漫、自由的大胆因子不仅表现在服饰的颜色上,在衣服的材质、图案、款式上也是表露无遗。

1.颜色。

从建国之初到战国之期,随着楚国的逐渐富强,楚人服饰也逐渐变得华丽繁富,色彩瑰丽。江陵1号出土的丝织品的色彩,就有深红、朱红、桔红、红棕、深棕、棕、金黄、土黄、灰黄、绿黄、钻蓝、紫红、灰白、深褐、黑等多种色彩。[1](P23-49)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楚辞中很多对衣服的描述虽高于生活但都来源于生活。楚辞里不乏服饰色彩的描写,楚服之艳丽、灵动而又充满生机,处处体现着生命的活力和对自由的向往。

《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繁富的色彩传达着内心的丰富。

《九歌·东君太一》“青云衣兮白霓裳”,楚人对衣裳的色彩搭配可见他们对个性的追求。

《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屈原将穿上华丽绚烂衣裳的自己比作鲜花,随风散发阵阵芳香,对服饰的色彩向往是对自由的神驰,渴望自己的抱负不被时事约束,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雄心。

2.材质。

考古发现,今鄂湘豫等省出土了楚国的丝织产品,有绢、罗、纱、锦、组、绦、丝棉、毂、纨、缟、绨、缣、缂、麻等丝、麻织物,种类丰富,楚人对各种材质进行大胆创新,不仅仅拘泥于中原传统的材质。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服饰材质的标新立异提供了物质基础,纺织技术日新月异。由于楚国地处江南,气候比较潮湿,楚人更喜质地轻薄,呈飘逸之美的禅衣。

《招魂》记载“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正是“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的写照,楚人追求着飘逸之美。

3.图案。

“楚国的凤鸟艺术被演绎地惊采绝艳、生机盎然,其中所折射的是上古时期楚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尤其是楚人对生命力的理解和表达,为当前社会的艺术发展提供借鉴意义”[2]。其实楚人不只是对凤鸟情有独钟,《招魂》中记载“文异豹饰,侍陂些”,五彩华衣,秀虎豹龙凤之纹成了楚衣的标志。《楚辞通释·离骚》中屈原阵声高歌道“吾令凤鸟腾飞兮,继之以日夜”,衣秀龙虎凤鸟正诠释着楚人渴望展翅的内心。

4.款式。

楚国的服饰历来以造型奇特,款式不拘一格而引人注目,自古楚国人浪漫的天性在服饰在造型和款式上被一览无余地展示了出来。

西周初年,楚国贵族的服饰与中原地区的没有很大区别,随着楚国先民与荆楚之地的土著居民的融合,楚衣的风格开始发生改变。楚衣不仅融合了当地土著居民服饰的自由随意之风,也吸收了广大中原地区诸国服饰的因素,形成独具楚国风情的服饰,有着华丽洒脱之美。

二、配饰的个性之美

远古时期就有配饰的传统,配饰与衣裳相配相搭,浑然一体,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中有大量关于楚人配饰的描写,配饰从细节更加灵动的体现出了楚人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以缤纷绚丽的配饰在诠释了楚人对配饰的热衷。相较于中原地区的其他国家,楚人的配饰更亲近自然,用自然的事物自然地装饰自己,楚人的配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香草。

屈原的诗有“香草美人”之说,他的诗中大量的用香草来装饰自己,按照文学的说法,这是屈原的修辞手法,是屈原用香草来比喻自己圣洁的情怀。但出土的文物中就女子用花装饰自己的图,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就有一女子,身旁有一香炉,手持香囊,香囊中装满了桂、椒、辛夷、杜衡、佩兰等香物,当系楚俗遗风。说明香草文化在古代的确是一直有所传承的。”[3]

《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九章·思美人》“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萹竹等为左右佩带。

《离骚》“服艾以盈要兮”艾草系于腰间。

《九辨》“被荷裯之晏晏兮,然潢洋而不可带”以荷草为腰带。

用香草为饰不仅表现了楚文化中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也反应了真实生活中人们对自然的亲近,这种对自然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今天每年端午节各家各户都会用艾草来纪念屈原。

2.珠玉。

在楚人看来玉才是他们必备的装饰品,而且楚人配玉有组配的传统,除了特殊情况,腰间的左右玉佩都是不离身的,玉代表着纯洁的君子之行。

《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琼佩:玉佩。

《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宝璐”

关于配玉的记载比比皆是,其中《离骚》记载:“解佩纕以结言兮”说的就是组玉佩戴的。

3.剑。

剑作为一种配饰在战国时期的诸国中比较盛行,楚国尚武,故士阶层以上的贵族男子皆喜佩剑,但“剑对于楚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防身之物,更是一种配饰”[3](P32-P98)。

《九歌·东皇太一》“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九歌·少司命》“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剑与玉的组配是屈原比较常见的装饰方法,一个刚正不阿的爱国君子形象。

结语

一代又一代楚人在江汉这块儿土地栖息繁衍,巫文化的孕育,自然的恩惠让浪漫的因子在楚人的性格中慢慢积淀。楚人服饰华彩奇特、潇洒飘逸之美对后世的服装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对服饰自由大胆尝试的精神为后人传颂,而楚辞作为楚服饰和楚人精神的载体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参考文献:

[1]张正明.楚文化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2]王娟.从楚国凤鸟艺术看楚国人的生命价值[J].艺术审美,2011.(10).

[3]宋公文,張君.楚国风俗志[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4]杜国平.《楚辞》中的服饰审美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5]周秉高.楚辞服饰研究[J].职大学报,2008(1).

[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曹亚琴(1990—),女,山西汾阳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楚辞服饰
去海边吧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一部科学、全面、精审的杰作
目录学在楚辞研究中的作用
猜朝代
爱过的人会殊途同归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朝华已披 夕秀方振
台湾原住民服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