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经相
脚板薯是薯蓣科薯蓣属田薯种(Dioscorea alata L.)的扁块形变种,分为白肉品种群和紫红肉品种群。赣南脚板薯是赣南传统栽培的几个脚板薯品种的统称,主要有2个品种。赣南脚板薯在赣州市各县(市、区)均有栽培。根据调查,在安远县凤山乡东河村集中连片栽培66.67余hm2,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地方;在南康区、赣县区有连片栽培3.33余hm2的乡村;其他县乡主要是零星栽培。赣南脚板薯的栽培模式以高垄双行单独栽培为主,在赣县区五云镇以套种豇豆、瓜类蔬菜为主,套种模式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 特征特性
1.1 紫红肉脚板薯
农家品种,赣南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性,分枝力较强,茎四棱形,淡绿色。叶箭形、长20 cm、宽20 cm,浓绿带紫红色,叶脉紫红色、全缘。叶柄长14 cm,横径0.6 cm。块茎不规则,扁块形,高27 cm,横径30 cm,分叉多,形似脚板故名,表皮褐色,肉紫红色,一般块茎质量0.5~1.5 kg。中熟,生长期240天左右,块茎富含淀粉,胶质多,质细而味美。3月中下旬催芽,4月上旬定植,每667 m2用种量约100 kg。10~11月采收,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
1.2 白肉脚板薯
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赣州市章贡区湖边镇主栽,赣南各地有零星栽培。植株蔓性,分枝力较强,茎四棱形,横径1.2 cm,绿色。叶箭形,长16 cm,宽12.5 cm,绿色,全缘。叶柄长11 cm,横径0.4 cm,有棱翼。块茎呈蒲扇形,表皮粗糙,黄褐色,有分叉,须根多,肉白色。一般块茎质量1.5~2.5 kg,最大块茎质量7.5 kg。中熟,生长期220天左右,薯块略甜,肉质细腻,品质佳。4月中旬定植,10~11月采收,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
赣南脚板薯块茎富含黏液质、维生素、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珍贵的药蔬兼用保健蔬菜,除可炒、煮、蒸食外,还可加工成美味可口的油炸薯包。据《本草纲目》记载,脚板薯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补脾、养胃、肺、肾等功效。经常食用,可增强人体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等。它既是餐桌佳肴,又是保健药材,是不可多得的高级食材补品。
2 栽培要点
2.1 选种育苗
选择无病虫害、品质好的品种作薯种。3月上中旬将留种的脚板薯切成小块,以每块30~50 g为宜,注意确保每小块块茎都带有芽眼,而后将每小块的切面都沾满草木灰,并放在太阳下晒1~2 h,然后放在室内晾1~2天,待切面愈合后再密播在大棚里,避免切口腐烂,促使发芽整齐。
2.2 整地施肥
①深耕翻晒 脚板薯块茎大、入土深,要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保肥力强、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土壤以微酸到中性为宜。冬闲时深耕翻晒,深耕土层40 cm。
②施基肥、作畦 脚板薯生育期长,需肥量大,栽植前应重施基肥。由于主要吸收根分布在上层土中,故基肥宜施于上层,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
1 500~2 000 kg或商品有机肥300 kg,加硫酸钾型复合肥50~75 kg作基肥。翻耙均匀后整地作畦。
2.3 移栽管理
①双行种植 于4月上中旬,种薯块发芽后移栽。单独栽培,畦面宽120 cm,畦沟宽40 cm,畦高30 cm,行距为60 cm,株距35 cm,667 m2栽2 000株左右。与瓜类蔬菜套种,畦面宽200 cm,畦沟宽50 cm,畦高30 m,行距为140 cm,株距35~40 cm,667 m2栽1 000株左右。在每畦上开2条8 cm的种植沟,然后在种植沟内撒入石灰以防治地下害虫,栽植时种薯平放沟中,所有芽朝一个方向,覆土7~8 cm。移栽后定期查苗补苗。
②地膜覆盖 移栽后及时铺上黑色地膜,有利于保水、保温,防杂草。移栽后及时施1次淡肥水,有利于缓苗,提高脚板薯的成活率。
2.4 田间管理
①及时搭架 脚板薯前期生长缓慢,主要工作是搭架和绑蔓。一般用竹竿搭“人”字架,高1.8~
2.0 m。“人”字架上横架一条龙骨连接,以防倒伏。当苗高25~30 cm时,右旋牵引茎蔓上架。每蔸只留1株强健苗,其余全部摘除。上架过迟,茎蔓触地,炎热天易灼伤嫩蔓,影响生长。
②中耕施肥 脚板薯根多,且多分布于地表,在幼苗期中耕锄草要浅锄,以免伤根。蔓长1.2 m左右时,结合施肥培土1次。生长期间共追肥3~4次。第1次在幼苗期,结合中耕在行间挖6~10 cm的施肥沟,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后覆土;第2次在壮苗期,结合培土667 m2施复合肥20~25 kg及适量的草木灰、土杂肥;第3次在7月上旬小暑(7月7~8日)前后,第4次在8月上旬立秋(8月7~9日)前后,此2次肥重施,每次每667 m2施复合肥30~40 kg,以促进块茎长大。
③及时排灌 6月梅雨季节,土壤过于潮湿,对根系生长不利,易发叉根,降低品质和产量,应及时开沟排水。7~8月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或灌溉。
④植株调整 出苗后,若1株萌生数苗,应及时去除弱苗,保留1株壮苗。侧蔓出现后,摘除基部80 cm以下侧蔓,保留上部1~2枝侧蔓,以利通风透气。茎蔓长至架顶时摘顶。生长过旺的,可在茎蔓长至架顶时喷1次200 mg/kg多效唑。后期叶片老化发黄,及时剪除病枝、弱枝,加强田间通风透气。
2.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斑枯病、枯萎病等,虫害主要有蝼蛄、蛴螬和蚜虫等。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合理轮作、晒垡消毒、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培育无病壮苗、做到排灌畅通、施足有机肥、及时增施复合肥等。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病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蝼蛄、蛴螬可用90%敌百虫加炒香的米糠、豆饼,加适量水拌匀制成毒饵,放至蔸部诱杀;蚜虫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50 kg喷雾防治。收获前1个月一般不用药。
2.6 采收储藏
10月下旬11月上旬,地上部逐漸枯萎即可陆续采收,收获后晾2~3天,按种薯与食用薯分别堆放于窖内储藏。脚板薯耐储运,市场供应期长达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