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体育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中。群众体育活动在提高人们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应用文献综述、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方面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解决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突出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场地设施 原因及对策
一、前言
群众体育活动在提高人们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全民健身活动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参与者健身意识、健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开始“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广泛开展。但是纵观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在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上仍有许多突出问题需要加强研究和引导。
二、分析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方面的问题
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离不开场地与设施的有力支撑,有了足够的体育场地与设施,群众体育活动才能开展得如火如荼,反之,如果缺少足够的体育场地与设施,群众体育活动将很难进行下去。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体育场地与设施偏少,缺少一定的维护,无法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二是体育场地设施被侵占,未达到该有的使用效率,失去了本质的作用;三是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率低,室内外体育场地设施、城乡体育场地设施比例悬殊等问题。
三、分析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原因
1.基础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在我国,大量的体育类经费都投入到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基本无视基础场地设施的建设;对有限的基础设施也缺乏管理与维护,使得资源本来就少的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再次降低。
2.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空缺。我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了我国针对公共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制定的鼓励内容,例如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条例》第28条中规定了公办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因为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有关于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尚未出台。
(二)体育场地设施被侵占的原因
1.物质层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必然会导致体育资源分配上的不足;另外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速度逐步加快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居住问题、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在此过程中,由于管理和规划不当、部分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量体育场馆被挤占、被挪作他用,使本来就不足的体育场地更加缺乏。
2.体育规范方面。建国以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社会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随着对体育场馆建设投入资金的不断增加,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对其进行管理,但制定的这一系列规定都太过于笼统,监督力度跟不上,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执法力度也不够严格,从而导致了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场地被侵占的现象也随处可见。
(三)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的原因
1.一方面是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中专门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少因而形成群众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占现有体育场地的比率低。另外是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中对群众开放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数量少或已开放但开放时间短。
2.体育场地开放率低。由于体育场地的分布具有非常强的行业性,通过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所得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现有体育场地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5%,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场地从全天开放率来看只占14.88%,而不开放的体育场地高达70.8%,可见,我国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程度是相当低下的。
四、改善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依法治体,进一步强化对体育场地的管理。
要解决体育场地设施被侵占的现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做到依法治体,改善并尽量杜绝体育场地被侵占的现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执行《体育法》及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文件,在体育设施的使用方面加大执法力度。还要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对体育场馆及设施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
(二)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
各类体育馆在完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本单位内部教学和群众体育活动的同时应当尽可能地、有计划地向群众实行有偿开放并适当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工作时间安排的人口体育锻炼的需要也可以提高门票收入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
(三)因地制宜开发体育场地资源。
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区的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小空地等场所的边上安装设置便于群众活动和锻炼用的小单杠、肋木等体育设施吸引更多的人到这些地方锻炼和活动缓解从事群众体育活动场地紧张的状况。依据我国的山林、水域等野外体育场地资源,开展好山水运动项目也将会给我国的群众体育活动带来生机!
参考文献:
[1] 秦椿林:中国群众体育资源.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子课题.
[2] 任海: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趋势.中国群众体育现状与研究.
[3]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黃渭铭.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功能.[J]福建体育科技.2000(3).
[5] 吕树庭.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