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需求导向,构建多元化特色人才共育模式

2017-05-04 05:54苏军生段亚锋
职业·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兖矿校企岗位

苏军生 段亚锋

近年来,学院主动对接产业、对接企业、对接岗位,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多种形式培训,积极实践“校企融合,工学一体”培养,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举办“校中厂,厂中校”,共建培训基地等多元化人才共育模式,将校企融合贯穿培养全过程,不断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有力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一、打造特色培训优势,开展多形式培训

学院利用长期以来积累的校企合作经验,不断创新,不断巩固扩大校企合作成果,积极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岗位技能提升”“职工核心能力培训”“顶岗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1.“入学即就业、毕业即成才”式订单培养

学院坚持特色传统做法,持续保持订单培养的领先优势,增大企业覆盖面,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做到订单培养量质并升。近年来,学院与50余家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每年订单培养人数达到1800人,占全年招生人数的50%。在培养深度上,学院以“入学即就业、毕业即成才”为培养目标,根据企业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把企业的用人计划列入招生计划,设立冠名班,共同招生,定向就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教学场所和生产场所、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无缝对接。如自兖矿集团转型发展煤化工产业以来,一直在学院进行“招工即招生,毕业即就业”定向委培式的订单培训,由兖矿集团负责组织招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学院先后为兖矿国泰化工、兖矿山西天昊、贵州开阳化工、新疆能化、鄂尔多斯能化、榆林能化进行订单培养,仅2011年至今累计培养1020名合格的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为兖矿集团发展煤化工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联想集团联泓新材料、新奥能源化工集团、宁波镇海石化建安公司、瑞星化工共同制订联合招生简章、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企业工程师来学院上课、学院老师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联合进行培养。从近几年订单培养的学生情况来看,特色的校企共同培养目标,先进的校企实习实训条件,鲜活的校企教学模式,稳定的就业吸引了大量学生加入到订单培训班中,促进了订单培训数量的不断提升。

2.“私人定制”式企业核心员工培训

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班组长以上核心员工的能力培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对于企业核心员工,学院实行“私人订制”,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开展企业核心员工职业能力提升培訓,受到企业欢迎。如瑞星集团是山东省大型化工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班组长以上的核心员工在企业的关键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提升这些员工班组管理、员工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的能力,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稳定、优质、高效运行,学院对企业900名核心员工分期进行职业能力提升培训。通过培训,效果十分明显,员工对公司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推动了企业管理队伍建设。

3.“回炉再造”式企业大学生、研究生员工培训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对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岗位技能培训不但面向企业一线技术工人,还应面向企业高学历新员工。鲁西集团是国有大型综合性企业,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自2010年以来,招收了大批研究生、大学生。但是高学历新员工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理论水平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学院与鲁西集团联合对具有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新员工进行岗前“回炉”培训,学员们到学院接受机械设备、化工单元装置、仿真操作、仪表自动化、分析检验等实践技能训练。依靠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实训设施、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解决了高学历员工理论知识扎实但实操能力不足的问题,做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4.化解产能过剩企业转岗职工培训

随着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转型优化升级速度不断加快,企业部分职工面临转岗,这些职工迫切需要掌握新技能,增强岗位适应能力和转换能力。同时,结合技术进步和产品优化升级需要,在岗职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也需有效提升。学院根据企业需求,积极为企业进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如学院与兖矿集团公司达成员工转岗培训协议,为兖矿电解铝公司转岗煤化公司242名员工、兖矿国际焦化公司47名转岗员工、未来能源工程公司164名员工进行培训。根据企业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要求和培训时间,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制订专门培训项目,使工人在新的专业技术方面达到或接近中级工水平。根据化工企业特点,培训内容一方面包括化工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学员掌握典型化工单元的开车、停车和典型事故处理过程,增强了员工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有效开展职工心理调适,面对可能出现的失落心理、畏难情绪、焦虑心理,进行心理健康自我调适活动,培养职工积极阳光心态,以饱满向上的精神投身于新的企业和工作岗位。

5.“准员工”式顶岗实践

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性教学是技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通过“准员工”式的毕业顶岗实践,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职业岗位的相关环节,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操作能力,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校内实习操作后,学院与企业联合,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生产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如京能集团、潍坊新和成、博汇集团、东营联合石化、中华兰星等大型化工企业,接受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顶岗实践,学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学生毕业后,企业可根据学生实践综合表现选用人才,学生也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选择企业,实现了学生就业“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让留下来工作的同学更安心、更稳定。

二、实行新型学徒制,探索校企双制培养模式

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对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改革创新企业职工培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学院按照“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的原则与四家大型化工企业开展试点,在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建立校企一体合作模式

学院在实践企业新型学徒制中,积极建立校企一体合作模式,实现了学生与员工身份的统一,实训基地与生产岗位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的统一,教师教学与师傅指导的统一。如北京京能在锡林浩特投资建设煤化工项目,项目启动即开始员工培训、储备工作。学院与京能集团、新能凤凰公司签订了新型学徒制培养协议,共同招收156名本科以上毕业生进行学徒制培养,学校对其进行非全日制学籍注册,这部分学徒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新员工,又是在校学生。校企在协议中明确双方在生产实训、教学内容、师资组成、培训方式等方面的具体责任,使学院和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有机的结合。建立了新学徒制考核体系,由校企共同对新员工进行理念和实操的考核,对学院选任的教师进行考核,同时,新能凤凰公司也与师傅签订协议,对师傅教学指导情况进行考核。集团根据考核结果,按照每人每月1500元基数给师傅发放带徒补贴,并发放新员工实习工资。

2.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学院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实施工学交替、工学并行、半工半读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学场所和学习场所由学院延伸到企业,学生企业生产实践与校内学习实训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在培养内容上,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模块,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基于生产过程知识技能的培养。如在内蒙古京能西林煤化工培训的新型学徒制中,学生在校进行了一年的理论和实习实训装置学习,第二年老师带队到新奥集团、鲁南化工、明水大化公司进行同类装置的学习,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学院同新奥集团、明水大化公司进行多次磋商,共同研究企业培训方案和内容。学徒培训期满,经鉴定考核合格,按规定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至今,通过新型学徒制,学院累计为新奥能源培养400余人,为青海盐湖镁业培训新员工224人,為北京京能培训新员工156人。

3.实行“校企双师培养制”

校企双师培养是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目标的关键。企业为培训学员选派高级工及以上有经验、有技术的业务骨干担任企业导师,与学生签订“师带徒”协议,明确师、徒的责任。每位企业导师带5至10名徒弟,以“传、帮、带”的形式在现场组织实习培训,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学院同时为学员指派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承担学院教学任务。如学院与鲁南化工公司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学生在校三年,采取上半年理论,下半年老师带队下厂顶岗实习,师傅手把手教徒弟干活,徒弟跟着师傅倒班,老师进行现场教学,遇到厂里大修,师傅徒弟一起参战,学生技能和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三、举办“校中厂”“厂中校”,构建产教发展平台

学院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借助企业生产经营优势,将生产项目引进校园,以“校中厂”带动师生实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化工工艺专业建立了啤酒生产线、洗涤剂生产线,从基础材料的购置、使用及成品的存放等各个环节进行实习实训,提供了真实工厂场景;以4S汽车实体店为依托,汽车维修专业设立了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利用汽车实训中心资源,为教师车辆进行维修保养,让学生体验汽车维修的实际场景;依托阿里巴巴电商公司,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校园4S超市,让学生从进货到销售全过程体验,做到了实训设备和企业生产设备、学生技能水平和企业工艺水平、实践活动劳动强度和企业就业的劳动强度的有效衔接。目前学院被省商务厅批准为“电商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院在兖矿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益康药业、金能科技等企业内挂牌建立“厂中校”,作为师生实习实训基地。与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冠名“兖矿鲁南化工实训室”,既满足了兖矿集团职工培训需求,又丰富了学院的实习设备。学院与金能科技公司联合培训员工,为不影响企业生产,学院把学校“搬进”工厂,选派优秀教师进驻工厂进行现场教学,并采取弹性学分制,学生可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共计500余人考取了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院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专家来院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四、共建培训基地

依托山东省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学院一流的实训设施,面向社会和企业深入开展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和职工技能鉴定工作,年培训企业在职职工3000人次,技能鉴定3000人次,学院2014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就业创业培训省级项目定点机构”。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需求,学院与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新疆能化、鄂尔多斯能化、联想集团联宏新材料、铁雄新沙、东明石化集团、滨化集团、新能能源、东营联合石化等公司建立了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了企业一线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同时,学院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使学院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无缝接轨,实现互利共赢。依托学院现有资源,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初步实现了企业生产、科研与学院教学、服务的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兖矿校企岗位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简介
“硬核”定位系统入驻兖矿集团,精确度以厘米计算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